日语汉字音读浅析
2010-02-15和文中国医科大学110001
和文 中国医科大学 110001
日语汉字音读浅析
和文 中国医科大学 110001
日语汉字音读种类众多,按照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吴音,汉音,唐宋音和惯用音。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吴音、汉音来源于汉语音韵中的中古音,已经消失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入声音,在日语中却反映得十分清楚。
音读;吴音;汉音;汉语中古音
日语和汉语虽属不同的语系,但自古以来日语就与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日语汉字的音读皆出自于古汉语的读音,本文就日语汉字音读的种类,形成的历史渊源,与汉语发音的联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 何谓日语汉字的音读
日本的汉字是由中国传入的,日本人民利用汉字,有的只利用其字形,有的则同时利用其字形和读音,所以日文汉字就有了所谓的“音读”。顾名思义,音读指的是模仿汉语的读音。确切地说,音读汉字是以汉语汉字原来在汉语中的读音为基础,进入日本后由日本依汉字原音以反切法读出,这时不免受到日语音韵的影响,也就是将该汉字原来的音,加以日语音韵化,这样读出的汉字音,就是日语汉字的音读。
二 音读的种类和形成的历史渊源
由于汉字在中国各地区和各时代读音不同,它们传入日本的时代、渠道也各不一样,所以同样一个汉字在日语里有两种以上音读法是相当多的,日本把这些不同的读音区分为吴音、汉音、唐宋音、惯用音等。
吴音,一般认为是在西元五至六世纪的南北朝时代从南朝直接或者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的,但存在吴音的时代并无“吴音”的名称,此名称是汉音引入后才出现的,据说是推动汉音普及的一方对此所取的蔑称。吴音多用于佛教用语与律令(古代的法律与政令)用语,除佛教用语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及食物名也有吴音读音。另外《古事记》的万叶假名多使用吴音。所以吴音是日语汉字音读中所占比例较高的读音之一,据统计在日语的《常用汉字表》(1981年)中,吴音读音占到37.8%。
汉音,是西元七、八世纪的奈良时代后期至平安时代初期由遣隋使、遣唐使和留学僧从中原习得带回日本的汉字音,受到了日本朝廷的重视,得以较为迅速地推广。尽管如此,在日常语中固定使用的吴音并未能被完全排除。汉音主要反映了唐朝中叶长安附近地域的汉语音韵体系。与吴音、唐宋音等相比最具系统性。近代又用于大量创造新词汇(和制汉语)。对当代日语影响最为深远。也是目前日本音读汉字中使用最多的音。
唐宋音,又叫唐音或宋音,是镰仓、室町时代传入日本的宋、元、明各时代汉语音的总称。“唐”是指“唐土”(即中国),“唐音”就是“唐土之音”而不是“唐朝之音”。由于当时汉音和吴音在日语音读中的地位已很稳固,加上这一时期中日交流不如隋唐时期众多,故唐宋音数量很少,在《常用汉字表》中仅有16例,占0.7%。唐宋音主要出现在禅宗语言和一些宋元明清时代出现的日常生活用语上。
惯用音,是指音读中不属于与汉语读音有对应关系的吴音、汉音、唐宋音中的任一类的读音。来源一般是误读的约定俗成或者为发音方便而作的改读。古代并无此说法,大正时代语言学研究进展后方有此概念。它虽是误读、改读的音,但又得到社会上广泛的承认和使用,一般人们将其称为“百姓読み”,数量也不少。在《常用汉字表》中,惯用音有192种,占音读的8.8%,是唐宋音的十几倍。
现在吴音、汉音、唐宋音、惯用音的区别一般来说几乎感觉不到了,各个词语都按照习惯去读它。也有不少的词是用吴音、汉音或汉音、惯用音混合来读,比如“文学”是吴汉混读。“孔子”原读 kuji,现读koushi。
三 日语汉字音读与汉语发音的联系
日语汉字的音读以汉字原音为基础,受日语音韵影响而成,所以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与汉语音有近似之处。当然,由于日本人在古代接受汉字时是以古汉语为根据,而现代的汉语与古汉语已有了相当大的差异。所以,这里音读不能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言完全相比,而应该同一部份古汉语、汉语方言相比较。
从入声韵母来看,现代汉语的四声是阴阳上去,而古汉语中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入声就是以p、t、k为韵尾的音节,这种读音听起来短促,发音之后又用一个特定的口型把音收住。在北方方言中,入声已经消失几百年了,因此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没有入声,在我国的一些南方方言中却保留了入声。例如苏州、上海一带的吴方言,福州以北的闽北方言,厦门、潮汕一带的闽南方言,广东中、南部的粤方言等方言中都有入声。不过入声字在日语中却反映得十分清楚。入声汉字的音读在日语中拥有两个音节。比如“约”读成yaku,ku对应汉语韵尾-k。日语没有与k对应的字母,只好用ku或ki表示。-p读成pu,但后来变成了u,如“习”读成shuu,失去-p韵尾变成长音。-t读成tsu或chi,如“一”,汉音是itsu,吴音是ichi。
从鼻音来看,汉语中的前鼻音“n”日语中多以拨音结尾,如林(lin/りん)、民(min/みん)。后鼻音“ng”的汉字,日语多以长音结尾,如鈴(ling/れい)、名(ming/めい)。再有,日语的音读来源于古汉语读音,所以很多在汉语中是相同的读音,在日语中往往也是一样的。比如“映画館”里的“映”,“英语”里的“英”,“経営”里的“営”,汉语的拼音都是“ying”,而在日语中的发音也都是“えい”。不能说所有的日语汉字都是这样,但是的确有相当一部分的字存在着这么一种规律。
最后,从音韵学总体角度来考察,日语吴音、汉音与中古汉语音韵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陆法言编撰的《切韵》虽成书于601年的隋代,但它是对公元400~600年前后的中古汉语音韵的前期音的总结,故隋唐之前传到日本的吴音的许多音韵规律可以从《切韵》中找出。而成书于1008年的《广韵》是宋陈彭年、邱雍等人奉旨编撰的,在《切韵》的基础上增广而成,它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了中古汉语(从南北朝到宋末)的语言系统,收录了隋唐时期的中原音韵,故许多汉音均可从《广韵》中找出其对应关系。利用日语汉字音和汉语中古音的关系,从汉语的音韵资料中查找日语汉字音的音韵规律,也是一种不错的研究方法。因此多看些汉语音韵学方面的著作也有利于日语音韵学的研究。四 结语
综上所述,日语汉字音读大体上与汉语相近,在日语中虽有不同的数种音读法,但总不会脱离汉语语言。中国人学日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更科学地掌握日语。本文仅探讨了一些简单的日语音读与汉语发音的联系,更深入地把现代汉语和一部分古汉语、汉语方言同日语的常用汉字的音读对应起来,探索对应源流,将是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1]成春有.日语汉字音读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P243-245
[2]栗霞.日语汉字音读中的吴音与汉音[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P101-102
[3]郭莹.日语音读汉字与汉语汉字之对比研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P28-29
[4]万久富.中日汉字的读音比较[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1). P35-36
和文(1983-),女,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