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维权机制探索研究*
2010-02-15任国友
任国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安全工程系,北京 100048)
中国工会维权机制探索研究*
任国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安全工程系,北京 100048)
创新工会维权机制,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所在,也是当前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现实需求。为此,创新工会维权机制成为各级工会组织破解维权困境的根本路径之一。构建工会维权创新机制涉及的因素较多,有必要界定创新工会维权机制的基本原则、内容框架与检验标准。基于对金融危机的现实感受与理性思考,创新工会维权机制成为中国工会的应然选择。
工会维权观;维权机制;创新路径
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简称工会维权观)的理论基点。从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客观形势和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来看,创新工会维权机制,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当前工会走出维权困境的根本路径。
一、中国工会维权的现实困境
当前,我国工会维权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
1.我国正处于社会重要转型期,相关法律制度对工会维权保障不力。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体制、政府转职能、企业转机制的社会转型时期[1],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还不完善,还未真正建立起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和劳动关系调节机制,由此导致劳动关系双方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屡屡发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我国法律赋予工会组织的一项基本权利。《中国工会章程》规定:“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劳动法》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2001年新修改的《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些规定,不仅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地位。这是我国工会长期的艰苦实践、多年的艰苦努力才得以实现的,也是我国工会本义的回归。然而,由于现行《工会法》等有关法律制度只做出了原则规定或法律规则存在缺陷,造成其在实施过程中,一些法律制度滞后于形势发展,且不具备可操作性,使工会维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2.工会仅能行使监督权,而并无执法权,基层组织维权效率低。在我国,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仅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我国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2],作为重要的执法主体,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强行制止企业对职工合法权益的侵害,彰显政府在维护职工权益中的重要角色。从现行法律来看,我国工会组织对企业违法行为仅能行使监督权,而并无执法权。当企业对工会不予理会或者对其提出的要求拒不接受时,工会往往是难有作为的。因此,政府的行为对工会维权能否取得成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工会维权手段缺乏,集体谈判权得不到有效保障。集体谈判权是在集体劳权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权利,也是工会最主要的维权手段。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和集体谈判制度对工会集体谈判权保障不力,导致工会维权手段单一,缺乏科学的维权手段。
4.工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覆盖面低,职工群体的团结权得不到有效保障。工会要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其前提就是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这是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根本条件。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当前我国非公企业的绝大多数劳动者 (比如农民工)仍然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进而导致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5.工会干部整体素质有待于提升,适应能力弱。面对工会维权的新形势、新情况,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和适应调整能力也成为制约工会维权的原因之一。
二、科学构建工会维权创新机制的原则、内容与检验标准
(一)构建工会维权创新机制的基本原则
1.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工会维权中,有明确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是工会维权的前提,也是工会发挥维权作用的基本保障,但并不能说明工会维权是万能的,什么都能做,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原则。首先,应结合“党政所急、职工所需、工会所能”的工作定位[3],把职工的意愿和要求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在维权工作上有所突破,以维权的实效取信和凝聚职工。其次,从服务职工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自身工作目标。工会的服务对象是职工群众,工会以人为本就是以职工的愿望和需求为本,努力提高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努力满足职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需求,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最后,要从工会独特的社会定位出发,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充分体现群众组织的特点,在化解矛盾、为职工排忧解难方面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是,由于领导与职工所处的位置不同,担负的责任不同,因此,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往往也有所不同。实事求是地讲,没有哪个企业的领导不想把自己的企业搞好。但是,理论与实践、客观与实际常常很难完全统一。职工看问题一般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工会组织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其主要负责人一般都是党委常委,直接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这就要求工会必须处理好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关系,否则会损害工会在职工心目中的形象和威望。
3.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吉无不利。”也就是说,当事物发展到极度困难的时候就会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作为担负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重要职责的工会组织,一定要善于审时度势,灵活把握,不能僵化教条式地照搬过去的“老黄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才能增强工会维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原则。当前,工会维权观体现了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本质要求,是广大工会干部的行动指南。这就要求广大工会干部应当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理性合法的途径和方式,规范维权行为,明确维权方向。在当前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而相关的法规政策、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执行难以到位的情况下,工会既要促进发展又要维护职工根本权益,并不容易。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有机统一,才能增强维权效果。
5.政府、企业、工会“三方”协商原则。根据国际劳工组织 1976年 144号《三方协商促进国际劳工标准公约》规定,三方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定和实施经济和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即由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我国应着力完善“三方机制”,这是推进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制度保障。
(二)工会维权创新机制的框架内容
依据上述基本原则,将中国工会维权工作进一步进行梳理,形成以下基本内容。
1.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劳动关系预警的基点是以更有力的措施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4]。工会要充分运用集体协商等民主管理制度的机制作用,围绕稳定生产经营秩序、稳定职工岗位、稳定职工基本收入,加强和完善与行政方的充分沟通,切实保障企业利益和职工群众的基本权益。因此,加大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建设力度,扩大对重点地区、重点困难企业监测预警的范围和频度,切实建立健全工会内部信息通报、劳动关系预警及处置机制,是工会维权的现实需求。
2.职工素质提升机制。职工群体素质参差不齐,这是工会维权中必须面对的难题。因此,切实提高职工的实用技能和就业能力,运用现有一切条件,并争取获得政府有关部门更多的教育培训资源,增加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改进培训方式,进一步加大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组织力度,提高广大职工的整体素质和适应能力。各级工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热情调动起来,形成“企业关心职工权益、职工关心企业发展”的和谐氛围。
3.帮困扶贫工作机制。加大帮困扶贫工作力度,切实关心困难职工生产生活,这是工会联系群众的良好方式。以推进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为载体,建立健全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体、工会经费相配套、各种社会资金为补充的筹资机制,坚持临时救助与日常帮扶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就业帮助、生活救助、上学资助、医疗扶助和法律援助。
4.三方对话协商机制。加强劳资和政府三方机制,开展社会对话,是维护工人权益的重要手段。2008年亚欧工会领导人会议和亚太地区工会领导人会议[5]进一步重申了三方协商机制的重要性,认为三方机制和社会对话是在全国和国际范围内实行良好管理方式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建立一个能够实现经济增长和使人人都能从事体面劳动的经济社会框架绝对必要的。
5.维权维稳并重机制。“双重受托责任”要求中国工会不仅实现职工的维权诉求,还应实现党政的维稳诉求,尽管两种诉求的根本取向是一致的,但其具体权益的实现方式、操作路径和实现程度还是有差异的。结合中国国情,处理这种差异的最佳策略是依法维权、确保稳定。
6.维权方式多维机制。维权内容的全面性和复杂性要求维权方式和手段要多样化并具有灵活性,应注意维权的形式和方法随维权对象的变化而变化[6]。目前,在坚持依靠法律维权的基础上,应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多管齐下实施维权。
7.法律援助机制。事实上,建立以企业劳动争议委员会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为依托的职工法律援助机制,是深受广大职工欢迎的好方式,且具有可操作性。《劳动法》第八十条规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本企业劳动争议的组织。由于工会是介入劳动争议的第三者,决定了在处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争议,必须坚持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秉公执法。这就从根本上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8、社会化维权机制。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特别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与社会劳动和职工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7]。因此,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使工会具有了普遍的社会化倾向。工会必须走出自我封闭、内部循环的状态,纳入到社会全局的体系中去运作,建立社会化维权的格局,全力履行维权的历史使命,构建“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各方配合,工会协调,职工参与”的社会化维权新格局。
(三)检验工会维权创新机制的标准尺度
工会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的因素较多。要检验工会维权工作的好与坏,建立客观标准和检验尺度是必然要求。笔者基于对金融危机的现实感受与理性思考,提出了检验工会维权效果的“五看”标准。
一看是否符合国家“维稳”要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实践表明,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也是维护劳动者长远和整体利益的根本保障和客观要求。要想维护职工自身利益,前提是必须保障社会稳定,这也是检验工会维权机制创新的客观前提。
二看是否更好地发挥工会维权的职能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同时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听取和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发挥工会独特作用的服务功能。因此,在特殊情况下,比如金融危机时期,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维护和保护好职工最基本的权益[8],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总之,能否更好地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成为检验工会维权机制创新的基本条件。
三看是否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工会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而处理好劳资矛盾,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基本前提。工会在维权时必须处理好维权和维稳的关系,既不能有意损害企业利益,也不能对工人提出过分要求,应在和谐劳动关系的原则框架下,引导其理性维权。
四看是否能够显现维权的长远效果
工会要坚持维护职工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统一,坚持维护企业合法经营权益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统一。要着眼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长远发展,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团结组织职工开展多种多样的维权活动,如“共同约定行动”等,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和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
五看是否突出维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市场经济催生了多种经济成份,形成了多种身份的职工群体,“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是新形势下的要求[9],也是工会维权的基础。各级工会组织必须正视这个问题,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解决好职工的问题。工会组织只有因时因地因人确定不同时期的维权重点,才能根据不同类型职工群众的不同需求,从企业实际和职工实际出发,分层次有重点地维护,增强工会维权的实效性。
三、推进工会维权的基本路径
基于以上分析,构建科学的工会维权机制是工会履行基本职责、做好维权工作的基本保障[10],是工会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必然会引发社会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11]。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工会在社会转型中阻止了组织断裂而实现了自身的转型[12],发展成为具有制度合作特色的功能型工会,这是中国工会行使维权职能的组织基础,也是中国工会破解维权困境的现实保障。
1.找准定位,服务“维稳”大局。工会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13]。中国工会工作从来都是围绕着党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来进行的,工会要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党的中心工作作为重点,把工会工作放到全党大局中去把握,找准位置,发挥作用,体现作为。
2.着眼长远,采用制度救济。制度救济是中国工会双重受托责任的现实要求[14]。尽管中国工会的双重委托人在根本利益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但所追求的具体目标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工会所具有的双重受托责任决定其在劳动关系协调过程中必须做到求同存异,对一致性的利益诉求,工会责无旁贷予以实现;而对目标差异的利益诉求,工会也应充分引导和协调,将职工权益救济行为纳入到制度范围解决的同时,沟通协调,充分尊重并引导职工利益诉求,并在制度层面予以完善,为工会的依法维权、科学维权提供依据。
3.整合资源,形成维权合力。工会维权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既是整个社会关系协调机制的组成部分,也要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中形成和发展[15]。在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必须跳出自我循环的圈子,广泛地借助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和整合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社会资源,发挥我国工会的政治和自身优势,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各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社会化维权格局,有效化解劳资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4.组织起来,夯实维权根基。就工会组织而言,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是工会维权的前提和基础,是激发工会活力的关键。当前,要着力推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重点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工会要从方便职工入会、便于职工参加工会活动、有利于工会开展维权工作的角度出发,建立与职工分布状况和流动特点相适应的基层工会组织。要健全从工会小组到各级工会委员会的组织网络系统,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形成有力的网络维权优势,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形成工会组织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主动学习,提升维权能力。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在“组织起来,切实维权”中提高工会的维权能力,应成为工会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重点[16]。要提高工会的维权能力,关键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转变维权方式,二是健全维权机制。工会组织作为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面对工会维权和协调劳动关系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要大力倡导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走学习之路,这是进一步提升维权能力的关键所在。
[1]王正成 .谈我国当前工会的维权困境与对策建议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140-142.
[2]装志军 .转型期我国工会的维权困境与对策研究 [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3]高树成 .对金融危机条件下工会维权问题的思考 [J].工会论坛,2009,15,(3):27-28.
[4]诸惠忠 .充分发挥工会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J].中国职工教育,2009,(6):60-61.
[5]黄汝接,徐孝千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两次亚欧和亚太工会领导人会议 [J].国外理论动态,2009,(5):51-53.
[6]李会欣 .高校劳动关系的变化与工会维权机制的创新 [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2):31-33.
[7]桑树德 .加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J].工会理论研究,2007,(4):21-23.
[8]李学兵 .浅谈工会在金融危机中的独特作用 [J].工会理论研究,2009,(2):9-11.
[9]申国林 .关于健全完善工会维权机制的探讨 [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理论版),2009,(5):165.
[10]张安顺 .完善工会维权机制的思考 [J].中国职工教育,2006,(9):53.
[11]姚惊波 .非公企业中劳资冲突问题探讨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2):76-77.
[12]冯同庆 .制度性危机规律与制度性合作特色 -从义乌经验看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会的变迁 [J].工会理论研究,2009,(1):1-3.
[13]高大慧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工会作用的思考 [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9,24,(2):61-64.
[14]任小平,许晓军 .“双重受托责任”下的中国工会维权机制研究 -以工会介入“盐田国际”罢工事件为例 [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10):10-17.
[15]张智青 .高校工会维权机制的建设 [J].工会论坛,2007,13,(6):51-52.
[16]张宝刚 .试论提高工会维权能力的方式与机制 [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5,20,(2):7-10.
On theM echan ism of Labor Rights Protection of China’s Trade Un ions
Ren Guoyou
(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Beijing100048,China)
To innovate upon themechanism of labor rightsprotection is the basic responsibility of China’s trade unions and the demand of coordinating labor relations.Therefore,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trade union work,trade unions must innovate upon themechanis m of labor rights protection of trade unions,give a defini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concept frame and inspection standards of the mechanism of labor rights protection.
trade union’s concept of labor rights protection;mechanism of labor rights protection;path of innovation
D412.6
A
1673-2375(2010)06-0019-05
2010-05-29
任国友 (1969—),男,黑龙江大庆人,硕士,副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安全工程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石油化工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技术、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一般项目“突发群体性事件演化规律研究”(10YYA031)。
[责任编辑:凤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