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太极拳智慧探析

2010-02-15马旭君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锻炼者习练元认知

马旭君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艺术中心,浙江舟山316021)

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太极拳智慧探析

马旭君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艺术中心,浙江舟山316021)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太极拳是一种强调自我锻炼的运动,太极拳的智慧源自锻炼者自我认识的深入,源自自身的“体悟”累积。太极拳智慧主要表现为:认识智慧、内劲智慧和修养智慧。运用元认知理论对太极拳智慧提升进行阐释。在太极拳练习中,如何用“意”体现着锻炼个体如何积极运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功能的实现水平和能力。太极拳功夫造诣越深,锻炼者的元认知越发达,其自身的悟性越强,智慧也就越多。太极拳是一门名副其实的智拳。

太极拳;智慧;意念;元认知

Abstract:Tai Chi Chuan is a sport of self-exercing.Wisdom s of Tai Chi Chuan are from deepering of self-intelligent thinking and self-p ractice learning.Three w isdoms of Tai Chi Chuan mainly include intelligent thinking,w isdom and self-cultivation.Using the meta-cognitive theory can explain the follow ing three w isdoms of Tai Chi Chuan:intelligent thinking,w isdom and self-cultivation.In taichip ractice,the use of“intended to”reflects the individual’s levelof training and ability.The deeper know ledge about Tai Chi Chuan Kung Fu,the more meta-cognition,the more welldeveloped understanding of itsow n stronger,and themo re w isdom.Tai Chi Chuan is a true boxing w isdom.

Key words:Tai Chi Chuan;w isdom;ideas;meta-cognition

1 元认知基本理论

“元认知”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佛拉维尔(J.H.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元认知理论在实践上对于开发智力、促进迁移、解决“教会如何学习”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元认知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作出了不同的阐释。Flavell(1981)认为“元认知是“反应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Kluwe(1982)认为元认知是“明确的专门指向若干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积极的反省的认知加工过程”。Brow n(1984)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Sternberg(1994)认为“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认知包含对世界的知识以及运用这种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元认知涉及对个人的知识和策略的监测、控制和理解”。国内有影响的观点有:朱智贤(1986)认为元认知的实质是思维活动的自我意识,是思维结构中的控制结构。董奇(1989)认为元认知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由此可以看出,元认知是以“认知”为研究对象,其实质是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根据Flavell的观点,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是关于个人的认知活动及影响这种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是元认知活动的基础;元认知体验是任何伴随着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是元认知活动顺利进行的终结和桥梁;元认知监控是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定目标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积极监控与相应调节,三者有机构成一个对认知活动具有高水平的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功能的开放的动态系统。

2 太极拳的智慧

古人认为智慧的终极目标在于寻求天道,追寻人生的意义。孟子就智慧提出:“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老子在《道德经》中也就“智”提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他认为知晓别人是为了更好知晓自己,因此通过向自身内心进行审察是智慧的最高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智慧是一种自我认识、完善本性的不断自我修养过程。古人所认同的“穷究天道”、“融通宇宙”的智慧能使人获得“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能力,并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心灵自由境界。可见智慧是一种更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是圆满自我的能力。

太极拳是一种强调自我锻炼内外兼修的身体运动,锻炼者在练拳中不断自我体验、总结,同时也通过认识别人发现自身的不足而修正与规范自我。太极拳的智慧就是要知晓自己长处和不足。此种智慧的获得离不开反复行拳、用心感受自身内心境界、用心感受自然的阴阳平衡与和谐状态和用心感受整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的准则。太极拳注重七分“养”和三分“练”,通过身体的“养”体验心之“静”与“定”,体悟自然阴阳变化之道;通过“练”悟出自我认识、自我圆满、自然本性等生活大智慧。太极名家曰:拳在心外心内[1]。所以不难理解真正太极拳智慧在于心内。“生生不已为之动”,太极拳智慧在于内心求“变”中的永恒,即从每一个变化的动作中掌握“开合、进退、缓急、升降”等现象中基本恒定的原则。

“筋骨肌肉是外,人的性灵是内[2]。”太极拳主要锻炼的不是筋骨皮肌肉等外形,而是内在性灵,即精气神的和谐。锻炼者通过自我性灵的内心修炼,可以将整个心力集中于意念,达致精气神的中和,忽然顿悟,发现平时所用的力多是肌肉用力,属拙力,而太极内劲的整体发劲是一种别于拙力的整体内力,它可以发掘出人潜在的能量,可以使人“以小胜大”。能“以小胜大”、“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智慧告诉人们太极拳是一种省力的拳,是一种智拳。当人们沿着从感性-理性-悟性的途径,一层层剥笋式参悟自己、了解自己和挖掘自己潜能时,都能成就随心所欲的心灵自由境界。

太极拳智慧集中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不断细腻地认识智慧、“四两拨千斤”的内劲智慧和虚怀若谷的修养智慧。

2.1 认识智慧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特点及其规律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3]。每一个太极拳习练者要学会太极,不仅要关注太极动作的外形,更关键要关注太极内在动作要领和体悟太极重要拳论。在学拳过程中,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告诉我们太极拳的前进方法和提高层次。它让人们认识太极拳的着法,概括讲就是太极十三势: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每一势都有着法,在练习中都要一丝不苟、正确细致地学,更要学熟后以活用。着熟后就能认识内劲,懂得劲的方向、时机和大小把握直至变化莫测,出奇制胜的神明阶段。这是一种“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认识智慧。这种智慧只有持之以恒在实践中反复善于观察,总结思考,以静制动,因敌而变,才能获得。正如古书所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更重笃行实践,是智慧形成的过程。

太极拳“节节贯穿”、“一动无有不动”的动作体悟,使习练者拥有延绵多变的内劲,可攻可守,随机应变。这种内劲的产生与运作模式改变我们局部用力的思维方式,让人验证中国古人特有的身心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

2.2 内劲智慧

习练太极拳中随着身体从松开-松散-松沉-松静到松化,直至松柔的最高境界[4],感知觉不断敏感,体内的运动感受器传导加速,内劲从产生到愈加充盈浑厚,全身也愈协调完整,随时感知身体肌肉的可控制性和随意性,从而体验“无处不丹田,无处不是手”。只要“心到意到气到”,处处体现随机而变的“小力胜大力”的内劲妙趣。“内劲就是通过太极拳的内功修炼而形成的神意气之化合物,它随形体动作的开合在体内自然流畅地运行,并能根据需要向体外输送,在技击时直接作用到对方,灵活变化,难以捉摸[5]。”这种现代科学仍然无法解释的“内劲”并不是人们自然能够体验和使用的,而是太极习练者通过多年科学锻炼一层层悟出习得而来。著名赵堡太极名家吴忍堂认为,内功是劲气力的综合运用,是劲取于筋,意取于骨,气浮于血而产生的内在劲力,它是一种能量,是人体的一种微量元素。它不仅可以使太极拳锻炼者在技击中突破身体的束缚和招式的规范,发挥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威力,亦使人透过对自身的认识和修炼,在养生保健方面保持健康的心理、生理状态,得以颐养天年。“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功夫就是利用内劲发力的省力智慧。这种智慧在遍体的松柔、轻灵的虚实、感知觉的灵敏和全身的协调四个特点下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太极拳的功夫,是在身体稳静松软中,找虚无轻灵,找神意内敛清明的内劲感觉。一个人一旦获得内劲后,他就能够透过事物外在的表面而洞察事物本来意图,从而作出英明抉择,采取明智的行动。因此,凡太极拳高手皆用神意使动作变化莫测,能轻能重,能进能退,能打人于不知不觉中,变化神奇,鬼神难测。

2.3 修养智慧

太极拳对人性有很强的砥砺作用。众多太极拳名家在练拳中都无一例外体证着:勤学、苦练、德、多看、多听、多问、多试与多思,尤其体证德更是练拳者谦逊和进步的基石。松静自然、守中和谐均衡和舍己从人都是太极拳在练习中的重要原则。在太极松静沉着安定自然的状态中,人更容易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容易清楚看到自身不足和对方的弱点,从而更容易完成自我控制,体验生活幸福感受。守中和谐均衡,正是当今社会生活努力追求的目标。舍己从人就是舍掉自己的力气,舍掉自己的主观主义,舍掉自己的主动进攻,做到无私无欲。太极讲“虚其心,实其腹”。舍己从人才能虚心,才能心静性明,感觉敏锐,谦和爱人。著名武侠作家金庸曾说:“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练习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最高境界的太极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若时时存着一个“克制对手”的念头,恐怕就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是不能达到练拳的上乘境界”。因此,太极拳探索从拳脚到头脑再至心灵的求真之路,探讨的是人生与宇宙的本质问题,表现的是人自身内外兼修、神形兼备、虚怀若谷等积极自我完善的别致气魄,具有不断求真求善求美的修养智慧。

太极拳修炼用减法去掉我们身上过分的东西并不断提纯,最后把我们的身体练成一个高度协调统一、高度通泰灵活的整体,这个整体充满人的生命活力,表现人的自我完美,展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人生修养境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个体人格的修养悟性。

3 元认知对太极拳智慧的作用

人的高级认知功能强弱决定着一个人的智慧水平。在人的高级认知功能中,元认知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个体一种有意识的或者为有意识所理解的认知活动的调节过程,对人的智慧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太极拳中,对“意”的认知就是人的元认知系统。

太极拳高手对技击动作“”法无定法、随机应变”的新颖、独创和突破的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体现。习练太极拳缘何能够培养和开放创造性思维,其主要源于习练者在习练中能够充分运用元认知这一心理机制,通过获悉、加工和利用身体内外部各种信息,并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行为监测、计划和调节。

3.1 元认知知识对太极拳智慧的基础作用

在元认知知识因素中,锻炼者首先必须对自己爱好、学习能力、学习特点、身体条件等作出比较明确的认知;同时对太极拳学习环境、太极拳拳理、拳架、攻防运用等信息储备作出必要认知。通过对基本知识的认知强化,提高对太极拳的领悟能力。在对智力因素的认知过程中,锻炼主体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合理的目标,并通过多看、多想、多问等积累来提高学习、领悟太极拳拳理的能力和实际技击与养生水平。因此,但凡有较高太极拳智慧的人,他们的元认知知识都很丰富。

在非智力因素的认知中,锻炼者的学习动机、情感状态、兴趣抱负、思想品德等不仅是高级认知功能的制约因素,也为高级认知功能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心理环境。同时,信念、意志、情绪稳定性、应变能力、毅力、进取精神、献身精神,以及对失败和挫折的抗受能力也是启发太极拳智慧不可或缺的主观因素。一个内在动机不强、自信不够、自制力不强的人是很难有太高智慧的。因此,太极拳锻炼者的体悟使锻炼者加强对自己的了解。非智力因素的认知知识扩展也是太极拳智慧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元认知知识为太极拳练习个体认知能力的提高储备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也为太极拳智慧生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神明意识。

3.2 元认知体验对太极拳智慧的提升影响

元认知体验是对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的体验与看法,它是一种身体外在和内在的经验。所有的智慧是自主积极的,是源于对经验的认识和积累。元认知体验对太极拳的智慧提升主要表现为:①修正前进的目标;②随时改变思想;③灵活运用策略。太极拳水平提升离不开个体不懈的实践努力和认知与情感体验参与。无论是思维智慧、内劲智慧还是修养智慧,太极拳的个体体验能力和体验收获都对它们发挥了重要作用。太极拳的身体中正要求,若没有元认知体验是不能领会的。“一动无有不动”、“节节贯穿”、“空松透”的身体感觉也只有通过长期习练而获得。从站桩到单练动作,再到套路;从练架子、练外形到练意念、练内劲;从身体僵拙到身体柔顺,从身体局部发力到整体发力,从独练到技击实战,无不是需要动作反反复复实践演练而成就神明的悟性。因此,拳谚有言:“拳打万遍,其义自现,其理自明”。

在“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不同阶段,太极拳习练个体根据自身的元认知体验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时刻修正自己所处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状况,不停改变思想,运用合理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自身最佳的认知学习状态,逐渐体验听劲、懂劲、粘劲、化劲和发劲。伴随身体从松开-松散-松沉-松静最后到松化,直至松柔最高境界的体验,身体的感知觉逐渐敏感,灵活性不断提高,内劲逐渐丰富,动作反应能力随之加强,直至打人于不知不觉中,变化神奇,鬼神难测的神明地步。

在情感的体验中,从对太极拳怀疑到初尝太极拳乐趣再到喜爱太极拳的过程,个体锻炼动机、兴趣、抱负和锻炼心境都随着太极拳功夫深入而发生变化。舍己从人、虚心、爱人、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是太极内功心法对个体心灵锻炼的结果。内心的神灵自明,内在自得,都将强化个体元的认知体验,从而增进锻炼者的智慧。

3.3 元认知监控对太极拳智慧的拓展作用

在太极拳的元认知系统中,元认知知识、体验和监控并非独立存在和各自为政,相反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交叉。元认知知识的宽泛,可以丰富元认知体验,也可以促进大脑更好实施元认知监控。同样,监控的强化,反过来可以增加体验,更能补充元认知的知识。

元认知的监控不仅体现在太极拳每一招、每一势的到位,还体现在对抗技击中如何体验对方来劲的意图,如何对来劲进行偏移和破坏,然后乘势击之,使其失去重心的平衡等思维过程中。这种“人不知我,而我独知人”和“借力打力,一触即发”的能力就是元认知监控的生动展示。

在太极推手中,体验“根、枝、梢”三节后,就要监控三要素:机势、方向和时间。知机势就是知道我顺敌背势时,敌人重心偏移,露出劣势和虚弱点。知方向,就是知道如何引进落空,借机打人。拳谚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知时间就是把握敌人丢势的瞬间,不早不迟,刚刚好。除这三者外,还必须随时监控对方与我的距离,并作出相应调整,“仰之则愈高,俯之则弥低”,做到避人锋芒,出我实招击对方。时时用神用意,时时实施元认知监控,日久功深,而后便能到达太极眼有神、皮有觉,意能察,神气相随的高深造,不知不觉中拓展了太极拳智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元认知水平越高,其功夫越精深,其太极拳智慧也越聪颖透彻。

4 结束语

太极拳智慧生成既易又难。说易是因为只要锻炼方法得当,积极运用元认知这一高级认知功能,太极拳智慧能够较快产生。说难时因为太极习练中一切皆意,意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意的执着与对错只能锻炼者自己才能体会,也只有高师才能指点。高师难寻,元认知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必要的指导。所以,太极拳有句名言:太极十年不出门。可见太极拳智慧修练精深的难度。在太极拳练习中,人们通过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积极主动参与对拳理和拳架的体悟,参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将太极拳理论融于生活中,将太极体悟转化为积极的生活智慧,从而

Based on Meta-cogn itive Theory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W isdom of Tai Chi Chuan

MA Xu-jun

(Center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 rt,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Zhoushan 316021,China)

G852.11

A

1004-3624(2010)01-0082-03

2009-10-15

马旭君(1973-),女,讲师,体育教育专业在职研究生,主要研究武术教学.

猜你喜欢

锻炼者习练元认知
把方向、厘脉络、精习练
——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关于赛艇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探究
浅谈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如何通过心理辅导提升健身健美训练的效果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每天慢跑可延缓细胞衰老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习练八段锦对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的影响
数学科目中元认知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