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黑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2010-02-14王汉荣任海英苏英京
王汉荣 方 丽 任海英 苏英京
青花菜黑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王汉荣 方 丽 任海英 苏英京
王汉荣,研究员,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省杭州市凯旋路206 号,310020,E-mail:wanghrg@yahoo.com.cn
方丽,任海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苏英京,浙江省临海市人民政府蔬菜办公室
黑斑病是青花菜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在整个生长季节均能发生,在我国的南北方地区均有分布,发生也较普遍,南方地区一般在春季4~5月,秋季9~10月发病严重,北方地区一般在夏秋季发病严重,特别是在青花菜生长的后期。病株率一般在20%以下,仅发生在青花菜的叶片上,对生产无明显影响,仅个别地块或特殊年份病害发生普遍,病情较重,除青花菜的叶片发病外,花球也可染病,病株率也达25%~45%,对产量造成较大损失。此病还可为害花椰菜、球茎甘蓝、紫甘蓝、抱子甘蓝等蔬菜。
1 症状识别
黑斑病在青花菜各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秆、叶柄、花球和种荚。植株发病多由老叶向嫩叶发展,初期在叶面或叶背出现褪绿小斑或小黑点(彩色图版1),以后病斑中央变褐坏死,随病害发展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在温度较高时,病害一经发生即迅速扩大成灰白色或灰褐色的大圆斑;病斑直径约10~30mm,灰褐色至黄褐色,大多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略凹陷,病斑周缘常有黄色晕圈(彩色图版2),在病斑的正面或背面均产生轮纹状分布的黑褐色霉状物(彩色图版3),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常穿孔(彩色图版4)。多个病斑相互汇合,使叶片枯黄坏死(彩色图版5),叶片上的病斑大多分布在叶缘(彩色图版6)。茎秆染病,初呈水渍状圆形或近圆形小斑,后为褐色小病斑(彩色图版7);叶柄染病,病斑呈长梭形,初呈水渍状,后病部凹陷或开裂,其上产生黑褐色霉状物(彩色图版8)。花球发病主要造成花梗和小花蕾褐变腐烂,花球上分散地出现黑褐色霉状物,病健交错,病害发生严重时即有大量花梗和小花蕾发病时,则连成块状分布,上有黑褐色霉状物;气候干燥时发病的花梗和小花蕾呈褐色干腐,上有黑褐色霉状物(彩色图版9、10)。种荚染病,在表面出现近椭圆形略凹陷小型灰褐色斑,病斑多时花梗坏死,植株结实少或不结实,或结实瘦小。
2 病原菌鉴定
青花菜黑斑病的病原菌为甘蓝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Schweinitz)Wilts.〕,属半知菌类真菌。菌落初期灰褐色,后期呈褐色乃至深橄榄色(彩色图版11)。病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灰褐色至深橄榄色,多数由气孔及伤口处抽生,上下色泽均匀,基部细胞膨大,少数有分枝,正直或屈曲,有时具有膝状节,1~7个隔膜,长短差异很大,(70~200)μm×(3.5~6.0)μm。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倒棍棒形,在分生孢子梗顶端链状长出,可多个链生,褐色至深橄榄色,具1~10个横隔,0~3个纵隔膜,喙状细胞短或无,大小(13~87)μm×(7~23)μm(彩色图版12)。由于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密集长出,使整个病斑呈现褐色至深橄榄色。
青花菜黑斑病菌与白菜黑斑病菌十分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分生孢子较后者的稍小,喙状细胞短,色泽较深。
3 发生规律
该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也可以在温室或露地的青花菜病株上越冬,也可以在种株上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水流或农事操作等传播,在青花菜等多种甘蓝类蔬菜上重复侵染并发展蔓延。病菌生长发育温度为2~35℃,最适温度为17℃,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孢子及菌丝体经48℃处理5min(分)即死亡。病菌在pH3.6~9.6之间均能生长,而以pH6.6为最适。分生孢子可在水中存活1个月,在土中存活3个月,遗留在表层土中的可存活1 a(年)。青花菜生长期间,连续阴雨或暴风雨较多时,病害发生较重。管理粗放,植株后期脱肥早衰,有利于该病发生。
4 防治技术
4.1 种子处理 种子可放入55℃温汤中浸20min(分),之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种子质量0.4%的多菌灵拌种,即500g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g,拌匀后播种。
4.2 科学管理 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隔年轮作;施足有机底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并适当增施磷钾肥,不使蔬菜缺肥。生长期适时追肥和浇水,避免植株脱肥早衰,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4.3 清洁田园 收获后彻底清除植株残体组织及落叶,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减少发病菌源。
4.4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选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500~1800倍液,或25%脒鲜胺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均可。每隔7~10d(天)喷1次,视病情,连续喷2~3次。
2010-02-25
浙江省“十一五”重点项目(2008C1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