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水利科学发展 服务安徽加速崛起
2010-02-13安徽省水利厅厅长
安徽省水利厅厅长 纪 冰
2010年,安徽省水利系统深入落实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定不移地打造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圆满完成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安徽加速崛起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和支撑。
一是坚持把骨干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强化措施,提速增效。在建成14项治淮骨干工程后,全力推进新一轮治淮建设。淮河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并已陆续开工建设。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工程投资计划已下达,五河泵站工程率先开工建设。强化协调调度,有力有序实施扩大内需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3.7亿元,占投资计划的100%。全省44个中小河流治理试点项目中,2009年安排的首批7个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2010年安排的24个项目已全面实施。
二是坚持把保障民生作为关键目标,加快推进,合力攻坚。第一轮国家规划内的295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44亿元。启动新一轮国家规划内30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其中156座开工建设。新开工省计划内30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年度投资14.26亿元,296.72万人喝上安全水。已累计解决1 2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坚持把农村水利作为发展基础,深入调研,全面加强。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方式,开展“万名干部进镇村”活动,共派出干部和技术人员10 151人(次),实地走访932个村,察看农村水利工程1 400多处,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明晰加强和改进农村水利工作的思路、建议并付诸实施。加快灌排工程更新改造建设进度,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完成年度投资2.5亿元,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累计完成投资10.7亿元,第一批4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29亿元。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去冬今春共投入各类兴修资金5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完成土石方3亿m3。基本完成2009年度19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18个专项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全年共实施58条小流域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8.2 km2。
四是坚持把防汛抗旱作为重要任务,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面对长江、淮河并发的洪涝灾害以及台风暴雨等灾害,适时启动相应预案,强化各项防御措施,科学调度各类水利工程,实现防洪抗旱效益最大化。先后派出20多个工作组,赴一线巡回检查指导。开动各类泵站46万k W,排涝面积1 416万亩(94.4万hm2),累计排除涝水47亿m3。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防汛抗洪及防台风工作取得全面胜利,主汛期未发生一起群死群伤事件,长江、淮河干堤无一处重大险情,各类水库安全度汛无一垮坝,5 000亩以上大圩无一溃破。据测算,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效益达260多亿元。
五是坚持把行业发展作为根本保障,科学规划,改革创新。深入开展“水利规划年”活动,完成“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利援疆规划、全省抗旱规划等一批重点规划。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奖补措施,全省共新成立(或恢复)基层水利服务机构145个。制定“县级水利部门能力建设”验收考核实施办法,第一批28个县(市、区)已完成验收。着力加强水利立法工作,《安徽省水文条例》将于2011年1月起施行,“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已报省法制办进行立法审查,湖泊保护立法的前期工作已启动。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各项水利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安徽省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步伐,力争为兴皖富民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保障和支撑。
一是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保安体系。
加快推进新一轮治淮工程,实施淮河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工程。继续实施沿江排涝泵站、行蓄洪区安全建设等续建工程。
二是建好民生水利工程,进一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实施新一轮国家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基本完成24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新开工建设省计划15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再解决3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加快中小河流治理,进一步提高防洪除涝标准。
重点实施44条中小河流治理,验收首批7个试点项目,完成2010年安排的24个项目,启动后续13个治理项目。推进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完成第一批12个项目县建设。
四是推进灌排工程建设,进一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进度。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第一批19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推进第二批20个重点县建设,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
五是强化防汛抗旱工作,进一步发挥防灾减灾效益。
深入推进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不断提高防御洪涝干旱灾害的能力,力争防在灾害前面,抢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节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六是优化配置水资源,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等水法规立法进程,不断健全完善全省水法规体系。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 “十二五”规划,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引江济淮(济巢)工程前期工作,力争早日立项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