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河北水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10-02-13河北省水利厅厅长李清林
河北省水利厅厅长 李清林
2010年,面对经济快速发展与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部洪旱灾害频发并发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利用粗放与体制机制障碍等重大现实问题,河北水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努力破解缺水难题,为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围绕河北经济发展战略抓紧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新格局
为发挥好水资源支撑和调控功能,更好地服务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冀中南经济发展区的战略,在水利部的精心指导下,河北省近年开展了应对严重缺水方略研究,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形成了河北省应对严重缺水八大方略。按照八大方略勾画的全省水资源配置新格局,2010年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抓紧谋划和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黄入冀工程和承德双峰寺水库工程建设,并取得了重大进展。自2008年5月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基本建成,当年开始向北京应急供水,目前已累计向北京输水7亿多m3。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石邯段和天津干线、廊坊干渠先后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了建设高潮。编制完成了《引黄入冀总体规划》,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同时利用现有通道扩大引黄规模,2010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引黄河水近6亿m3。承德双峰寺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基本能够实现一年准备、三年建成见效的目标。
二、围绕人民群众新期待大力发展民生水利
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水利发展成果,是水利发展改革的根本着眼点,也是转变水利发展方式的基本标志。2010年,河北水利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按照“统筹城乡、整县推进、联村供水”的新思路,全年共解决了366.3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70%以上实现了联村集中供水。二是加快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按照国家粮食发展战略部署,重点抓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小农水工程建设,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7.8万亩(22.52万hm2),为全省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全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000 km2,治理后的小流域山绿了,水清了,为当地群众致富创造了条件。四是加快推进城乡水环境治理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总体部署,开展了城镇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石家庄市滹沱河防洪生态治理工程、唐山南湖生态城建设、承德武烈河水系综合治理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
三、围绕强化水资源管理建立节水新机制
为加强水资源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河北水利在制定颁发农业用水定额、评估主要河道纳污能力、核查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等基础性工作的同时,重点探索农业节水“提补水价”激励机制、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约束性指标机制、污水排放生态补偿机制。农业节水“提补水价”机制以衡水市桃城区为试点,正在向全省推广。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约束性指标机制和污水排放生态补偿机制纳入了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体系,明确了具体指标、责任和奖惩措施,成效很明显。2005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77 m3,到2010年降低到45 m3。全省133个县建立了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规模达882万t。
四、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一是深化水务一体化改革。在完成县级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市级涉水事务一体化改革,目前有4个市已完成这项改革。二是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目前,11个设区市已全部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三是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2010年7月,组建了河北省水务集团,搭建了水利投融资新平台,为如期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四是稳妥推进水价改革。先后对2个市的工程供水水价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既保障了供水工程良性运行,又保持了社会稳定。五是积极推进基层技术服务体系改革。全省148个县(市、区)基本建立了跨乡镇模式的水利服务站,新建了办公场所,配备了技术人员,提供了保障经费。
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坚信,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进工作,河北水利一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水利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河北省水利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抢抓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新机遇,在民生水利、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利改革方面扎实推进,全面提高水利综合保障能力,为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