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例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体会

2010-02-12苏应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0期
关键词:筛板脑损伤脑组织

苏应宏

四川省内江市第三人民医院(641003)

颅内血肿是脑损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在患者脑损伤后致其颅内压增高,继而引发其他病变,甚至可能致患者死亡。内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近年来对收治的18例颅内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进行总结分析,并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内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血肿18例手术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42岁,年龄最大81岁,平均(63.9±4.9)岁;高血压脑出血1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4例,硬膜外血肿3例。入院后,所有患者行头颅CT扫描,可确诊为颅内出血,患者颅内血肿量15~70mL的有16例,80~90mL的有1例,100mL以上的为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法采用单纯脱水消肿方法进行治疗。

1.2 方法

在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脱水、抗炎、止血、制酸等)基础上,患者术前完成术前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血小板、生化检查、粪和尿检查、心电图及胸片等检查 。采用药物控制患者血压,待患者血压在160/90mmHg时行手术。准备简易筛板定位尺、量角器式定向尺、有槽手锥及颅内血肿碎吸器。借助CT定位,按CT片O-M线上各层面血肿前后缘的厘米数,将血肿图形移植到定位尺的筛板上,然后将筛板框架放于患侧头颅的额颞部,此时筛板下缘要对准O-M线,额侧纵向对准矢状线,之后即可将筛板上的血肿图形转画到患者头皮上。血肿穿刺点一般选择血肿中心至头皮的垂直最短距离处,但如该处脑皮质有血管或重要脑中枢,则用量角器式导向尺改造穿刺点及方向,将导向尺的中直尺对准血肿中心距头皮的垂直最短距离线,并缩回与此线相同的厘米数,此时血肿中心即落在导向尺的弧尺的圆心上,在此弧尺上的任一点及方向均可刺中血肿中心,刺入血肿后通过螺旋绞丝接入碎吸器管后就可以进行碎肿吸出血块的操作。

2 结 果

18例患者术后患者全部存活20d以上,12个月回访,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存活17例,存活率为94.44%。

3 讨 论

颅内血肿为颅脑外伤常见的继发性损伤,依据血肿的不同部位,可分为硬膜外、硬膜下、脑内及脑室血肿。由于血肿的占位效应,它可以导致颅内压增高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一般经确诊后要及时对症治疗,目前行保守脱水治疗与血肿碎吸治疗均可,但要进行具体分析。

在临床上,各型颅内血肿均可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慢性血肿可有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表现上可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昏迷、无意识、精神异常等;同时,也有患者表现为相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较为表浅的脑内血肿可因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有脑膜刺激征。

有研究表明,颅内血肿形成后越早对症治疗越好,可直接影响患者康复,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引起血肿的直接病因就是各种疾病或者外力引起的患者脑出血致颅内血压增高致血肿。在治疗方案上,涉及的因素很多,重点是处理继发性脑损伤,着重于脑疝的预防和早期发现,特别是颅内血肿的早期发现和处理,以争取良好的疗效。对原发性脑损伤的处理除了病情观察以外,主要是对已产生的昏迷、发热等病症的护理和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以避免对脑组织和机体的进一步危害。

术后并发症常见发热、躁动、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处理高热时,常用物理降温法有冰帽,或头、颈、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敷冰水、毛巾等。如物理降温无效采用冬眠疗法。用氯丙嚎及异丙嗪各25mg或5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慢性注射,用药20min后开始物理降温,保持直肠温度36℃,依照有无寒战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可每4~6h重复用药,一般维持3~5d;观察患者,如果突然变得躁动不安,可考虑诊断为躁动,常为意识恶化的预兆,提示有颅内血肿或脑水肿可能,意识模糊的患者出现躁动,可能为疼痛、颅内压增高、尿潴留、体位或环境不适等原因引起,须先寻找其原因作相应的处理,然后,才考虑给予镇静剂;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给予解热镇痛药作为对症治疗。伤后2~3d当伤情趋于稳定后,为解除头痛,可每日或隔日作腰椎穿刺,放出适量血性脑脊液,直至脑脊液清亮为止。其他亦可能引起外伤性癫痫、消化道出血、尿崩、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均需及时观察和诊断治疗。

术中负压要控制在0.03~0.035kPa以减少周围正常脑组织损伤;操作中要点吸或间断吸引,避免持续吸引;术中要密切观察吸出的标本是陈旧性血抑或新鲜血或脑组织;操作中吸管可适度活动,但要保证在血肿腔内操作,不能超过预定深度或头皮标志的血肿范围,以防损伤周围正常脑组织;当吸出的陈旧血为CT片上测算的血肿量70%时,即应停止吸引,退出碎吸器管,埋入硅胶管行术后引流。也可配合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残血。

本研究组18例患者均采用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术后效果较好,准备简单,局麻即可手术。

本组18例患者术后患者全部存活20d以上,12个月回访,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存活17例,存活率为94.44%。研究结果表明,血肿碎吸术在治疗颅内血肿时,创伤小、疗效好,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和应用。

[1]刘智,兰佩钦,宋翼等.CT定位下微创颅内血肿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05,25(11):50-51.

[2]古元明.持续颅内压监测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5,20(2):21-22.

[3]刘钦.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2):155-156.

[4]潘守国,杨健,袁国宝等.高血压性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3(1):39-40.

猜你喜欢

筛板脑损伤脑组织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新型组合式防脱落筛板设计与应用
一种新型原煤分级高效防堵孔筛板的制作工艺
青光眼对视神经筛板的影响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种耐磨橡胶筛板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