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2010-02-12刘雪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2期
关键词:骨科肢体病例

刘雪芳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骨科(517000)

跌倒是指人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地触及地面[1]。骨科患者因身体功能障碍或机体器官功能减退、感觉迟钝、机体平衡失调、身体衰弱等各种原因,容易发生意外跌倒。由住院患者跌倒引起的医疗纠纷,医疗和康复支付,以及并发症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严重影响医疗安全质量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因此,加强卫生宣教指导,做好住院患者跌倒的预防护理,对减少住院患者的跌倒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造成骨科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因素,现将河源市人民医院骨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发生跌倒的患者共15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找出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与统计

1.1 对象

回顾分析2000至2007年在骨科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患者共15例。以查阅病历、访谈和实地观察跌倒环境获取资料[2]。

1.2 统计分析

对跌倒者的年龄、原有疾病、跌倒地点、当时是否有人在场及跌倒与活动的关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百分比方式)。

1.2.1 跌倒患者的年龄

15例跌倒者年龄在46~90岁,其中70岁以上患者13例,占86.67%,可见跌倒者以老年人占绝大部分。

1.2.2 跌倒患者的患病情况

15例跌倒者患股骨粗隆间骨折者6例;股骨颈骨折3例;糖尿病足1例;胫腓骨骨折1例;尿毒症行搭桥术者3例;肱骨骨折1例。下肢骨折占73.33%。

1.2.3 跌倒发生时间

15例跌倒病例中跌倒发生在术前的1例,占6.67%,14例发生在术后恢复期及功能锻炼期,占93.33%。

1.2.4 跌倒地点

15例跌倒者4例发生在病区走廊,占26.67%,7例发生在卫生间,占46.66%,4例发生在床边,占26.67%。

1.2.5 跌倒时是否有照护者在场

15例跌倒者中14例均发生在患者独处时,占93.33%。

2 跌倒原因分析

2.1 客观原因

2.1.1 高龄

大多数研究指出,年龄是患者跌倒的显著因素。研究发现,65岁以上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性与年龄呈正比,80岁以上的住院老人有高度跌倒危险[3]。这与老人的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感觉、反应迟钝有关。河源市人民医院骨科资料统计跌倒病例中,老年人占86.67%也符合这种说法。

2.1.2 疾病原因

急慢性疾病均可造成生理功能异常改变。如影响感觉输入,引起中枢系统和肌肉骨骼的不协调、功能储备下降而更容易跌倒[4]。躯体的移动主要是靠下肢来完成。绝大多数病例跌倒都在患者活动状态下发生,因为下肢受伤、功能障碍而发生跌倒病例占73.33%。说明下肢活动受限的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远高于其他损伤,特别是合并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患者。据统计,河源市人民医院骨科70岁以上住院老年人手术后80%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表现为胡言乱语、烦躁不安等。这与老年人对手术创伤、缺血、缺氧及麻醉的耐受力差有关。

2.1.3 药物原因

很多药物可影响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如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痛药,被公认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5]。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组胺药、降血糖药、泻药、血管扩张剂,以及任何影响平衡的药物均可引起跌倒。

2.2 主观原因

2.2.1 安全意识

包括提高工作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本组15例跌倒病例中,有14例是发生在患者独处时。分析原因是医护人员或患者及陪护人员对预防患者跌倒不够重视造成的。如工作人员宣教不到位、患者过高地估计自己体能,陪护人员不够重视,放任患者独自活动。

2.2.2 病区环境

在15例病例中,有7例发生在卫生间。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卫生间地面积水,地面光滑容易造成患者滑倒,患者如厕时起身过快造成体位性低血压等。在病房内和病区走廊发生跌倒与病区环境是否整洁、患者生活用品的放置是否合理、医疗器械是否妥善放置有很大的关联。

2.2.3 功能锻炼的方法不正确

在15例病例中,有11例发生在术后功能锻炼恢复期。术前由于疼痛、牵引、石膏外固定、夹板外固定、肢体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等各种原因,患者基本都卧床休息。术后,由于疼痛减轻或消失、肢体活动功能逐步恢复或肢体功能锻炼需要,患者下床活动增加,增加了发生跌倒的概率。据调查,11例病例中2例由于卫生间地面湿滑致摔倒,9例是由于使用拐杖不当、使用轮椅不当或过早下床活动造成。可见正确的功能锻炼对预防骨科患者术后的跌倒有极重要的意义。

3 预防措施

3.1 评估住院患者跌倒的高危险性

评估住院患者跌倒的高危险性被认为是预防跌倒有效和必要对策。列出一些高危因素。如高龄(>65岁),自主活动受限(尤以下肢活动为主),精神、意识障碍,感觉、视觉、听觉障碍,排尿频繁,服用镇静药、安眠药、降压药、利尿剂、轻泻剂,平衡障碍等。对于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在病历和患者床前做标记,以引起医护人员的警惕。

3.2 干预措施

3.2.1 强化相关人员提高防范跌倒的管理意识

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其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预防管理体系。目的是让在院的每个人(包括工作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都有防范患者跌倒的思想意识。

3.2.2 了解既往病史

入院就问清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癫痫、肾功能不全等,针对不同疾病进行不同的宣教指导。

3.2.3 改善环境

重视床旁呼叫铃的设置并教会患者使用;适当照明,保持地面干燥,可在光滑地面上放置防滑垫;在走廊及厕所、浴室设置把手,厕所安装垂直扶手取代水平扶手或使用座式马桶更为安全实用;对于不可去除的障碍物可选用醒目颜色予以警示,以增加患者的视觉敏感性;对于意识不清或精神障碍的患者,可适当使用床旁护栏、约束带或有专人看护;固定好床脚、车床、轮椅刹车;调低床的高度,将患者经常需要之物放于随手可得之处。

3.2.4 预防药物影响

对于使用可能增加医院内跌倒危险药物的患者,尽可能限制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另外在使用这些药物前做好宣教,如用降压、脱水药时,嘱其缓慢改变体位。

3.2.5 指导及协助正确的功能锻炼

对于骨科患者来说,一般大部分有一定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术后或疾病恢复期均须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重建。正确的治疗护理及功能锻炼能使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相反,不正确的功能锻炼可能造成肢体功能恢复、重建慢,效果不理想,甚至造成手术或治疗失败。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包括:肌肉的伸缩活动;关节的活动幅度;肢体制动的时间;肢体的按摩;下床活动时间;训练强度;肢体可开始负重时间;轮椅及拐杖的使用等。如过早下床活动、肢体过早负重活动、轮椅或拐杖使用不当,就很容易引起跌倒。

4 小 结

骨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是既包括一些生理因素、病理因素,也包括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跌倒的发生率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累积效应,跌倒的可能性与危险因素的增加呈正比。因此医护人员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也应从多方面、多渠道全面抓起。

[1]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3.

[2]刘玉香,赵玉香.住院老人跌倒的预防教育[J].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99-100.

[3]Dlati C,Lanara V,Manas J.RISK factors,responsible for patient's fall[J]. Scand J Caring Sci,1992,6(2):113-118.

[4]李林涛,王声勇,荆春霞.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1,5(3):227-229.

[5]Gales BJ,Menard SM.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on of selected medications and falls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J].Ann Pharmacother,1995,29(4):354-358.

猜你喜欢

骨科肢体病例
“病例”和“病历”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