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宠物狂犬病及其防控

2010-02-12杨松涛王铁成胡桂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病犬狂犬病宠物

杨松涛,王铁成,胡桂秋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吉林省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062)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增加,犬、猫作为宠物已成为宠物主人的心爱之物,成为人们消闲娱乐、日常生活的重要伴侣。但与此同时,宠物疫病也给宠物主人带来焦急和烦恼,甚至威胁他们的生命和健康。这里仅就宠物狂犬病及其防控做一概述,以期加强宠物主人对狂犬病及其防控知识的了解,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有效防控宠物狂犬病,保证宠物和人的健康。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病、疯狗病,是一种烈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犬、猫等家养动物是狂犬病的主要感染者和传染源,带毒或发病动物伤人后,又可致人感染发病,病死率几达100%。该病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流行,每年约有55 000人死于狂犬病,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生命。狂犬病病人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各国不均,平均每10分钟就有1人死于狂犬病。我国狂犬病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又呈逐年上升态势。在我国人狂犬病的传染源中,犬、猫占90%以上,由于犬、猫是人们广为豢养的宠物,与人类接触密切,因此,宠物狂犬病的防控十分必要。

1 狂犬病在犬、猫中的流行

一些发达国家养宠物非常普遍,加拿大有300万只犬;美国有6 800万只犬、6 000万只猫;英国约有700万只猫;芬兰家庭豢养宠物犬十分普遍,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他们将狗视为家庭成员,拥有50万人口的赫尔辛基地区共有宠物狗近2.5万条。2008年新华网报道美国旧金山的狗比孩子多,宠物数量达14万只。95%的狗主人每天都要抚摸或拥抱他们的狗,92%的拥有者每天都和他们的狗玩;45%的人带他们的狗去度假,43%的人为狗举行生日庆祝会;67%的狗主人每天遛狗。91%的猫主人每天爱抚或拥抱他们的猫;85%的拥有者每天和猫玩耍;29%的拥有者为猫咪庆祝生日;16%的拥有者带他们的猫咪出门旅游、度假。由于人类与宠物的密切接触,导致宠物引发的疾病不断发生,已成为一大社会难题。就狂犬病而言,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每年动物狂犬病的发病数超过1.5万例,其中就有近5 000例为宠物狂犬病,人被传染者也有10多例。在采取一系列预防控制管理措施后,本世纪初,美国每年报告的动物狂犬病约7000例,其中宠物狂犬病基本控制在1 000例以下,人被感染也被控制在年均10例以下。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野生动物(如蝙蝠、狐、狼、鼬獾等)是狂犬病的重要传染源,家养动物(犬、猫、鹿、猪等)被带毒野生动物咬伤后可感染发病,并在犬猫等家养动物之间传播,人如果被发病或带毒的犬、猫咬伤后即可发病死亡。由于犬、猫与人接触密切,因此发病或带毒犬、猫等宠物对人的危害极大。目前的统计资料认为,全球98%的人狂犬病是由疯狗引起的。

我国养犬数量已达到或超过2亿,城市中每100人中就有5只犬;农村每100人约有20只,而每年约每100人就有5人被犬咬伤。猫的数量也相当庞大,家庭养猫较为普遍,还有相当一部分流浪猫。而目前我国犬、猫狂犬病疫苗接种率还相当低,农村犬的免疫率不足10%,伤人犬的免疫率仅有4.6%,因此,狂犬病在犬、猫中的流行情况十分普遍。据国家CDC狂犬病监测显示,约90.86%人狂犬病由犬引起;4.7%由猫引起;4%由狼引起;3.3%由蝙蝠、貉、猴、猪、老鼠等其他野生动物和家畜引起。

2 宠物狂犬病及其危害

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 virus)成员。目前已知的狂犬病病毒有7个基因型和6个血清型。在我国流行的狂犬病病毒均为基因Ⅰ型。从感染动物或病人中发现的狂犬病毒称野毒或街毒(street virus),街毒经过系列传代适应特定宿主后称固定毒(fixed virus)。

狂犬病病毒外形呈子弹状,长约180nm,直径75nm,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大小为12kb左右,分子量约4.6×106Da。主要编码糖蛋白(G)、磷蛋白(P)、基质蛋白(M)、核蛋白(N)和转录酶大蛋白(L)等5种结构蛋白。

实验证明,狂犬病可由唾液传播,狂犬病病毒在体内的移行可分为三个阶段:

(1)病毒从咬伤部位侵入肌肉细胞:病毒随唾液进入咬伤部位,先在伤口附近的横纹肌细胞内小量增殖,时间为1~2周或更长。从横纹肌细胞再侵入邻近的末梢神经。

(2)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病毒在周围神经的轴索浆内以3mm/h的速度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散,至脊髓前的脊根神经再大量繁殖,之后再侵入脊髓并很快波及中枢神经。主要侵入脑干、小脑等部位的神经元,一般不侵入血流。抵达大脑的狂犬病毒必须进入神经细胞内复制,这一过程在大脑的各个部分是同时进行的,包括与行为或情绪最有关系的区域,这就可以说明发生狂躁的原因。病毒到达脑后继续迅速扩散,最终感染脑的所有神经细胞。对动物和人来说,感染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其结局大多为死亡。

(3)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至各器官、组织,以唾液腺、舌味蕾、嗅神经、眼角膜等处病毒含量较多。病毒向外扩散和向内神经传播一样通过轴索浆液的途径。唾液腺是病毒从中枢神经系统向外扩散的有效传播疾病的感染部位。由于病毒扩散过程中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临床上可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狂犬病的潜伏期变动很大,这与动物的易感性、伤口距中枢神经的距离、侵入病毒的毒力和毒量有关。人或动物被带毒动物咬伤后,狂犬病病毒从咬伤部位神经向脑移动,速度相当慢,从暴露部位到脑的移行期狗约3~8周、猫2~6周、人3~6周。不过,也有狗6个月,人12个月移行期的报告。人一旦感染狂犬病发病后几乎不能存活。有犬、猫存活的病例,但非常少。

狂犬病病例的中枢神经系统会发生急性脑脊髓炎,但中枢神经系统的出血或组织坏死并不是狂犬病脑炎的典型症状。组织病理观察时病变往往不明显,可见脑组织轻微肿胀,脑膜中度瘀血,临床表现为心肺功能衰竭,最终死亡。一般来说,狂犬病的病程均较短,炎性细胞渗出少,即便是在较长病程的狂犬病病例,其脑组织的病理改变也不是十分明显。这种情况的发生与病毒在外周神经系统中滞留时间长以及潜伏期时感染动物缺乏有效的免疫应答有关。以麻痹症状为主的哑型狂犬病,脊髓和脑干也会发生炎性病理改变。尼氏小体及神经胶质结节可作为狂犬病的显著病理特征。

人狂犬病主要由带毒或发病的犬、猫引起,犬、猫狂犬病有如下症状。

犬狂犬病,也称疯狗病、恐水病。通常经过三个时期:(1)前驱期或沉郁期:病犬精神沉郁,举动反常,不听呼唤,瞳孔散大,反射机能亢进,轻度刺激易即兴奋,喜藏暗处。出现异嗜,好食碎石、干草、泥土、羽毛及木片等异物。性欲亢进,舔咬自己或其他犬的性器官。咬伤处发痒,常以舌舔局部。不久发生呼吸困难,唾液分泌逐渐增多,后躯软弱;(2)兴奋期或狂暴期:经过1~2d的前驱期后进入兴奋期。病犬狂暴不安,攻击人兽或咬伤自己。有的病犬无目的奔走,1天可游荡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且多半不归,咬伤人兽。狂暴过程中往往与沉郁交替出现。此时,由于咽喉肌麻痹,吠声变为嘶哑,由于下颌神经、吞咽神经及舌下神经的变性,下颌下垂,吞咽困难,唾液增多,饮食费力。病犬斜视,见水表情惶恐,神志紧张,固又有恐水病之称。(3)麻痹期:兴奋期持续3~4d后进入麻痹,病犬消瘦,精神高度沉郁。咽喉肌麻痹后,下颌肌、舌肌、眼肌也发生不见全麻痹,病犬张口、垂舌、斜视,从口中流出带泡沫的唾液。由于脊神经的变性,后驱麻痹,病犬行走摇摆,尾巴松垂两腿之间,常躺卧在地上,最后因全身衰竭和呼吸麻痹而死亡。病程6~8d,有时延至10d。

除上述典型经过外,也有兴奋期短的,甚至由前驱期直接转为麻痹期,被称为沉郁型狂犬病。病犬表现喉头、下颌、后驱麻痹,流涎、张口,吞咽困难和恐水等,经2~4d死亡。

猫狂犬病与犬狂犬病相似。以病猫狂躁不安、意识紊乱、对环境刺激反应过大、攻击其他动物、最后麻痹死亡为特点。猫狂犬病症状分三个期:(1)前驱期:体温有变化,安静的猫变得不安;活跃的猫变得神经质或怕人。其它症状包括流涎、瞳孔放大、无端嚎叫等。2~3d后进入兴奋期。(2)兴奋期:对刺激过度敏感,食欲发生稀奇古怪的变化,如食石头、枝条、或其它东西。猫会无目的乱跑,自残或声音变化。(3)沉默期:有时出现。猫变得极端沮丧,口部张开,舌头伸出。进行性麻痹以至全身麻痹。最终死亡。

人狂犬病大多是被感染、隐性感染或自然感染的犬、猫咬伤、挠抓、舔舐皮肤或黏膜破损处所致。潜伏期多在两周以上,多则数月至数年,临床出现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咬伤处有痒感。瞳孔散大,多泪、流涎,过度兴奋。对水特别敏感,见水或听到水声极度恐惧,引起咽部、食道肌肉收缩,以致吞咽困难,有时全身痉挛,角弓反张。间歇期神志尚清醒,时而狂躁,不能自制,常在3~4d后因全身肌肉麻痹而死亡。

3 宠物狂犬病的预防

狂犬病是可检可防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建立了多种狂犬病病原检测和抗体监测方法。我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农业部“狂犬病及野生动物与人共患病诊断实验室”等相关机构都建立了国际通用的狂犬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可随时开展狂犬病病原检测和抗体监测。注射狂犬病疫苗能够抵抗狂犬病病毒的攻击,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狂犬病病原检测的主要方法有组织学检测、荧光抗体技术(FAT)、狂犬病组织培养感染试验(RTCIT)、小鼠接种试验(MIT)、狂犬病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等方法也在逐渐用于狂犬病的检测和诊断。血清抗体检测方法主要有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小鼠病毒中和试验(MVNT)等。通常,在狂犬病病毒感染7~10d后可在血清和脑脊液中检测到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试验表明,当狂犬病抗体水平达到0.5IU以上即可有效抵抗狂犬病病毒的攻击。

接种疫苗是防治狂犬病的重要手段。在美国,尽管狂犬病的发生主要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但是宠物和人也要打疫苗。因为野生动物在撕咬家养动物时有可能将狂犬病“溢出”到家养动物,对宠物和人类构成威胁。

美国农业部2006年批准上市的动物用狂犬病疫苗有20种之多,大多数为单价灭活疫苗,适合于多种动物,一些疫苗可同时用于犬和猫,另一些疫苗除可以用于犬和猫以外,还适用于牛、羊和马的免疫。灭活疫苗和基因重组狂犬疫苗都可用于猫。虽然美国猫患狂犬病发生率比犬高,但许多州或自治城市并没有限定或实施为猫注射狂犬疫苗。在强制实施为猫注射狂犬疫苗的地区,第一次注射可在猫2~3月龄时进行,1岁内的幼年猫和12岁以上的老年猫在第1次注射狂犬病疫苗3个月后应加强免疫1次,以减少免疫失败率。所有的猫在首免1年后均应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年免疫1次,应参照疫苗免疫说明或按当地规定加强免疫。疫苗注射间隔长达1~3年不等。

在我国,曾将Flury毒株鸡胚低代毒(LEP)适应于BHK-21细胞培养后制成弱毒疫苗,适用于家犬免疫,对猫和牛需用毒力更低的Flury株鸡胚高代毒(HEP)疫苗,免疫期均在1年以上。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ERA株狂犬病弱毒疫苗比LEP株毒力弱,经肌肉注射成年牛、山羊、绵羊、犬和家兔均安全有效,可用于多种动物的免疫。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的疫苗有狂犬病基因工程重组疫苗、亚单位疫苗、抗独特型疫苗以及核酸疫苗等,其中以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并进行G蛋白突变、表达双G、加趋化因子等细胞因子修饰等狂犬病疫苗研究及病毒活载体疫苗研究最为活跃也最有前景。狂犬病灭活疫苗也有多家在研制,并正在审批中。灭活疫苗的培养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如微载体培养等。弱毒活疫苗在免疫及治疗中的新作用也有研究和报道。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犬、猫的脑和唾液腺中,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后均可带毒。发病动物的血液、尿、乳汁中,有时亦含大量病毒,由于狂犬病的潜伏期为10d~2个月,长者可达数年,因此,潜伏期带毒动物没有明显症状,往往不能引起人们注意。人对狂犬病病毒普遍易感,当人被这些动物咬伤或舔舐伤口、黏膜破损处时即可将狂犬病病毒传播给人,而人如果没有及时在暴露后处理伤口、接种疫苗或注射免疫球蛋白,则极有可能感染、发病并引起死亡,其发病率为10%~70%。但经及时、规范的暴露后处理,发病率可降至1%以下。

人类接触到怀疑感染狂犬病的犬、猫的唾液都应被视为狂犬病暴露。被猫、狗咬伤之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5~10min。建议用大量的20%肥皂水或季铵液体(如苯氯铵)冲洗伤口,不必包扎。伤势严重者除接受局部的伤口处理外,还应注射人用狂犬免疫球蛋白并按程序接种人用狂犬疫苗(连续注射5针)。接种疫苗后被咬伤还需接种;“健康狗”也有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因此,被狗、猫等宠物抓咬伤应在第一时间彻底清洗伤口,并注射疫苗。

出现典型症状的确诊动物,应立即捕杀,并将尸体焚化或深埋。对患病或死亡动物一般不应剖检,更不允许食用,以免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人类。疑似狂犬病的动物,在咬伤人后应捕获,隔离观察10d,在观察期间死亡的动物取脑组织进行实验室检验,尸体应焚烧或深埋处理。

医务人员应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出现兴奋躁动、而无典型恐水症状的病人,应注意询问是否有犬、猫咬伤的病史及是否进行预防注射,结合其他症状及时做出诊断,一旦确诊,必须隔离治疗。同时医护人员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到目前为止,狂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仅美国报道一例“鸡尾酒疗法”使一被蝙蝠咬伤的15岁女孩免于一死。科学家们对狂犬病救治药物的研究正在探索中。

4 国外宠物狂犬病防控经验

国外宠物狂犬病防控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打疫苗;户内看管好自己的宠物;对一些要淘汰的宠物通过切除卵巢或阉割使之中性化,减少其数量;消灭社区周围有可能有病或不能及时免疫的流浪动物。在美国,狐狸、臭鼬、浣熊是最易传播狂犬病的野生动物,任何动物被某一野生食肉动物或蝙蝠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后都应该看成是狂犬病暴露,送环境管理部门监管,如果宠物主人不愿意,则要隔离6个月,并在释放前一个月实施免疫。美国狂犬病主要防制策略是强制接种疫苗;规范宠物交易;伤人必受重罚;加强疫情监控。法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泰国、巴西等国也都严格宠物管理,加强免疫预防和疫病监控,有效防止和控制了狂犬病的发生。

5 结语

为保证您和宠物健康,建议您选购宠物猫、狗后,首先到宠物医院为其做必要的健康状况检查,因为宠物交易市场是各种动物病毒最大的传播基地,在这里动物之间极易造成交叉感染。也不要出于怜悯和对动物的喜爱,就把路边的病狗、猫抱回家养,因为动物身上不明的病毒和病菌会一同被带进家门,使家人受害。为宠物定期做健康检查、注射疫苗等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尤其应定期注射狂犬病疫苗。定期给猫、狗等宠物消毒清洗,尽量不要让宠物进入卧室,更不要与宠物共寝,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清扫房间特别是卧室。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与宠物玩耍时被宠物抓伤、咬伤。

宠物是人类的朋友,狂犬病是一种重要的宠物与人共患的传染病,为科学豢养宠物,防止宠物狂犬病和宠物致人狂犬病,有必要充分了解狂犬病及其防控知识,提高对宠物狂犬病的认识,保证宠物健康和人类安全。

猜你喜欢

病犬狂犬病宠物
浅谈犬软骨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浅谈犬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犬急性肾损伤的治疗
打败狂犬病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
抬起脚来
《老年犬肝脏肿瘤并发子宫蓄脓的病例分析》图版
养宠物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狂犬病预防流行病特征及处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