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治疗湿疹的药物应用进展

2010-02-11周长鑫贵州黎平县人民医院黎平县557300

中国药房 2010年36期
关键词:卡介菌雷公藤甘草酸

周长鑫(贵州黎平县人民医院,黎平县 557300)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是由变态反应所致的皮肤炎症反应。湿疹以局限性浸润肥厚为主,瘙痒剧烈、慢性病程、病因复杂、易复发、诱因多。有报道[1],部分慢性湿疹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因此对于临床上顽固的慢性湿疹患者,尤其是合并胃部不适者,应检测其血清抗Hp抗体,结果为阳性时,在常规治疗情况下,可考虑给予抗Hp感染的治疗。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临床治疗湿疹的药物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湿疹提供参考。

1 传统治疗湿疹的药物[2]

1.1 口服用药

抗组胺药类,可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扑尔敏)、盐酸赛庚定片、盐酸特非那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钙制剂类,可选用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1次200 mg~500 mg,tid,连续7 d为1个疗程;急性严重泛发性湿疹或湿疹性红皮病患者,可考虑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婴儿湿疹首选苯海拉明1~2 mg·kg-1·d-1,分3~4次服用,或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0.35 mg·kg-1·d-1,分3~4次服用,同时给予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和维生素B6。

1.2 局部用药

初发无渗出液时,涂敷炉甘石洗剂,有较多渗出或出现糜烂时,可选用了3%硼酸溶液等。

2 治疗湿疹的药物应用进展

2.1 卡介菌多糖核酸

孙鸿等[3]报道,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2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口服抗组胺药(盐酸西替利嗪10 mg,qd),局部外用哈西奈德软膏,qd;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1 mg,肌内注射,隔日1次。2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后4周±2 d、8周±2 d各随访1次,观察疗效。结果,8周后试验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1.18%,20.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莹[4]报道,将10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1 mg,肌内注射,每周2~3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用任何其它抗组胺类药物,结果有效率为88%。张剑峰[5]用卡介菌多糖核酸,隔日1次肌肉注射1 g并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38例慢性湿疹患者经8周治疗后,显示有效率为85%。有报道[6],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隔日1次肌肉注射0.5 mg,15 d共注射8次。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

可能机制:卡介菌多糖核酸是卡介菌经热酚法提取多糖核酸以灭菌生理盐水制成的新型免疫调节剂,含多糖70%,核酸20%以及多种免疫活性物质[3],通过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异常的体液免疫功能,使患者免疫系统趋于平衡,同时稳定肥大细胞膜,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竟争性抑制IgG,产生“抗体封闭”以达到抗过敏作用[7]。

2.2 甲氨蝶呤(MTX)[8]

黄应表等[8]对经常治疗无效的15例湿疹患者给予小剂量MTX治疗,方法:治疗第1周用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加MTX 10 mg,每周1次静脉滴注,同时口服叶酸5 mg,此后每周治疗前检查血、尿常规,若正常,则每2周增加2.5 mg,至最大剂量15 mg时维持,治疗4周时,复查肝肾功能,正常者再继续治疗,湿疹明显缩小或瘙痒明显减轻后,每2周减少2.5 mg,至每周5 mg,共维持8周。结果,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时,皮损面积和瘙痒程度随治疗时间有不同程度改善。由于MTX潜在的肝肾及血液毒性,建议MTX应在糖皮质激素禁忌证或拒绝用糖皮质激素的泛发性湿疹患者中应用,并定期监测MTX的不良反应。

可能机制:MTX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它能引起内源性的抗炎物质阿糖腺苷的浓度增加,从而调节细胞因子释放和黏附分子表达,能选择性地通过程序性凋亡机制,减少活化和T细胞[8]。它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DNA及RNA合成,明显地抑制增强的淋巴样细胞,尤其是激活的T淋巴细胞[9]。

2.3 雷公藤多苷[10]

郑将跃[10]报道,复方氨肽素片(迪银片)每次4片,雷公藤多苷片每次20 mg,维生素E每次100 mg,tid,外用去炎松尿素软膏2次·d-1,对照组单纯外用确炎松尿素软膏。每4周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40%。卢艳红[11]报道,口服雷公藤多苷片10 mg,tid;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qd,连续治疗4周。结果,有效率为86.1%。陈丹等[12]报道,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tid;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qd,连续治疗4周。结果,有效率为89%。

可能机制:雷公藤多苷片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作用,具有通行十二经络、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止痒作用,被誉为“中药激素”[13],主含雷公藤甲素,有抗炎、镇痛、抗生育、抗癌及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各种因素所致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研究[11]证明,本品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在抗炎方面,它能抵抗和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抑制免疫方面,它能抑制、延迟变态反应,及白细胞介素-1的分泌,还可抑制分裂源及抗原刺激的T细胞分裂与增殖。

2.4 复方甘草酸苷

李健波[14]等将129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3例,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d-1,静脉滴注;对照组56例,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加维生素C 3.0 g,静脉滴注。2组均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qd,外用炉甘石洗剂和去炎松尿素软膏,有渗出者用3%硼酸水湿敷。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4.9%,对照组为67.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袁伟等[15]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剂75 mg,tid,同时皮损处敷复方氟米松乳膏,bid,4周为1个疗程。结果,有效率为85%。刘波等[16]用复方甘草酸苷40 mL,维生素C 3.00 g,10%葡萄糖酸钙10 mL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口服氯雷他啶10 mg,qd,2周为1疗程。结果,有效率为86.96%。王爱民[17]等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周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4个疗程。结果,有效率为86.7%。尤立平等[18]用复方甘草甜素片3片,bid,治疗4周。结果,亚急性湿疹总有效率为78.95%,慢性湿疹总有效率为60%。

可能机制:复方甘草酸苷成分为甘草酸、半胱氨酸、甘氨酸,具有抗炎、抑制迟发性超敏反应及免疫调节作用[19]。甘草酸化学结构上与醛固酮的类固醇环相似,因而发挥类似类固醇的作用,它能明显抑制肝组织中花生四烯酸(AA)代谢产物白三烯(LTS)和前列腺素F2(PGF2),具有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抗病毒、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的作用,可明显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因此,甘草酸可通过控制炎症因子和免疫性因子而发挥治疗湿疹皮炎的作用[15]。此外,甘草酸苷有较强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活性,并能稳定细胞膜,拮抗炎症递质,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16]。

2.5 甘草酸二胺注射液[20]

周子晔等[20]将80例泛发性湿疹患者分为2组:治疗Ⅰ组42例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qd;治疗Ⅱ组38例患者采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加入5%葡萄糖500 mL注射液,静脉滴注,qd。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同时给予口服氯雷他定10 mg,qd,7d为1疗程。结果:治疗7 d后治疗Ⅰ组的总有效率为78.57%,治疗Ⅱ组为52.63%,14 d后2组疗效分别为92.86%和8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机制:药理学实验证明,二者均能明显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化学介质,并通过作用于细胞膜,抑制AA的游离而使慢反应物质的生成减少;同时,还因能调节免疫、抑制肝脏对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还原代谢,而显示皮质类固醇的增强作用[20]。

2.6 苦参素

傅军霞等[21]报道,将106例湿疹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一般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苦参素胶囊2粒,tid;依巴斯汀10 mg,qd。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10 mg,qd。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沈志鸿等[22]报道,用苦参素注射液200 mg肌肉注射,bid,10 d为1个疗程。结果,有效率为87%。

可能机制: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苦参中的氧化苦参碱具有阻止肥大细胞胞颗粒释放组胺的作用[22],有一定的抑制具噬细胞吞噬功能,并对Ⅰ~Ⅳ型变态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苦参素和苦参碱还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可抑制炎症递质的释放,有效抑制免疫球蛋白E(IgE)交联及组胺白三烯等递质释放,并具有稳定细胞膜作用[21]。

2.7 清开灵注射液

仵宁等[23]将90例湿疹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抗组胺类药物H1受体阻滞药等,治疗组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清开灵注射液30 mL,qd,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有效率为94%。

可能机制:现代研究显示,清开灵有抗炎作用,能提高吞噬功能,增强细胞内氧化杀菌能力,对人T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反应有明显的依赖剂量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强有力的T细胞抑制剂[23]。

2.8 胸腺肽

张理涛等[24]报道,可用胸腺肽治疗慢性湿疹。刘海波[25]用胸腺肽注射液(每支5 mg·mL-1)治疗湿疹,以2支隔日1次肌肉注射,15次为1疗程,最多2疗程。结果,有效率为84.3%。

可能机制:已知胸腺素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具噬细胞吞噬移动抑制因子,体内注射能提高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刺激的反应,具有促进体液细胞免疫功能[24]。它可通过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诱导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平衡;可明显降低血清中IL-4(白细胞介素-4)的水平[24]。

综上所述,湿疹是一种由迟发性变态反应所导致的皮肤炎症反应,病因复杂,瘙痒剧烈,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比较棘手,需长期用药治疗。近年来,国内临床治疗药物的应用日趋广泛,提示临床在应用中宜权衡利弊,合理选用。

[1]王香兰,李强军,许庆强,等.慢性湿疹患者血清胃泌素,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检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11):671.

[2]龙振华,张石革,孙定人.湿疹与药物治疗[J].中国药房,2005,16(9):719.

[3]孙 鸿,张丽萍.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9):617.

[4]高 莹.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08,11(6):701.

[5]张剑峰.卡介菌多糖核酸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近况[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3):1 661.

[6]李 艳,黄秋明,胡红艳.卡介菌多糖核酸国内临床应用概况[J].中国药业,2009,18(24):62.

[7]张国娣,褚国弟.卡介菌多糖核酸与开瑞坦联合治疗老年慢性湿疹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1(3):234.

[8]黄应表,刘隽华,罗迪青,等.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湿疹15例报告[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15(5):273.

[9]吴铁强,顾有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老年泛发性湿疹[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4):226.

[10]郑将跃.迪银及雷公藤多甙治疗皲裂性湿疹55例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杂志,2007,29(2):23.

[11]卢艳红.雷公藤多甙治疗泛发性湿疹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4):388.

[12]陈 丹,毛舒和.雷公藤多甙治疗泛发性湿疹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2006,34(9):598.

[13]崔生海,李 涛.雷公藤加甘草甜素片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400例临床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杂志,2007,29(3):37.

[14]李健波,周锡生,黄耀创.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湿疹的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2):113.

[15]袁 伟,晏 文,陈晓红,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氟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9):612.

[16]刘 波,王晓敏,周玉芳.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1):63.

[17]王爱民,黎 雯,王 铃.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10):71.

[18]尤立平,白彦平,刘永生,等.复方甘草甜素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03,14(1):37.

[19]石平荣,童金荣,杨铭华.复方甘草酸苷的研究进展[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7,14(6):375.

[20]周子晔,王陈翔,林霖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泛发性湿疹的临床比较[J].海峡药学,2008,20(12):89.

[21]傅军霞,吴坚可,徐文峥.苦参素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湿疹5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6):787.

[22]沈志鸿,吴伊旋,毛维翰.苦参素注射液治疗各型湿疹[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6):473.

[23]仵 宁,李葆春,段 颖.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湿疹性皮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药,2006,26(2):30.

[24]张理涛,刘雅君,张玉环.胸腺肽在皮肤科中的应用[J].天津药学,2003,15(5):55.

[25]刘海波.胸腺肽治疗扁平疣等病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杂志,1995,17(3):72.

猜你喜欢

卡介菌雷公藤甘草酸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基于测序技术探究卡介菌生物制剂核酸物质基础
泛昔洛韦联合卡介菌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甘草酸联合大黄素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
复方粉背雷公藤凝胶质量标准的研究
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途径诱导Saos-2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的凋亡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