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节“脑中血海”干预Ang/Tie2信号通路治疗缺血中风的思路探讨*

2010-02-11郭建文李俊雅肖颂华蔡业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5期
关键词:血海中风调节

郭建文,潘 峰,李俊雅,肖颂华,蔡业峰,黄 燕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2.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92;3.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

2008年4月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居民死因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脑血管病分别位列农村、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第二位[1],缺血中风(脑梗塞)作为卒中的主要类型,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危害极大、亟待攻克的一种疾病。目前对于脑梗塞的治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仅有rtPA和阿斯匹林[2],因此探索一种治疗脑梗塞新的方法势在必行。中医药治疗中风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术流派众多。“脑中血海”理论是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治则治法。本文以“Ang/Tie2信号通路”为干预靶点,探讨中医救治急性缺血中风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1 “脑中血海”理论的源流和临床应用

1.1 “脑中血海”理论的源流

“血海”一名,首见《灵枢·海论》,认为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血海为血之大会、脉之出入也,即血液汇聚之所,并分流至各支脉。正如《类经·人之四海》言:血海者,言受纳诸经之灌注,精血于此而蓄藏也。血海其用有三:曰蓄藏,曰分流,曰调节,合而言之则主要起调节作用。如冲脉之“血海”对女子月事的调节:经期则血海蓄满而溢,分流向胞宫,下注为月事;其后则血液流向血海,为下一个周期作蓄积。血海随生理所需而盈缩,即是调节之义。除冲脉外,也有“心为血海”之说。清·汪昂《素问灵枢类纂约注·藏象第一》谓:“心生血,为血海。[3]”《寿养丛书·普生论》又提出“脑中血海”之说,认为“乾元之阳,阳居阴位,脐下气海是也。坤元之阴,阴居阳位,脑中血海是也……血海之气,以补肌肤,以流血脉。[4]”由此可见,血海特征为:血容量多或流量大;将血液流布到各支脉中;随生理所需对支脉血流起调节作用。对照脑之生理病理,任继学教授认为[5],脑为元神之所居,需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以供养之;人或兴或寐,皆有意识、思维,脑神之活动无一刹或停;神需血养,故脑中需有血海贮存大量血液,方能流布脑中血脉、细络,以养元神。另外,脑居至高之位,脑中之血受寒温、动静、饥饱等因素影响,为保证脑神之清明,避免诸多因素影响脑脉行血以养神、充髓,需要有一“血海”随时蓄藏、调节,达到动态平衡[6]。《灵枢·海论》中提出“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血海不足则常想其身小”,为“脑中血海”调节失常导致神明不用的病理表现。

黄燕等[7]进一步指出,脑中血海功能正常发挥与否,其权在肝。肝之疏泄与中气、肾命有关,因此提出“肾(命门)-脾胃-肝-脑”轴对气机的升降调节作用。此轴失常,肾中真水不足,水火失衡,影响中气升降,胃降不及而脾升相对太过,进而导致肝之疏泄失常,升发太过,扰动脑中血海,血流薄疾,气血逆乱,风火升动莫制,“满脉去形”,形成出血中风。或肾中真阳不足,命火蒸腾无力,脾气不升,肝气疏泄不及,脑中血海调节无权,脉络行血缓滞,凝而为瘀,发为缺血中风。

1.2 脑中血海理论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

根据“脑中血海”理论,刘茂才、黄培新等主持的九五、十五攻关课题拟定以调节血海为基本治疗法则的脑脉1号、脑脉2号,分别治疗血海调节不及或调节太过所导致的急性中风,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大大降低了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8~10]。2004年~2006年,国家十五攻关课题通过全国23家三级甲等医院606例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随访90d后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调节“脑中血海”法治疗急性缺血中风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和严重致残率[11]。对于“脑中血海”的基础研究,还有研究表明调节“脑中血海”法可促进脑缺血大鼠梗死部位周围的血管再生,同时伴有神经保护作用,并可对抗干细胞移植所诱发的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水肿[12~14]。

由此看出,脑中血海理论和调节“脑中血海”法,是源于《内经》,结合脑的病理生理特点,基于临床实践提出的治疗中风的新的理论和学说,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丰富基础和临床理论内涵。

2 Ang/Tie2信号通路在脑缺血治疗中的地位

2.1 Ang/Tie2信号通路是治疗脑缺血的重要靶标

脑梗塞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改善脑组织缺血,恢复神经功能缺损。脑血管再生(intracerebralangiogenesis)和神经再生(neurogenesis)是治疗脑梗塞的最前沿课题之一。最近的研究显示,在缺血的脑组织中,脑血管重塑可促进神经修复[15]。脑血管/神经交互作用,在脑缺血后神经血管网络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成神经细胞(或神经细胞)更容易向血管再生能力强的区域迁移,血管再生往往伴随着神经再生[16~17]。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及其配体-内皮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endothelial-specif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Tie-2)组成 Ang/Tie2信号通路,Ang/Tie2通路在维持新生血管完整性、稳定性和促进血管新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生成毛细血管壁的稳定性和成熟度是维持新生血管功能的标志,而Ang1/Tie2通路不但控制血管支持细胞如周细胞、平滑肌细胞向缺血部位募集,而且可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存活,因此对于新生血管的管腔形成、血管结构稳定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Ang2为Angl天然的内源性拮抗剂,可竞争性与Tie2受体结合,抑制Tie2信号转导,内皮细胞不能募集四周支持细胞,使血管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Ang2的高表达往往伴发局部血管的过度、无序增生,易形成血管瘤、血管畸形和神经胶质细胞瘤。而前二者是导致颅内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

2.2 药物干预对Ang1/Tie2信号通路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Simvastatin)用于治疗缺血中风,其作用不仅限于调节血脂、修复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内皮细胞,而且可以通过诱导Ang/Tie2表达,增加phospho-Tie2的活性,从而促进血管生成,提高血管稳定性和降低血脑屏障渗透,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烟酸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和缺血中风的病灶内VEGF、Ang1表达,促进Akt、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Tie2的磷酸化,从而帮助缺血区域血管再生,改善缺血中风模型动物的神经功能。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mrnel iridoid glycoside,side,CIG)通过增加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促进缺血中风后血管再生和神经再生,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一氧化氮供体DETA-NONOate可通过上调SDF1/CXCR4和Ang1/Tie2信号通路促进脑缺血C57BL/6J鼠室管膜下区(SVZ)成神经细胞定向迁移,对于血管再生和新生血管稳定具有调控作用。Morrow D的研究表明,适度饮酒可通过启动Notch/CBF-1/RBP-JK-Ang1/Tie2信号系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再生,并呈现酒精剂量依赖效应,可能是临床适度饮酒可预防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事件的原因之一。

3 调节脑中血海理论和Ang1/Tie2信号通路调控血管、神经再生的内在关联性

脑为元神之府,需要大量的气血精微来灌注和营养,十二经脉之气血皆上注于头而为精,化为汇集诸经之气血之海。血海调节诸经诸脉诸络,在诱发因素作用下,脑血管闭塞,经脉随之壅塞不通,气血不能上注头目,则脑中血海调节作用被启动,其中之一的机制就是神经、血管再生。调节脑中血海是通过“肾(命门)-脾胃-肝-脑”轴实现对气机的升降调节作用,其中肝主疏泄、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命门火衰,肝疏泄不足,木郁土壅,中焦气机不升,则血流缓涩,发为缺血中风,治疗应益气温阳以充盈血海,破瘀涤痰以通调脉道,通过调节脑中血海,可以对脑中血海不足之缺血中风进行治疗。若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化风,疏泄太过,则血与气并于上,而溢脉外,发为出血中风,治疗应平肝潜阳、滋肾降火,使血归常道而止。与之相对应,在Ang1/Tie2信号通路中,Ang1/Tie2上调则促进血管、神经新生、成熟和稳定;而Ang2表达的上调,可会导致血管结构不稳定,容易诱发无序过度增生,从而导致畸、致瘤的不良后果,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利用现代科学的Ang1/Tie2信号通路来探讨中医调节脑中血海的实质,具有理论上的一致性。

无论是毛细血管还是中、大血管,在中医都属于“经”、“脉”、“络”的范畴。调节血海,是通过调节灌注、汇集成血海的经、脉、络实现的,因此脑中血海和血管、神经再生存在如下关系:①血管再生促进闭塞的脑中经脉再通,经脉再通有利于保持血海的充盈;②经脉闭塞则脑中血海灌注不足,导致脑主神明失职,则发为神志昏蒙、言语蹇涩或错乱;血海不能濡养清窍,则发生半身不遂、头晕、偏身感觉异常等中风主症;③缺血中风患者经脉闭塞是基于年老体衰、气阳不足、痰瘀互结等造成的血海调节失职,故治疗当以益气温阳以充盈血海、破瘀涤痰以通调脉道为主要治则治法,即脑脉Ⅰ号以黄芪益气,制南星、半夏、天麻化痰通络,川芎、水蛭、益母草破血活血利水,诸药共奏通调脑中血海之效,可通过脑中经脉再生而达到调节脑中血海的目的。

4 如何开展该项研究

在既往研究基础上,运用中医整体观的方法论优势,采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离体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并使用荧光免疫双标、Western blot、RT-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物化的调节脑中血海法(脑脉1号胶囊)对于Ang1、Ang2、Tie2基因、蛋白表达以及毛细血管管腔形成、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迁移及其对血管巢保护作用的影响,分析调节脑中血海法是否可通过Ang1/Tie2信号通路,达到减轻缺血中风的病死、严重致残的目的,减轻致畸、致瘤等发生。本研究有利于揭示中医调节“脑中血海法”实质,丰富中医治疗中风病的治则治法理论,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缺血中风有效手段,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介绍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R].[2008-04-29]-http://cn.chinagate.cn/webcast/2008-04/29/content_15034864.htm.

[2]http://www.eso-stroke.org/pdf/ESO08_Guidelines_English.pdf.

[3]项长生.汪昂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3.

[4]李经纬.寿养丛书全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78.

[5]任继学,任继学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6-37.

[6]黄燕,杨利,蔡业峰.出血中风和缺血中风病机差异与“脑中血海”“升降枢轴”的关系初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6):472-473.

[7]杨利,黄燕,蔡业峰.从“脑中血海”探讨出血中风、缺血中风的病机差异[J].江西中医药,2004,35(7):13-14.

[8]刘茂才.中西医结合救治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201例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8(1):13-18.

[9]蔡业峰,付于,郭建文,等.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中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药材,2007,30(9):1192-1195.

[10]黄培新,黄燕,郭建文.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7):590-593.

[11]Y.Huang,J.Pei,X.Wang,Outcome and safety assessment of Yin pattern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with an herbal medicine protocol[J].Cerebrovasc Dis,2007,24:483-494.

[12]郭建文,李俊雅,黄燕.调节“脑中血海”法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脑组织血管再生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8):763-768.

[13]沈伟,范维琥,施海明,等.红景天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1):1022-1025.

[14]李俊雅,黎奔,郭建文,等.干细胞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损伤[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8,16(2):137-140.

[15]Urtado O,Pradillo JM,Alonso-Escolano D,et al.Neurorepair versus neuroprotection in stroke[J].Cerebrovasc Dis,2006,21(Suppl 2):54-63.

[16]Ohab JJ,Fleming S,Blesch A,et al.A neurovascular niche for neurogenesis after stroke[J].J Neurosci,2006,26:13007-13016.

[17]Thored P,Wood J,Arvidsson A,et al.Long-term neuroblast migration along blood vessels in an area with transient angiogenesis and increased vascularization after stroke[J].Stroke,2007,38:3032-3039.

猜你喜欢

血海中风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气至病所”验案三则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汽油机质调节
调节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