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康复前心理护理100例临床分析

2010-02-11高永莲张红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6期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视力

高永莲 张红伟

在白内障患者中,老年患者占相当大的比例,手术治疗是恢复视力最有效的方法[1,2]。然而,在这些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同时伴有其他全身性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及肺气肿等,手术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原有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患者时常担心自己的病情不配合治疗,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医院实施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56例,女45例,年龄55~90岁,平均年龄73.3岁。患者术前均意识清楚,能基本自理,能口头表达自己的感觉和需要。

2 结 果

100例患者中具有紧张恐惧心理的占54%,具有焦虑不安心理的占13.5%,具有忧虑怀疑心理的占32.5%,经护理人员护理后,均有显著效果。

3 讨 论

3.1 术前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前护理的关键点之一。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手术本身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主要表现为忧虑、担心、害怕等[3]。邵偶云[4]认为,术前应给患者提供有关手术的信息,如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医师和护士的技术水平、手术室的环境和设备以及手术所需的时间等。使他们了解手术治疗的知识,对接受手术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高龄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病和老化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变化,无论应激性还是代偿能力都较差,不同程度存在精神紧张、恐惧和不安的心理。由于患者长期的视力障碍,多数还伴有听力、语言及表达障碍,造成与他人交流困难。于青云等[5]认为,应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疏导。刘芝兰等[6]分析认为,老年人一般都从各行业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已不再担任家庭、社会的主要角色,内心已有了孤独、寂寞和不服老之感,一旦患有眼疾,往往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此外,老年人,尤其是在领导职位退下来的老年人,往往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更为强烈。因此护理人员要真正把患者当成自己的长辈,态度和蔼,施以尊称和扶助,耐心倾听老人提出的问题,尽量满足老人的合理要求和期望,事事设身处地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3.2 术后心理护理

患者处于手术局部的疼痛,双眼被包扎不能看见任何东西,暂时生活在“黑暗”当中,这将使其感到烦躁不安。因此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当患者不适或烦躁时,护士可以耐心地握住其手,轻声安慰患者,使其情绪平静下来。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重见光明期望迫切,而患者术后双眼包扎,感知敏感,又担心术后视力能否恢复,故经常处于忧虑、情绪不稳定,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护理人员应根据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特点,多与患者进行交谈,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使他们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3.3 出院后心理指导

向患者说明术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康复,并向患者分析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执行,密切配合。看书、报、电视要劳逸结合,避免用眼过度,保持睡眠质量,防止眼部外伤,注意珍惜和保护已恢复的视力确保手术疗效。禁忌患者用手揉眼,按时滴眼药水,预防感染。勿用力摆动头部,勿用力排大便,预防感冒、咳嗽、便秘。因以上动作都会影响手术的效果。如遇大力咳嗽或打喷嚏时必须应用舌头顶住上腭。指导患者增加进食粗纤维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保证眼睛恢复时的足够营养。

[1]陈瑞合,王淑莉,施孝琴,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眼外伤眼病杂志,2000,(5): 526-527.

[2]刘家畸,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89-403.

[3]刘放阳,唐湘波.老年人白内障手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3(9):44.

[4]邵偶云.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临床护理,2005,11(6):77-78.

[5]于青云,邓兆平.高龄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观察与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3,24(2):199.

[6]刘芝兰,曹建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4):422.

猜你喜欢

老年性白内障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视力测试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