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鄞州浙贝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0-02-11王翰华周书军张林苗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鄞州区龙头企业产业化

王翰华,周书军,张林苗

(1.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0;2.宁波市鄞州区农业技术服务站,浙江宁波 315100;3.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农技站,浙江 宁波 315161)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是中国浙贝之乡,也是浙贝的原产保护地[1]。浙贝又名元宝贝、大贝、象贝,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 (Frifillaria thuubergii Miq.)的鳞茎。中医认为其苦、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功能,主治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癃和疮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浙贝具有镇咳、祛痰、松弛平滑肌,镇痛抗炎,降压、活血化瘀,溶石,抗溃疡,止泻,抗菌,抗肿瘤等作用[2]。

1 生产现状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工栽种浙贝已有300多年历史,产地主要分布在章水、鄞江、龙观、横街等乡镇,是当地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和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3-4]。据章水镇调查,该镇有行政村20个 (农户 l万余户,人口2.4l万,劳力1.6万人),其中有10个村种植浙贝,常年种植浙贝面积约266.7 hm2。2008年,全镇农业产值1.1亿元,农民年人均收人6 000元;其中浙贝年产值达到883.2万元,年人均浙贝收入1 500元,分别占农业产值和农民年人均收入的8.03% 和25.00%,其中章村、岭下、密岩、章溪、郑家、崔岙、许岩、朱眉8个村的农民基本上靠种植浙贝为生。

据测算,鄞州区约有1.5万名农民从事浙贝生产,另有返销专业户100多户。浙贝从10月初种植,到次年5月上中旬收获,全生育期约220 d,种贝则大多在田间越夏,越夏期间农民套种花生、雪菜、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商品贝母田与种子贝母田的面积比例一般为44∶56。鄞州浙贝的70% 销往浙江磐安中药材市场,25% 由当地医药公司、药厂收购。近年来拓展到广东、安徽、湖北等市场,少量通过中介出口海外。销售的主渠道是返销专业户、浙贝协会和医药公司,鄞州区浙贝协会主要由返销专业户、村社长、种植大户等50多人组成,已注册“富农”牌商标。目前,绝大多数贝农仍然游离在产业化组织之外,处于分散经营、自找市场状态。即使建立了“市场+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大多也属松散型经济联合体,而不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唇齿相依”的紧密型经济共同体。有些医药龙头企业与贝农仅仅是买断关系;有些只是与贝农签订了产品购销合同,缺乏相应的技术服务和价格保护,贝农得不到龙头企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增值部分的利润。加之一些企业或返销户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而他们又较关注短期收益,农户利益往往得不到保护。目前龙头企业规模较小,档次不高,牵动力较弱,还是以浙贝的初加工和粗加工为主,深度开发不够。此外,部分企业经营思想比较保守,有的还是家族式经营,市场营销方式和手段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发展对策

2.1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浙贝产业化的核心,担负着开拓市场、创新技术、引导和组织基地与贝农经营的重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对提高浙贝产业化经营具有“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政府应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2~3家起点高、规模大、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并建立1~2个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利用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由初级加工向浙贝生物碱单体开发、贝母花开发等精深加工拓展;由数量、价格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由粗放经营管理向科学质量管理提升。在资金面上,政府要研究制定龙头企业融资抵押担保等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强政府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和推介工作,主动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和收购资金问题;帮助企业搞好资本运作,吸纳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要进一步推进龙头企业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的创新,积极深化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并建立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制度。

2.2 大力发展贝农经济合作组织

贝农经济合作组织是由贝农自主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更能代表贝农的利益,它能降低服务费用,使加工、销售环节利润回流,有助于提高贝农的生产积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贝农参与到浙贝产业化经营中来,如果想要形成规模化的浙贝生产基地,就必须发展贝农乐于接受、自愿互惠的组织形式——贝农经济合作组织。但在浙贝产业化与贝农组织化问题上,要注意认识到企业规模与效率之间并非一定是正相关的。在以大企业集团方式发展浙贝产业化时,管理要与规模同步发展。否则,在企业规模扩大、内部交易取代外部交易的同时,可能会出现管理与运作成本高于新经营方式预期效益,使企业遭受损失。

2.3 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科学技术是浙贝产业化的生命和动力,应将科技兴贝作为浙贝产业化发展的一条主线。以科技提升浙贝质量,以科技提升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以科技提高贝农的参与水平和能力。针对当前农村的实际,积极探索农村科技与新产品推广服务网络和体系建设。积极联系周边科研院所 (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等),开发浙贝医药、保健新产品,拓宽浙贝用途,如新药剂型研制,贝母茶、贝母花和贝母叶开发利用等。通过创新农作制度,发展间作、套种、轮作等种植方式,增加土地产出和贝农经济效益;加强贝母的优质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如浙贝品种的培育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种贝的提纯复壮技术,组培育苗与异地加代技术,主要病虫草害防治和加工贮藏无公害技术等。政府也应加大地方公共财政支持龙头企业的力度,设立技术创新基金,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浙贝深加工的研发力度,鼓励科研机构与有实力、有能力的龙头企业联合开发重点项目。

2.4 调动贝农的积极性,提高贝农素质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改变贝农的思想意识、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经营管理知识,调动贝农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参与到浙贝产业化中来,适应浙贝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相关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及时收集有利于产业调整的信息,举办科技培训班、科技下乡、科技帮扶等活动,把科技送到贝农家里,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主动参与到浙贝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去。

[1]孙大庆,李翠霞.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探讨 [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63(3):38-39.

[2]张明发,沈雅琴.浙贝母药理研究进展 [J].上海医药,2007,28(10):459-461.

[3]周书军,董阳辉,张林苗,等.鄞州浙贝生产现状与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21(2):85-87.

[4]张文妹.浙贝母生产概况及发展对策 [J].浙江农业科学,2004(5):240-241.

猜你喜欢

鄞州区龙头企业产业化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宁波市鄞州区德培小学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鄞州区非遗展示馆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