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龙湾区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0-02-11罗利敏张维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全区基地蔬菜

罗利敏,杨 剑,张维明

(1.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农林局,浙江 温州 325000;2.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办事处,浙江 温州 325000)

龙湾是温州三大城区之一,位于瓯江入海口南岸,交通便利,市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由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光热水资源丰富,极其适宜发展蔬菜生产,蔬菜一直是仅次于粮食的大宗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蔬菜生产的技术和物质有保障,产业发展总体状况良好,规模经营前景广阔。

1 产业现状

1.1 发展迅速,效益明显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龙湾区的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0.067万hm2,总产量1.62万 t,总产值1 491万元;2005年迅速扩大到0.377万 hm2,总产量9.6万 t,总产值8 950万元,占农业产值的36.94%,成为区种植业中的第1大产业;2009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到0.469万hm2,总产值135 990万元。蔬菜种植业已发展成为效益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效益显著。2005年全区从事蔬菜生产劳动力5 900人,其中本地菜农占48%,平均产值达5.55万元·hm-2,一般农户经营0.2~0.3 hm2,一季收入可达1多万元。据蔬菜典型户效益调查结果,永中蔬菜园区胡立元2008年种植番茄单季收入31.5万元·hm-2,2009年更是高达45万元·hm-2;海滨三周蔬菜示范场周振林2003年引种日本大葱成功,产量现已达112.5 t·hm-2,批发价达 1.0 元·kg-1。

1.2 规模化初具雏形,区域优势明显

经过多年建设,全区已拥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蔬菜基地,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亮点。2005年,建有蔬菜基地0.1万hm2,其中市一线基地0.014万hm2,市二线基地0.017万hm2,初步建成了以永中蔬菜园区、天河千亩蔬菜基地、海滨三周示范场为主的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设施先进、科学管理水平档次较高的基地,以及海城、永兴的榨菜基地、海滨的甘蓝类蔬菜基地、灵昆的甜瓜基地等一些特色蔬菜生产基地。2007年蔬菜基地发展的0.204万hm2,同时,蔬菜生产的规模化经营也发展迅速,常年种植蔬菜的规模经营户达到2 958户,其中0.2~0.3 hm2规模经营2 302户,0.33~0.7 hm2规模经营403户,0.7 hm2以上253户,规模经营面积近0.13万hm2,占全区蔬菜总面积的90%。

1.3 无公害农产品蓬勃发展,市场竞争力增强

近年来,全区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鼓励农业企业、基地积极申报绿色农产品质量认证。目前已建成天河蔬菜园区、海滨三周示范场等6个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0.051万hm2;生产的振农牌日本大葱、爱尔牌蒲瓜、番茄均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及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称号,并辐射和带动全区蔬菜基地创立产地品牌。通过创建绿色品牌,大大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4 农业科技应用普及,蔬菜品质提高

近几年龙湾区蔬菜品种更新较快,先后引进了番茄美国4号、以色列系列优新品种,黄瓜超优1号、津研4号等系列无限生长的新品种,开展云藏大葱、长悦葱引种试验。2010年又新引进番茄新品种来福60、广东红梅王,黄瓜新品种荷兰超世王、山东津优30,茄子新品种荷兰布里塔、10-702等,对改善蔬菜品种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蔬菜生产先进栽培技术和设施也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2003年全区建成浙江省首个国家级IPM生态蔬菜植保社区。2006年保护地栽培面积达0.233万hm2,喷滴灌面积0.05万hm2,推广防虫网纱14.8万m2、遮阳网13.6万 m2、性诱剂虫灯1 586盏、频振式杀虫灯300盏,新建成2个蔬菜放心农产品基地,并大力推广BT、农地乐等系列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使全区的蔬菜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1.5 龙头企业带动力增强,产业化进程加快

全区现有各类农业企业56家,联结种养基地0.42万 hm2,带动农户8 168户,签订诚信订单2 000多份,其中农业龙头企业25家,包括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市“百龙工程”农业龙头企业4家;注册农产品商标9枚,包括省名牌产品商标1枚,市名牌产品商标2枚,资产总额达8 700万元。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稳步增强,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1.6 存在多种制约因素

1.6.1 整体生产水平偏低

蔬菜生产对温、光、水要求较高,如没有一定的设施,很难达到优质高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目前全区蔬菜基地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也较快,但部分新基地还存在着蔬菜生产设施简陋,设施栽培普及率还不高的问题。与一些农业大县相比,全区蔬菜科技应用水平远远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不高,新型实用技术应用不够;二是有竞争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种苗品种很少;三是农技推广组织的科技推广、示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四是农民的科技素质低。

1.6.2 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

目前龙湾的蔬菜生产以单家独户经营生产为主,缺乏规模化生产与产业化组织。现有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8个,其中蔬菜类仅有2个,为菜农服务能力相对较弱,远不能适应蔬菜产业的发展。另外,全区蔬菜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现有企业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尤其是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滞后,蔬菜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由于加工能力与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使蔬菜生产的风险增加,丰收年份部分大宗蔬菜出现滞销现象,丰产不丰收。

1.6.3 流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蔬菜是鲜活农产品,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产销价格、信息应及时汇总、交流才能实现宏观指导。目前全区蔬菜交易市场及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利,市场信息不灵,生产与流通相脱节,导致菜农生产成本增加,严重制约全区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全区共有农副产品市场19个,成交额6.71亿元,其中蔬菜类市场成交额仅5 667万元,只占总成交额的8.45%。近2年,全区蔬菜交易市场建设已有所进展,但还存在市场规模小,布局不合理,设施简陋,贮藏保鲜,运输等功能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1.6.4 蔬菜安全问题较突出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卫生和健康提出更高要求。农产品的卫生安全性已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生产和供应的蔬菜要绿色、健康、卫生,农药残留和重金属不能超标。

全区蔬菜质量安全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一是随着全区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三废”对农田周边环境污染加剧,严重影响蔬菜生产和食用安全;二是蔬菜生产中乱用、滥用化肥、农药现象屡禁不绝,个别基地及散户为快速杀灭病虫,甚至违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导致蔬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2 发展对策

2.1 品种向特色型发展

目前,在市场开放、蔬菜源扩大和品种增多的情况下,人们更讲究蔬菜的品质、品味和营养,开始由购买普通蔬菜转向高档特色型蔬菜。一些营养价值高且风味好的豆类、瓜类和茄果类蔬菜,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特色型发展,而花菜、生菜、绿菜花和紫甘蓝等一些营养价值高、风味好的适合超市、宾馆所需的高档特色蔬菜销售形势一直看好。调整目前的品种结构已是大势所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蔬菜消费习惯的变化,应该种植风味好,营养价值高、有特色的品种,这将更有利于消费市场的完善,有利于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今后全区蔬菜生产在抓好基地化和专业化建设的同时,要重点做好特色化文章,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2.2 功能种植向绿色型发展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残留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尽量少施化肥,多施有机肥,以避免或减少对蔬菜的污染,达到提高蔬菜品质,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目的,已成为当前蔬菜生产的新趋势;从种植技术上看,全国各地反季节栽培、无土栽培、集约化栽培及喷灌节水等技术的推广势头较好,方兴未艾。全区蔬菜种植上应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设施栽培技术、节水技术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使蔬菜实现周年生产的同时,其质量安全水平也得到逐步的提高。

2.3 加工向方便型发展

方便型蔬菜的上市适应了居民快节奏、高效率的需求,如今,很多地方的蔬菜加工都开始向方便型小包装方向发展,尤其是净菜在生产地将蔬菜整理后进行消毒灭菌、分级,并用薄膜包装密封,立即可上市出售,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全区蔬菜加工重点应向净菜加工、速冻、脱胎换骨水、真空保鲜等方向发展,以适应居民的生活节奏,便于贮藏和运输,满足国内大中型超市和产品出口创汇的需要。

2.4 产销向龙头型发展

由于蔬菜生产是技术加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近年来成为我国创汇农业的优选项目,目前,我国蔬菜产品年出口量在100万t以上。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建设集蔬菜的出口创汇生产基地、保鲜、加工、贮运、营销于一体的蔬菜产业链,成为提高蔬菜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创汇能力的主要途径。今后全区应加大对蔬菜加工、营销型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蔬菜产业化经营格局。

2.5 优化环境,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蔬菜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蔬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服务环境。要努力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其它投入为补充的农业产业化投入机制,切实落实各项扶持措施,重点支持蔬菜主产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科研开发、教育培训、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并在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方便,为蔬菜产业提供便利生产条件。另外,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向大户或生产企业集中,促进蔬菜生产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努力为蔬菜产业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6 倾注科技,着力提高蔬菜产品质量

蔬菜产业的生命力在于科技含量。要把科技进步放到蔬菜产业化建设的重要地位,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升蔬菜产业,构筑与龙湾区蔬菜产业相配套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要强化技术培训,依托农业技术部门、农技推广部门及社会其它力量,对产业区内农户广泛开展生产资料教育和技术培训,普及农民需要的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建立自己的技术辐射推广中心,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等,提高蔬菜产业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各蔬菜基地要制定水、肥、土、种等生产过程的无公害生产标准,重点抓好蔬菜生产资料供应和生产管理两个环节。

2.7 深化加工,延伸拉长蔬菜产业化链条

深加工是提高蔬菜产业效益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充分发展蔬菜产业的边缘产业、附带产业,以此来增强单一蔬菜产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在延长产业链条,适时生产脱水菜、干净菜等蔬菜产业的后续产品,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努力形成初级产品、半成品、深加工产品和终端产品的多级配套生产格局。

2.8 扶持龙头,加速产业化进程

建设带动能力强劲的龙头,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要根据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及建立基地情况进行扶持,重点对经营机制好、科技含量高、产品有特色,有发展前途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逐步把目前由政府和部门建的示范基地转变成在政府规划引导下由龙头企业作为运作主体实施的农产品基地。要以生产、加工利益的联结为核心,加快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行公司+农场 (农户)的经营模式,协调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通过契约、股份合作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鼓励、支持生产和加工企业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构。通过蔬菜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创新,稳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把蔬菜产业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2.9 整顿市场,疏通蔬菜销售渠道

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要强化市场功能,做好现有市场的改扩建工作,加强市场信息中心、无公害检验检测中心、加工储藏区和配送中心等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和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加强销售队伍,下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和专业销售队伍;积极探索新的流通方式,发展订单农业,扩大网上销售等;注重品牌建设,推进蔬菜向商品化方向发展,以市场带基地,向品牌要效益;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从加强管理着手,配置检测设备,规范检测手段,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进场交易。

2.10 加强培育,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专业协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中的一种有效的组织载体。要培育和发展各类蔬菜产销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了会员之间的信息和技术交流,发挥组织化在种子种苗、技术应用、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专业生产协会 (合作社、合作组织)建设成为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维护农民正当利益,成为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活力,真正做到协会 (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是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要制定政策,加大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除财政支持外,要明确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税收优惠,如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输社员的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免缴过路、过桥费,在用地、用水、用电方面对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一定的照顾和优惠。

2.11 强化监管,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政府部门要加大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严防工业“三废”污染农业生产;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禁止违禁品在本区生产、销售与使用,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等环保型投入品。要把蔬菜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快建立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做到区有检测中心、镇 (基地)有检测站、龙头企业、市场 (超市)有检测点,逐步形成覆盖基地、市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的蔬菜质量检验监测体系。积极发挥行业和社会资源优势,对蔬菜质量安全情况定期开展限制性检测,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实施动态监测,形成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全区基地蔬菜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奇怪的蔬菜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蔬菜
我的基地我的连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