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静脉穿刺200例临床分析
2010-02-11朴红梅
朴红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3月,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对200例患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一针穿刺成功率达98%,年龄在0~4个月74例,5~12个月60例,1~3岁55例。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3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22例,小儿秋季腹泻27例,小儿肺炎89例,其他13例。治疗时间最长12d,最短2d,平均静脉穿刺天数6d。
1.2 穿刺方法
①穿刺前应根据小儿静脉特点及静脉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头。②正确区别头皮静脉和动脉,根据动脉、静脉的外观、手指触摸感及抽回血和推注药液几个方面进行区别。③根据头皮静脉分布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进针角度。角度过大则容易进针过深进入脂肪层,针头在血管下运行或扎穿,过浅则针头在皮内造成穿刺阻力,致使穿刺失败,增加患儿痛苦,如额正中静脉:针头与皮肤呈15°角进针;颞静脉:针头与皮肤呈20°角进针;头皮深静脉:针与皮肤呈30~40°角进针。④进针手法:头皮要绷紧,进针要快,进血管要稳、准,由浅入深。握锄式进针容易进针过深。用拇食指纵向握针柄,进针效果较好。看准血管后退0.3cm进皮,拇指轻轻前推,沿血管方向平行进针,注意控制行针速度以便观察回血,见回血即停止进针,视行过程即能产生送针距离,达到满意效果。⑤穿刺要领:一看,看清楚血管走向。二摸,凭手的感觉摸清静脉的弹性。三屏气穿刺,进针时要屏住呼吸,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呼吸运动而使握针的手震动,影响穿刺效果。
2 结 果
200例患儿穿刺成功率为98%,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3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22例,小儿秋季腹泻27例,小儿肺炎89例,其他13例。治疗时间最长12d,最短2d,平均静脉穿刺天数6d。
3 讨 论
3.1 穿刺前准备
按压目标区静脉8~10s[1,2]。按压静脉后人为地阻断了回心的血液,使血液在阻断处积聚,按压处压力降低,积聚处压力增大。停止按压后,积聚的血液快速向低压处流动,冲击血管,使血管明显扩张,降低了因静脉不清晰而造成的穿刺困难。
3.2 穿刺成功的操作技能
3.2.1 血管的选择
区分头皮静脉与动脉。静脉外观呈微蓝色,管壁薄、固定、无搏动,用手指按压血管时,血管在短时间内可消失。动脉外观呈紫红色,管壁厚、易滑动、有搏动,按压局部时不易消失。如注射时误入动脉,管腔内压力较高,且局部呈苍白树枝状,患儿可出现痛苦表情或尖叫。现在肥胖患儿较多,有些患儿的血管模糊不清,这时护士要熟知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即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凹陷”感,确定静脉的走向及深浅;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查看静脉走向[3]。
3.2.2 正确的穿刺方法[4]
小儿头皮静脉一般采用逆行输液法,因为头皮静脉呈树枝状分布,无静脉瓣,所以,不易造成阻力,同样可通过侧支循环而回流到心脏。穿刺时动作要稳、准、轻、快,力求一针见血。穿刺前将被穿刺部位的毛发剃净,头皮血管往往看上去是一条弯曲的青线,用手指触摸有一浅沟并有轻微弹性感,穿刺时针尖斜面向上,快速、直刺皮下,针尖与皮肤角度要小,几乎平行,沿静脉走行,边进针边看有无回血,见回血即停。
综上所述,要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水平,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要紧张,不要胆怯,不要被患儿家属的不理解而影响情绪[5]。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士最常用的基本护理技术,快速、安全、准确地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有利于顺利进行临床诊治,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平时利用床头交接班时间、巡回病房时间多逗逗小孩、摸摸患儿手,表扬与鼓励患儿,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熟练掌握头皮静脉解剖知识,以及部分骨性标志选择穿刺部位,才能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1]王林娟,牟灵英,董秀红,等.指压法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11.
[2]王玉红,王洪平.输液拔针后按压部位与按压时间的观察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35-36.
[3]马晓军,周萍.静脉穿刺新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4):236.
[4]殷富兰,周永红.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45.
[5]崔焱.儿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