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状疱疹3例误诊分析

2010-02-11吴应安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4期
关键词:腮腺炎腮腺压痛

吴应安

1 病例报告

1.1 病例1

患者男性,58岁,因右上腹疼痛2d而就诊,疼痛呈阵发性,无放射痛,有进食油腻食物史,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查体:T 36.9℃,R 18次/min,P 76次/min,BP 120/85mmHg,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右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墨菲(murphy)征阳性,WBC 10.2×109/L,N 0.80,B超示慢性胆囊炎。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给予消炎利胆片,奥氟沙星口服,疼痛无缓解,且疼痛以凌晨时易发作伴胸闷、气短。行ECG、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正常,改用利复星静脉滴注治疗,症状仍无缓解。3d后右后背T8~9肋间出现带状分布的疱疹,皮损未越中线,诊断带状疱疹。即停用上述药物,给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外用酞酊胺擦剂,维生素B1及B12肌内注射治疗,未再出现新疱疹,原有疱疹逐渐干涸、结痂。出疹后3d查血常规正常,12d后疱疹消失、痊愈。3周后疼痛完全消失,随诊2个月,病情无变化。

1.2 病例2

患者女性,38岁,因心前区疼痛来诊,疼痛呈阵发性,并有压榨感,有与爱人生气史,平素体健,13d前行5个月药流术,术后良好。查体:T 37.2℃,R 20次/min,P 94次/min,BP 120/80mmHg。表情焦虑,全身皮肤无异常,胸廓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血常规及胸透无异常,ECG提示:Ⅱ~Ⅲ、аVF、V3~V6导联ST段下移0.05~1.0mV。诊断冠状动脉血供不足。给予硝酸异山梨醇酯、地奥心血康口服,症状无缓解,且疼痛呈持续性并向左后背放射。两天后左后背沿第T3~4肋间出现大量疱疹,呈带状分布,疹周有红晕,疱疹间皮肤正常,皮损未越中线,诊断为带状疱疹,停止其他用药,给予病例1相同的治疗,出疹后2d ECG恢复正常,11d后疱疹消失、痊愈,随诊2个月,情况无变化。

1.3 病例3

患者男性,19岁,因左侧腮腺肿大就诊,平素体健,腮腺炎病史不详,但有腮腺炎疫苗接种史。查体:T 37.0℃,R 16次/min,P 82次/min,BP 100/75mmHg,WBC 10.8×109/L,左、右耳音叉检查,三传导(骨膜、空气、神经)听力正常,腮腺外观明显肿大,按压痛不显,但有敏感的局限性触痛,皮肤色泽正常。诊断腮腺炎。给予抗腮腺炎注射液肌内注射,青霉素静脉滴注,症状无缓解,第4天晨起病者患侧面部麻木,皱纹消失,语言不畅,鼻唇沟变浅,耳痛,耳廓沿后下方45°角出现带状分布的疱疹,疹群间皮肤正常。诊断为带状疱疹,即停止上述用药,速给病例1、2同样的药物治疗,1周后体征症状消失,2周后疱疹干涸、结痂,3周后痊愈,但疹区色素沉着仍存。

2 讨 论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其症状体征一般比较典型,临床不易误诊,神经痛是疱疹的典型症状之一,往往先于皮疹出现,上述3例患者就属此种情况。

3 分 析

3例患者分别以右上腹疼痛、心前区疼痛并有压榨感,耳廓局部疼痛为首发症状且首诊于内科,由于片面考虑辅助检查结构,而造成误诊。因此临床此类患者就诊时,除了考虑相关疾病外,尚应树立整体观念,避免片面思维,加强观察及随访力度,尽早明确诊断,以便早期治疗,缩短病程,及时缓解病者痛苦。

病例2患者疱疹位置为脊髓,T3~4神经支配于心脏,当潜伏于脊髓后神经元的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后,其可侵犯内脏运动神经元,从而刺激冠状动脉血管壁的α受体,造成冠状动脉痉挛。患者ECG改变的原因:患者女性,处于糜乳期,神经痛症状恰好在与家人斗气后,就诊时表情焦虑,因此可能存在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Ⅱ~Ⅲ、аVF、V3~V6导联ST段下移,出现ECG改变。

病例3患者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它在展神经外侧出延髓脑桥后进入内耳门,经内耳道入面神经管,出茎乳孔后向前进入腮腺,在腮腺内分数支并交织成丛,病毒有亲和神经、皮肤的特点,当神经被病毒侵入后,出现局限性神经体液性水肿和高敏性触痛;面神经在面神经弯曲处的膝状神经节,被病毒累及而引起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的三联症(Ramsey-Haht)综合征。

猜你喜欢

腮腺炎腮腺压痛
腮腺炎与男性不育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治腮腺炎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