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患者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治(附46例报道)

2010-02-11季东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4期
关键词:胆管炎化脓性胆总管

季东宏

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往往发病迅速,并发症多,病情危重,病程进展快,治疗难度大,风险高。如何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和方法是其得到合理治疗的关键。本文总结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在临沂罗庄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70岁以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4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70~88岁,合并高血 压30例(6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9例(41%),糖尿病8例(17%),慢性支气管炎12例(26%)。

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主诉依次为中上腹或偏右疼痛、恶心、发热者42例(91%),黄疸者43例(93%),伴休克征象者26例(56%),伴精神症状者7例(15%),腹肌紧张17例(40%)。

1.3 实验室检查

均行血常规、肝功能、淀粉酶及彩超、CT检查、血WBC均不同程度增高,淀粉酶增高者12例(26%),胆石症38例(82%),胆道肿瘤者8例(18%),均系肝内外胆扩张,胰腺形态改变6例(13%)。

1.4 治疗

所有患者均按受手术治疗,其中发病24h内行手术治疗28例(61%),1~5d内手术治疗18例(39%),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引流32例(70%),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8例(17%),胆囊空肠Roux-Y吻合5例(11%),内囊造口术1例(2%),治愈44例,死亡2例,均死于MODS。

2 讨 论

2.1 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其生理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差,免疫功能下降,对炎症的应激反应迟钝,以致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比实际病理改变轻,故在疾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腹部体征往往轻微,WBC及体温升高有时不十分明显,且高龄患者多伴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等。给病情判断及手术决策带来困难。

2.2 手术时机的选择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年龄已经不再是是否手术的决定因素,但老年人合并的心血管疾病会对手术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成为手术禁忌证[1],故应争取在患者情况最佳状态时再行手术。本组病例均有并发症,且多的有3种以上并发症,加之多器官功能退化,储备功能下降,应激代偿能力不足,这些都是手术和术后恢复的不利因素。只要患者的病情允许,尽可能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加强对并存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提高患者耐受手术刺激的应激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即患者处于生理极限状态时,先进行有效的治疗,使患者度过急性反应期以后,再实施有效的确定性手术,这样可以减轻手术和麻醉引起的额外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但只要患者的血压比平时正常时下降,精神状态淡漠,考虑有早期休克表现,仍应尽早手术治疗[1]。

2.3 手术方法

我们体会手术应力求简便、彻底,根治病灶,通畅引流,术中注意轻柔操作,应遵循尽量简要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打击,解决危及生命的主要问题的原则。如老年患者状态无法耐受手术及麻醉打击,可选择暂时性姑息手术,给以后治疗创造机会,本组1例重症患者,先行单纯胆囊造口术减压,给患者获得了生存的机会。但若术中病情稳定,患者耐力好,应力争完成根治性手术。本组患者中8例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5例行胆囊空肠吻合术,均获得良好的效果。

2.4 重视并发症的防治

早期以预防应激性溃疡和胆源性胰腺炎为主,高龄患者多合并多种慢性病,需加强监护,改善心、肾功能,控制血糖,术后保证呼吸道通畅,加强供氧,对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可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应鼓励早期活动,对预防术后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也非常有利。

[1]表联文.老年心血管系统病理生理改变及常见心血管疾病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97.

猜你喜欢

胆管炎化脓性胆总管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诊治及预后研究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