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药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2010-02-11
广东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疼痛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260
前言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冻结肩、50肩、粘连性肩周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肩部疼痛之一。其原因多由外伤、慢性劳损、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变或风寒湿侵袭使肩关节周围肌肉纤维、肌腱起始部及抵止端发生无菌性炎症的。我院从2005年2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89例病人,现将诊治体会作以下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89例,男39例,女50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42岁;病史最短为20天,最长为5年;左侧49例,右侧30例,双侧20例;急性扭伤者2例,慢性劳损者64例,受寒着凉者22例,不明原因者1例。从本组病例中可看出40岁以上多发,女性多于男性,慢性劳损是主要病理因素,外伤和寒湿刺激是诱发因素。
1.2 临床表现 症状: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和肌肉萎缩,可放射至肘、手,夜间痛,不能梳头、穿衣、脱衣,肩部肌肉痉挛,肌肉萎缩,酸软无力,不能提重物。
体征:软组织损伤好发部位—— “六痛点” (喙头处肱二头肌腱短头;冈上肌腱抵止端;小圆肌、冈下肌抵止端;提肩胛肌抵止端;小棱形肌抵止端;大棱形肌抵止端),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受限,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据临床资料:89例中67例是因肱二头肌短头起始部损伤引起,占75.3%。
1.3 特殊检查 X线摄片多无明显异常
2 治疗方法
根据病人病情和病人对治疗方法的接受情况,在选用一般治疗和物理疗法的基础上再行注射药刀疗法。
2.1 一般疗法 外敷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膏药或中药外敷,疼痛明显合并有感染者可适当使用消炎止痛药或抗生素。
2.2 物理疗法 选用1~2种具有改善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水肿吸收和镇痛作用的物理治疗,如超短波、微波、中频、磁疗、蜡疗、远红外线等疗法。
2.3 注射药刀疗法 注射针刀4号、3号各两支;10ML注射器2支;2%利多卡因10ML,生理盐水20ML,曲安奈德(备用),注射玻璃酸钠20mg。(1)体位及定位:①病人多采取仰卧位,肩关节下垫薄枕。②定位是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六点痛部位准确选择治疗点,首先多于患肩关节喙头肱二头肌短头起始寻找压痛点和结节状物。③10g/l龙胆紫于压痛点做皮肤标记。(2)手术要领:①常规手术皮肤消毒,术者戴手套,②术者左手拇指或食指触压并固定压痛点。局部浸润麻醉 (1%利多卡因),③右手持注射针刀,沿固定病变部位的指甲旁刺入,透皮后缓慢摸索进针达喙突部位后,在喙突骨膜下环形剥离,术后注入注射玻璃酸钠20mg。然后退至喙突下肱二头肌纵行切开疏通,切割2—3刀,再注射曲安奈德 20mg[昆明积大制药准字95——002694]+2%利多卡因5ml+VitB121000ug。[糖尿病患者不用曲安奈德改用来比林0.5mg]。1次/周,3次为限。
2.4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肩关节活动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略受限;有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肩关节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缓解,肩关节功能无改善。
结果:本组89例,经过不超过3次的注射药刀疗法,并配合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痊愈68例,约占76.40%;显效 16例,约占 17.97%;有效 5例,约占5.63%;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3.1 发病原理的探讨 肩关节是全身活动度最大的关节,组成关节的肱骨头大于关节盂的三倍,且关节盂浅在,关节囊松弛,韧带薄弱。这些特点虽有利于肩关节的多轴性活动,却不利于肩关节的稳定,肩关节的内在平衡存在薄弱环节。要维持肩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耐于内外平衡的协调一致,所以肩关节周围肌群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肩关节内平衡的稳定性。发达的肩部肌群 (即外平衡),可以加强内平衡的稳定,若肌萎缩或肩部肌群薄弱,则以致肩关节损伤或脱位。所以肩部软组织的损伤及治疗,在肩关节周围炎的发生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当肌肉肌腱长期反复或突然收到外力的牵拉、扭转、磨损、缺血、寒冷侵袭以及肌肉伸缩动作失调等因素影响时,易导致解剖位置的微细变化,如肌腱位置偏离、高隆、扭结等,并出现无菌性炎症及组织学的变化,如炎症、变性、增粗、挛缩、腱索断裂等,可使肩部某些肌肉痉挛、萎缩、粘连等,妨碍肩关节的运动功能。
3.2 与主诉“肩痛”相鉴别 非肩部疾病引起的肩部痛多属于放射痛或放射,并可有血管、神经等方面的改变。包括原发于颈部疾病的肩痛、原发于胸腹部疾病的肩痛、肩关节内疾病等。
[1]朱汉章.小针刀疗法 [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6.
[2]宣哲人.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 [M].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0.
[3]孙呈祥.软组织损伤治疗学 [M].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2.3.
[4]徐恩多.局部解剖学 [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