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钱子
2010-02-11
四川省仁寿县富加中心卫生院,四川 仁寿 620500
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或云南马钱Strychnos pierriana A.W.Hill的干燥成熟种子.其味苦性寒;有大毒.不宜生用多服久服;孕妇禁用。功效散结消肿、通络止痛,传统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疽痈肿痛、跌打损伤等。《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马钱子“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功远胜于它药”。马钱子临床应用近千年不衰,说明它具有显著的效果,可谓是“毒药猛剂善起沉疴”。但同时由于它是一味“毒药”使用不当容易引起中毒,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1 马钱子的中毒机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钱子含番木鳖碱 (士的宁)、马钱子碱 (布鲁生)、γ-可鲁勃林及β-可鲁勃林、番木鳖次碱、马钱子新碱、番木鳖甙等。主要的生物碱为士的宁及马钱子碱。治疗量首先兴奋脊髓的反射功能,其次兴奋延髓中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并可提高大脑皮质感觉中枢的机能。中毒量可抑制呼吸中枢。士的宁还能增强阻止胆碱脂酶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使肠蠕动加强,致腹痛、腹泻。马钱子碱和士的宁极大剂量时均可阻断神经肌内传,呈现箭毒样作用。马钱子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口服士的宁1次5~10毫克可发生中毒,30毫克可致死亡;服马钱子生药7克可致死亡。中毒潜伏期为30~180分钟。
2 影响马钱子毒性的因素
2.1 炮制 马钱子炮制质量的优劣,一般以炮制品士的宁含量作为标准,以降低疗效差、毒性较大的马钱子碱含量为目的。传统炮制方法较多,明代有豆腐剂(《纲目》)、牛油炸(《禁反》)等法;清代有香油炸、泡去毛(《良朋》)、水浸油炸后土粉反复制(《全生集》)等。目前全国应用较多的主要有两种,即砂炒法和油炸法,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为法定方法。砂炒法至有爆烈声,表面鼓起,压之即碎,外表变为棕黄色,砂温240℃ ~250℃为宜,时间3~4分钟。油炸时油温以250℃为宜。经砂炒或油炸等高温处理,药效低、毒性大的马钱子碱大量破坏损失,而士的宁被部分破坏,同时生成异马钱子碱,异士的宁碱等毒性小的生物碱。
2.2 配伍 《神农本草经》序中云:“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研究表明,麝香、延胡索可增强马钱子的毒性,故不宜同用。赤芍可降低马钱子毒性,马钱子配伍一定量的赤芍可降低其毒性,随着赤芍用量增大,马钱子毒性降低程度增加。甘草对马钱子毒性亦有影响,有报道,马钱子与倍量以上的甘草同煎,可减少或解除马钱子毒性作用。
2.3 剂量 马钱子的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临床应用时必须谨慎小心,初次服用剂量不宜过大,应由小剂量 (0.3克)开始递增。士的宁含量控制在6毫克左右。另外,适当间歇用药。马钱子排泄慢,有蓄积作用,连服2个月后可隔4~5天再服。如果出现舌麻,口唇发紧,轻度头痛、头晕,全身肌肉轻度抽搐时,应立即减量服用。
2.4 注意个体差异。有日服3g,连服1个月未见任何不良反应;亦有日服不足1 g即可出现中毒现象者,这可能与个体对该药的耐受性、反应性的差异有关。用药时尤当注意。因患者体质、年龄等差异,实际应用中应因人而异,以病去为度。
3 马钱子中毒症状
3.1 轻度:头痛、头晕,舌麻,口唇发紧,全身肌肉轻度抽搐,精神神经轻度失常 (好奇、醉酒感、恐惧)。
3.2 中度:严重时可见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苦笑状,双目凝视,渐至紫绀,瞳孔散大,脉搏加快。此外,尚有非典型性临床表现,如耳鸣、耳聋、双侧面神经麻痹等。
3.3 严重中毒者可致心跳骤停而死亡。
4 马钱子中毒的治疗
4.1 静卧暗室,避免音光刺激。
4.2 立即用异戊巴比妥钠0.5g缓缓静注,或用异戊巴比妥1.0g口服,亦可用地西泮 (安定)、副醛或10%水合氯醛10~15ml保留灌肠。
4.3 待患者安静后,口服中毒者,可插入胃管,先灌入解毒剂 (半杯水中加鞣酸1g或1杯水中加碘酊或复方碘溶液1~2m1),使马钱子碱沉淀成不溶性物质,再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最后胃内留置药用炭30g悬液。
4.4 痉挛不能控制,可用10%水合氯醛10~15ml保留灌肠或用安定。亦可用乙醚或氯仿吸入麻醉,直至抽搐停止或安静入睡,但用量不宜过大,以防影响呼吸及血压。
4.5 对症及支持疗法,如输液及吸氧。禁用酸性饮料、内服酸性药物,阿片类、茶与咖啡能助长马钱子碱作用。
5 马钱子的临床应用
马钱子虽有大毒,但治病疗效肯定。临床应用时马钱子必须炮制规范,剂量一定精确。以马钱子能通经络、止疼痛之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风湿疼痛、经络拘挛之症,常与羌活、川乌、乳香、没药等药物配合;在伤科、外科方面,取马钱子消结肿、止疼痛作用,治疗跌扑损伤、骨折等瘀滞肿痛之症,可与自然铜、骨碎补、乳香、没药等同用;治疗阴疽,可与草乌、当归、地龙等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