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体质学说试论中风病的预防

2010-02-11文颖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11期
关键词:湿质中风病气虚

贾 妮,文颖娟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与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况、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中医学对于体质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内经》时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人类个体之间存在体质的差异。《内经》的体质学说提及阴阳五行、形志苦乐、禀性刚柔、勇怯肥瘦等分类方法,同时对于因体而受邪、因形而生病、因质而从化等体质与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是指导中医学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重要指导方法。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体质的形成与父母赋予、环境塑造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等多因素有关,而体质又是可以动态变化的,可以向疾病转变,也可以向健康转化。借助这种体质禀赋的可调性,对于疾病进行“未病先防”的早期干预,成为体质学说研究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中风病,其又名卒中,是一种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病以其发病急骤、变化难测、病情危重、后遗症多而列风劳臌膈四大难症之首,是历代医籍中论述最多、理论观念争执最繁杂的疾病之一。就现代医学而言,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较高的致死率,而因本病治疗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如果就“中风病”之好发体质进行早期干预,通过优化体质特点,改善明显的体质偏颇,同时改善有可能导致疾病的体质变化,减少中风的发病率及复发率,将会对中风病的防治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如何进行中风病相关的中医体质研究呢?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1 建立中风病主要体质模型

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的逐渐深入,中风病的主要体质研究及相关体质标准的统一化、定量化便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可以在疾病没有发病前,对潜在的病理体质高危人群进行筛选和确定,通过积极改变、调理其体质,同时阻止致病因子对于人体的侵袭,阻断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开展人群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已成为中医体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从中国地域、人种、民族等概念出发,结合体质学说的不同研究结果,采用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研,筛选不同体质典型表现,对不同体质类型建立常模,是体质模型建立的主要方法,也是重要的研究手段。贺明等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2268例观察对象进行调研,归纳不同职业、嗜好、年龄群体的体质差异[1]。何裕民等对2267例观察对象的调研表明,人群的体质构成与不同地理区域和不同季节时令有明显关系,从体质调研角度分析阐发了中医因时因地制宜的合理性[2]。张云云等研究显示,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居多,分别为33.9%、20.2%和19.0%;②男性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女性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③小于60岁的患者以气虚质和痰湿质最为常见,60岁~70岁患者以气虚质和阴虚质为主,70岁以上患者主要以气虚质为主;④肥胖患者以痰湿质最为常见,其他患者以气虚质最为常见。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为多;不同性别、年龄和体重的患者,其中医体质特点有所不同[3]。这些研究结果及方法是可以借鉴的。通过普通人群及中风病发生人群的体质研究比较,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的结论,将影响中风病的各种因素,如先天禀赋(遗传)、饮食、吸烟及饮酒、工作压力、过劳、心理、社会环境、年龄等结合起来,是制定中风病易感体质分型研究的主要方法。同时我们认为,中风病的体质分类应以临床实用性为出发点,建立规范化的分类及诊断标准,使中风病中医体质分类规范化,便于推广使用,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

2 实验室检查指标客观化

借助现代医学,进行生理、生化、免疫、分子生物学等中风病中医体质客观实验室诊断依据的研究。寻找中风病不同体质类型病前期客观实验室指标,为客观诊断疾病前期作出依据。如王琦等的研究发现,肥胖人痰湿体质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非痰湿型体质,高密度脂蛋白及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等则显著低于非痰湿型体质,初步揭示了痰湿体质在脂类代谢、糖代谢及能量代谢上的特征[4],而这些指标的异常恰恰是中风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李玉清的研究提示,生理性瘀血质可存在于病前期及病间期等,具有潜在病变倾向。病理性瘀血质是处于疾病状态下的体质类型,因瘀血质有潜在病变的倾向,改善瘀血质可预防中风、胸痹等疾病的发生[5]。同时相关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的异常是出现血瘀证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瘀证的生物学指标[6]。同时早期的眼底检查、心电图检查以及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甚至颅脑CTA、MRA等客观检查结果的应用,对于筛查疾病的早期变化,进行早期的中风体制辨证用药干预,推迟甚至杜绝中风病的发生有其重要意义。

3 深层次挖掘中风体质的实质

除了进行客观的中风体质的规律探讨,对于深层次挖掘中风体质的基因学本质也是研究的方向。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脑血管病是1组多基因组学相关的遗传疾病。参与相关疾病遗传基因的差异,必然导致相关人群体质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与生具有的,在某种特定诱因下发病,形成中医的证候。我们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始发证候的研究中发现,相关证候的出现与基因的等位点存在相关性,ACE基因等位基因中D等位基因与痰证、I等位基因与气虚证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7]。沈乃莹等对急性脑栓塞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显示,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均有一定差异[8]。深层次的基因组学研究及基因谱的描绘,将是中风病主要体质深入研究的进一步探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研究将可能开辟脑血管疾病治疗新的治疗预防技术——转基因治疗技术。这些未来可能突破的技术将为中风病的预防带来革命性的进展。

4 从体质特点进行中风病的预防

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个体特质,但又具有可变性,而使调整纠正病理体质成为可能。通过影响中风病可能发生的相关体质,调整明显的体质偏颇,预防和干预中风病发生的相关研究已陆续见诸于相关报道。如周兰坤等分析了73例老年中风者、肥胖者占0.68%[9],陈荣升等调查100例中风患者,其肥胖占87%[10],这些均说明肥胖的改善可能降低中风的发病率。钱彦方报道,由荷叶、生蒲黄、防己、冬瓜皮、黄芪、生大黄、香附、白芥子、白术、泽泻、黄精等组成的轻健胶囊,治疗单纯肥胖痰湿体质,减肥有效率75%,痰湿质改善有效率90%,并可降低血脂,改善血中载脂蛋白,减少皮下脂肪厚度[11]。清代医家张锡纯也把易患中风的病人归纳为“气虚痰湿之体”、“高年津血亏虚之人”、“痰湿素盛之人”等不同类型。要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寻找体质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改变相应的生活、饮食习惯、心理及社会环境的调整,或者通过药物的干预,使体质偏颇得到改善,达到预防中风病发生的目的。

中风病中医体质学说的相关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与深化,对中风病而言,不仅要掌握其普遍规律,更要从中寻求有相同体质人群发病、传变和转归的特殊规律。针对其失衡体质进行长期调整,以达到未病防病、既病防变的目的。

[1]贺明,严清,吴亦樵,等.体质差异的社会学调查分析与思考[J]. 医学与哲学,1996,(9):48-50.

[2]何裕民,高钦颖.从体质调研结果探讨因时因地治宜治则[J]. 中医杂志,1986,27(5):47-50.

[3]张云云,张海梅,郭德莹,等.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质特点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31-34.

[4]苏庆民,王琦.肥胖人痰湿体质血脂、血糖、胰岛素及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的检测及特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2):39-41.

[5]李玉清.生理及病理瘀血体质及其预防意义[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3(1):14-15.

[6]孙文军,田金洲,时晶,等.C反应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8,27(5):328-330.

[7]贾妮,尤劲松,黄培新,等.ACE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中风始发证候相关性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8(4):481-483.

[8]沈乃莹,严征.HLA-DQA1等位基因与急性脑栓塞多种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杂志,2001,43(4):237-238.

[9]周兰坤.131例中风临床辨证分析[J].河北中医,1999,21(3):140-141.

[10]陈荣升.100例中风患者体质及相关因素的调查.[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11(4):29.

[11]钱彦方.轻健胶囊改善肥胖痰湿体质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93,35(4):232-234.

猜你喜欢

湿质中风病气虚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瘦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痰湿质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研究
痰湿质与饮食生活习惯的相关性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
张圣德主任中医师治疗中风病经验介绍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