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医藏象内涵及其理论构建

2010-02-11张景明陈震霖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11期
关键词:藏象医家五脏

张景明,陈震霖

(陕西中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藏象理论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源于解剖又超越实体。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以粗略的形态解剖学为基础,通过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逐渐形成了中医藏象理论,成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

1 藏象的内涵

“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有两方面含义:一指“形藏”,即有形可见的实质性脏器,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等,它们以五脏为中心构成5个生理病理系统;二是指“神藏”,是人体一身之气运动变化状态的一种抽象,不同藏的名称只不过是指人体气机运动变化不同状态的代名词而已。与天地之气相通应,产生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活动。“象”是指这5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形象、征象及比象,其含义有三:一是指脏器的外在形象,如心如倒垂莲蕊形等;二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如“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素问·藏气法时论》)等;三是指内在5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如心气通于夏等。

“藏”是“象”的内在实质,“象”是“藏”的外在表现。“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认识。

2 藏象理论的构建

藏象理论是以古代形态解剖学为基础,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潮影响下的哲学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构建而成的理论体系。

2.1 以形态解剖学为基础,认识脏腑功能

解剖方法是医学研究中最基本、最直观的方法,也是藏象理论创建的始基。离开解剖学的实践观察,就无法认识各藏器的形态结构,更谈不上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尽管中医学脏腑的内涵不能完全等同于解剖学中所说的同名脏器,但其形态基础无疑仍以脏器实体为依据。通过解剖观察,古代医家根据各脏腑的形态结构认识了“形藏”的功能,如通过“肺状如蜂窠,经息道与外界相通”,认识到肺司呼吸等生理功能。在“形藏”功能的基础上,古代医家运用“以表知里,以象知脏”的方法,建立了五脏与体、华、窍、液、志的关系,推理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理论,体现了五“神藏”的功能特点。

2.2 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与传统文化的渗透

藏象理论的构建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基因。精气学说认为脏腑之气不断运动,推动着各脏腑功能的发挥,维持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阴阳五行学说将人体各脏腑进行阴阳划分、五行归属,用阴阳的对立制约、五行的生克制化,来阐释五脏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并以君臣相傅论脏腑,同中国社会制度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中国古代官制源于传统文化,对藏象理论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心藏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宰、统帅作用,犹如一国君主,故称“君主之官”。

2.3 长期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古代医家通过对人体各种外在表象的仔细观察,推断内脏的具体状况;通过对正常人体外在表现与疾病变异情况的比较,以及发生病变后人体对治疗用药的具体反映,反证了脏腑的相关功能。如肺功能正常时,呼吸调匀;发生病变时,出现呼吸急促、哮喘等,为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提供了佐证。可见,藏象理论源于实践,又受临床实践检验。

藏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过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以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结合形态解剖学知识,历代医家经过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较全面地认识了人体的脏腑结构与功能,逐步构建成具有中医特色的藏象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藏象医家五脏
藏象辨证体系的理论构建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将“肝系”一词纳入中医术语体系的建议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藏象学说本质研究概述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
“五脏神”学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