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检验方法检验梅毒血清的比较研究
2010-02-11陈景云
陈景云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157000)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致的慢性性传播疾病,是性传播疾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其主要通过性交、接吻、哺乳等方式进行传播。临床上对于梅毒螺旋体的确诊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测,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方法为不加热血清反应素实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颗粒凝集实验(TPPA)3种,本文选取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收集的126份梅毒血清标本进行实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对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126例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不加热血清反应素实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颗粒凝集实验(TPPA)平行检测。
1.2 试剂
USR试剂由厦门新创提供,PRP试剂由上海荣盛提供,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瑞比欧株式会社提供。
1.3 检测方法
1.3.1 USR法
取待检血清0.05mL,加于玻片上的圆圈中,并分散到整个圆圈。用1mL注射器上专用针头吸取抗原,每份待检标本上滴加1滴,摇动玻片,4min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阳性(4+~3+):肉眼可看到大的或较大的块状物;阳性(2+):肉眼可见小块状物,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大的块状物,悬液清亮;阳性(1+);在显微镜下可见小块状物,均匀分布,为弱阳性;可疑(±):颗粒分布不规则,或为细小的粗糙物;阴性(-):颗粒细小,分布均匀。
1.3.2 RPR法
取待检血清0.05mL,加入卡片上圆圈内,并分散到整个圆圈。在每份血清上滴加一滴RPR抗原。旋转摇动器皿8min,立即用肉眼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阳性:可见明显黑色凝集颗粒或絮片。
1.3.3 TPPA法
①在微量反应板的第1孔加入标本稀释液100μL,从第2~4孔每孔加25μL。②用微量加样器取标本25μL至第1孔中,然后以2n的方式从第1孔稀释至第4孔。③用滴管在第3孔中滴入1滴(25μL)未致敏粒子,在第4孔中滴入1滴(25μL)致敏粒子。④用微量振荡器混合30s,加盖后于室温(15~30℃)下水平静置。2h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阴性:粒子成纽扣状聚集,呈现出外周边缘均匀且平滑的圆形;弱阳性:粒子形成小环状,呈现出外周边缘均匀且平滑的圆形;阳性:粒子环明显变大,其外周边缘不均匀且杂乱地凝集在周围。
2 结 果
经3种不同检测方法平行检测126份梅毒血清,检测阳性率分别为:USR法73.8%(93/126),RPR法76.2%(96/126),TPPA法100%(126/126)。前二者之间比较差异不大(P>0.05),前二者与后者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故近年来推出换代产品TPPA试验。TPPA以纯化的梅毒螺旋体抗原致敏惰性的人工明胶颗粒替代TPHA试验中的致敏红细胞,使结果更为稳定,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得到进一步提高[1]。TPPA检测的是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包括IgM型和IgG型,可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但不适合用作治疗效果的监测。RPR其反应效价与病变活动有关,据有关文献报道[2]。RPR抗原是吸附于活性炭的类脂质抗原。试验在特制的白色纸卡上进行。阳性反应时,在白色底板上出现黑色的凝集颗粒或絮片,结果容易判断。肉眼观察,不需用显微镜,更易掌握和推广。USR法采用的是改良的VDRL抗原。将该抗原用稀释液稀释后离心沉淀,于沉淀中加入EDTA、氯化胆碱和防腐剂。EDTA可使抗原在半年内不变性,氯化胆碱可起化学“灭活”作用(灭活补体)。后两者实验方法简单、方便、经济,对于梅毒的普查十分适合,但遇可疑病例仍须经TPPA检测确定。
[1] 王育瑛,赵文波.TPPA和RPR联合检测梅毒抗体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4):488-489.
[2] 杨建兰,郎亦波.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