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几种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2010-02-11石红梅王保东李书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9期
关键词:心包肝素消化道

石红梅 王 禹 王保东 李书超 赵 森

1 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462000)

2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200853)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溶栓之外开通血管的另一最佳途径之一,但高获益的同时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此笔者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及查阅近期相关文献记录的几种并发症予以总结以供大家一起交流与学习。

1 并发症

1.1 拔管综合征

此类患者多是在拔管后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淋,恶心呕吐,同时心电监护提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这多是由于拔管后过度压迫致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处理:立即给予硫酸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症状多可以逐渐缓解,同时按压血管时以阻断股动脉血流,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为准;拔管前给予2%的利多卡因沿导管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恐惧感,也可以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1.2 伤口渗血不止

此类患者多与手术者术后处理有关。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广泛、斑块较不稳定的患者,手术者为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给予肝素化治疗过度有关。此刻应监测APTT<75s。如果>75s应暂停肝素治疗,同时伤口加压止血,直至APTT<75s再恢复肝素化治疗。

1.3 局部血肿

一般冠状动脉介入术后2h拔管,1kg盐袋压迫伤口6h,患者平卧24h。血肿的出现多是由于:①拔管过早;②压迫盐袋移位;③患者过早下床活动等引起。此时应进行床旁超声波检查排除腹膜后血肿,定时复查血常规监测血红蛋白有无进行性下降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1.4 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由于消化道出现应急性溃疡或以前就有消化道炎症及溃疡病史,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强效抗凝抗血小板的情况下出现呕血不止,甚至排柏油样大便,此时应立即加快补液,积极应用制酸和保护胃黏膜药物,必要时予输血治疗;同时术前详细询问病史,根据病情可以提前应用制酸和保护胃黏膜药物予以防治此并发症的出现。

1.5 心包积液

据有关资料显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中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生率占0.1%~2.5%。笔者所遇到的此例患者是一老年男性,年龄>75岁,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反复的恶心不适,给予甲氧氯普胺等处理症状不缓解。术后当晚出现持续性胸闷、胸痛,心电图提示前壁胸导联ST-T广泛改变,急诊床旁超声提示心包大量积液,给予心包穿刺抽出血性液体量200~300mL,患者症状好转。以后每日定时抽吸直至抽不出液体为止,拔出心包穿刺导管。

1.6 穿刺局部动脉血栓形成、栓塞[1]

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发凉感及穿刺局部动脉搏动减弱,经血管超声证实后,应立即给予溶栓,抗凝等处理,必要时请外科会诊。

1.7 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漏[1]

术后穿刺局部隆起,有波动感或新出现血管杂音,应高度怀疑。轻症加强局部压迫,多可缓解;严重的请外科协助处理。

2 讨 论

综合上述几种并发症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术后:①穿刺导管或血管封堵器一定要与皮肤固定好,拔管的时间掌握好,尤其是病变复杂,采取股动脉穿刺的患者,医护人员随时注意观察盐袋的压迫位置及伤口外敷料有无渗血。②肝素化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APTT及血红蛋白的变化,随时调整肝素的用法和用量。③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由于需要强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以防支架内血栓形成,手术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又较容易诱发消化道出现应急性溃疡,此时很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因此详细的询问病史,积极的术前干预就显的很重要。④对于患者血管弹性较差,动脉粥样硬化范围较广泛的,除了术中操作动作轻柔外更要注意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病情变化,积极防治各种可能的并发症。⑤传统的经桡动脉途径的患者术前做Allen试验有助于了解手部侧枝循环,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手术径路[2]。

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从这种微创且治疗较彻底的开通血管的治疗中获益。

[1] 王士雯.妇女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79-281.

[2] 杨跃进, 高传玉.冠心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技术[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176-177.

猜你喜欢

心包肝素消化道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胸闷、气短可能是心包积液惹的祸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
心包转移瘤的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