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体会
2010-02-11曾桂香
曾桂香
新生儿游泳是新生儿保健活动的最好方式之一。它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在特定环境及专用设备的保护下,让洁净的温水经过皮肤拍击外围血管,并通过水流的安抚作用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新生儿游泳不但能促进婴儿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防止不良睡眠习惯的形成,还能促进神经、消化、呼吸、循环、骨骼等系统的发育。汉川市人民医院开展的新生儿游泳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汉川市人民医院出生的足月顺产婴儿661例,足月剖宫产婴儿721例,32~36周分娩的早产婴儿18例。在出生后1~5d内,游泳1次者847例,2次者297例,3次者191例,4次者65例。所有新生儿Apgar评分均在9分以上,无并发症发生,全部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
1.2 操作方法
①放水袋于池中,加入38℃温水及水疗溶质;②检查泳圈有无破损漏气,双气囊各充气80%;③控制好室温,室温保持在28℃左右,贴好脐带防水贴。④测量颈围,选择适宜的泳圈。从前到后将泳圈套入新生儿颈部,并将新生儿下颌放于泳圈的槽中。扣好双重保险粘贴,将新生儿缓慢放入水中。
1.3 游泳时间
游泳在新生儿出生24h后,充分哺乳1h后进行,1次/d,每次10~15min。
2 护 理
2.1 游泳前护理
①向家属讲清楚新生儿游泳的目的,以便密切配合。②游泳前1h应停止进食,出生10d内的新生儿脐部应贴防水护脐贴。③根据新生儿颈围大小,选择合适的泳圈,检查泳圈的保险按扣是否扣牢、是否漏气。双气囊各充气80%。④调节好泳室的温度,使其在28℃左右;调节好水温,保持水温在38℃左右。
2.2 游泳中的护理
①将新生儿缓慢放入水中,待新生儿完全适应后松开双手,让其在水中自由运动,及时擦去新生儿头部和面部汗液。②严密观察新生儿神情、面色及呼吸。③对自主活动差的新生儿给予被动运动,帮助其伸展肢体,或对其进行水中抚触,传递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
2.3 游泳后的护理
①新生儿游泳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产生大量的汗液和热量,使新生儿胃肠蠕动加强,机体能量需求量增加。游泳后应对新生儿进行哺乳,补充其能量及水分,并让其充分休息,以便机体调整到良好的运动、生长、发育状态。②游泳完毕后及时清洗游泳池、游泳圈,消毒后备用。每天用紫外线消毒游泳室空气,并定期进行空气监测。
3 体 会
新生儿游泳是一项全新的新生儿保健活动,也是以水为载体的新生儿的自主活动和被动抚触,可以反射性引起全身性反应,有益于新生儿体重的恢复及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
新生儿游泳是最早的,也是惟一的新生儿自主运动,是新生儿在母亲子宫内羊水中活动的延续[1]。
新生儿游泳是一项分阶段、有特点并经过科学指导和规范化的、有技巧的、有保护装置的保健活动。它变被动为主动抚触,温柔地刺激新生儿的视、温、嗅、触觉,并间接地作用到身体各个系统,有利于新生儿早期推力发育[2]。
新生儿游泳的重要作用已逐渐为社会所认可。但必须掌握好适应证、禁忌证,做好婴儿游泳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否则看似简单的操作也会引起意外。汉川市人民医院开展新生儿游泳以来,家属对新生儿游泳的效果满意率达100%,无1例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交叉感染和溺水意外等并发症。在新生儿游泳过程中,可邀请产妇及家属积极参与。共同参与游泳的父母亲用欢愉的表情和慈爱的目光追引和凝视新生儿,传递着爱的信息。新生儿在水中安静、满足的表情是心与心的交流,新生儿游泳使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情进一步加深,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人格的完善,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
[1]钱虹.新生儿"游泳"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0):844.
[2]赵少飞.婴儿游泳与抚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