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瘤消胶囊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106例
2010-02-10魏玉峰
魏玉峰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中医医院,036900)
笔者2007~2008年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及肌瘤大小对106例瘤体小于4cm且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者,采用口服宫瘤消胶囊配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经B超检测及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且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者,年龄为不小于18岁的未绝经妇女。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多,夹有血块,经期延长或有腹痛,舌暗红,或舌边有瘀点、瘀斑,脉细弦或脉细涩等。
排除标准:①B超或CT检查或妇科检查尚未确定诊断者。②经B超与妇科检查诊断合并子宫腺肌病肿块者。③子宫体积超过10周妊娠大小者,瘤体在4cm以上者。④年龄18岁以下或绝经后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⑤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年龄5~51岁,平均38.87±5岁;其中未生育者8例,单发肌瘤75例,多发肌瘤31例。肌瘤最大4cm,最小0.9cm。对照组101例,年龄、瘤体大小及分类与治疗组相仿,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宫瘤消胶囊,口服,饭后服用,1次3粒,1日3次;桂枝茯苓丸,口服,1次1丸,1日2次,每4周服20丸,12周为1个疗程。
对照组:宫瘤消胶囊服法同治疗组,12周为1个疗程。每服药4周行B超检查1次。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肌瘤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瘤缩小1/2以上者;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瘤缩小1/3者,或停药以后肌瘤稳定,症状消失,持续3个月者;无效:症状无改变,肌瘤未明显缩小。
经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106例,痊愈 48例,显效25例,有效 2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 88.7%;对照组101例,痊愈26例,显效37例,有效2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83.2%。
讨论
宫瘤消胶囊的药物组成:土鳖虫、三棱、莪术、白花蛇舌草、仙鹤草、牡丹皮、党参、白术、吴茱萸、制香附、牡蛎等11味中药组成。其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桂枝茯苓丸是目前国内疗效较为肯定的同类药物。
中医学认为,子宫肌瘤属中医“石瘕”范畴,瘀血内停是本病的病机关键,其治法多遵《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可使破积,可使溃坚”之法,采用活血化瘀、破积消瘀为主,辅以温通活血、逐瘀或消补结合等方法。宫瘤消胶囊的药物组成正是体现了这一原则,方中党参、白术益气补血;仙鹤草止血;吴茱萸温中止痛;香附理气活血调经;土鳖虫、三棱、莪术、牡蛎、牡丹皮活血散结,破瘀消癥;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消痈解毒。
40岁以下妇女无论有无生育要求,均宜保留子宫。药物治疗子宫肌瘤要求瘤体小于4cm。临床发现,小的肌瘤早期治疗效果好。因活血化瘀中药能促进肌瘤中的血流状态,影响成纤维细胞的代谢过程,最终达到消肌瘤的作用[1]。
本病例选择全部为宫体肌瘤,其中壁间肌瘤占92%,无宫颈肌瘤病例。
本组病例显示,宫瘤消胶囊副作用小,主要表现为轻到中度的胃肠道反应,停药后可消失,无需治疗。桂枝茯苓丸超量可致视力模糊。
[1]罗元恺.实用中医妇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