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麦种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0-02-10吴根化樊安平刘五志
吴根化,樊安平,刘五志
(1.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陕西 扶风 722200;2.陕西省种子管理站,陕西 西安 710021)
小麦是陕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关中地区则是我省的主要小麦产区。该区气候温和,雨量较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地面积大,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方便,是农业部早已确定的优质小麦适生区。本区农田耕地2 000万亩,常年种植小麦1 300万亩左右,小麦总产约30亿千克,约占全省小麦总产的64%。长期以来,我省小麦生产由于品种多乱杂,生产成本上涨,产业化发展缓慢,比较效益低等原因,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产量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由于耕地面积减少,人口增多,人均种植面积越来越少,总产也难以提高。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以小麦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的兴起,对小麦特别是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保证粮食安全,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我省推出重大举措,加大扶持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种子工程为突破口,依靠科技支撑,提高单产,促进我省小麦生产登上新台阶势在必行。
1 小麦良种的作用
良种是农业生产中活的生产资料,推广良种 ,不仅能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还可以通过其抗性,减轻病虫害的危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于生产无公害粮食和减少环境污染,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调查,1977年我省小麦播种面积比结构调整初期的1999年减少了60万亩,但总产仍稳定在40亿千克以上。在诸多增产因素中,良种的贡献率占30%以上。特别是自2004年实行小麦良种统繁统供以来,基本实现了品种区域化布局,全省主栽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小麦生产发展的品种多杂乱问题,小麦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单产明显提高。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子企业整体水平不能适应现代种业发展要求
小麦良种统繁统供起步头三年,统供种子企业以各县国有种子公司为主体。2007年以后,国有种子企业实行改制,以民营为主体的多形式种子企业应运而生。为找出路,求生计,绝大部分原有种子企业进入统供,有些新成立的也想方设法挤进来,进入统供的种子企业逐年增加。这些企业在规模、技术力量、基础设施、经济实力和诚信度等方面相差悬殊。按省上要求,进入统供的种子企业必须建立“三田”,繁种自成体系。但实际上,有些统供种子企业从不自建种子基地,所用种子基本靠外购,质量难以保证,问题较多。
2.2 种子生产基础差
全省种子生产基地一般都属于企业自建,所用原种来源不一,质量差别很大,加之基地稳定性差,配套设施不齐全,产种量和种子质量难以保证。
2.3 种子加工质量标准化低
我省种子加工设备单机较多,成套设备少,很多企业只有风选和筛选,没有重力选,精选质量不高,加工效果差。
此外,重销售轻售后服务,良种良法不配套,也影响了良种的增产效果。
3 对策
3.1 扶持培养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种子企业
推进种子产业化经营是种子市场化的主体,要按照扶大扶强、抓大放小原则,对进入统繁统供的种子企业按其自身条件和业绩严格筛选,培养扶持一批技术力量强、设备先进、有经济实力、诚信度高的种子企业,使参与小麦良种统繁统供的主体企业逐步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3.2 抓好源头,建立原种繁育基地
种子是决定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根本性因素。由于小麦种子具有连续使用且能自留自用、相互串换的特点,大多育种单位和种子管理部门重视新品种推广而忽视防杂保纯,致使许多优良品种生产使用寿命短,增产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优质小麦品种选育难度大,品种资源宝贵,要延长品种种植年限,就要连续进行优选保纯工作,通过建立穗行圃繁育原原种,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要选择生产条件优越、设施齐全、技术力量强的单位,建立稳定的原原种繁育基地。所繁原种直供统供种子企业建立种子田,繁殖良种进行统供。
3.3 严格落实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种子质量检验和管理工作,确保种子质量。对各种子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把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落实到各个环节中。要严格按照“三圃制”良种繁育体系和“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技术要求进行种子生产,以确保产种质量。种子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实行种子企业全面自检、县级种子管理机构监督普检、市级种子管理机构监督抽检的小麦种子全程质量监控制度,杜绝达不到质量标准的种子收购入库、上市供应
3.4 树立服务营销理念
种子是有生命力的特殊商品,具有技术密集性、使用时效性和生态区域性等自然属性,是作物再生产的起点和作物遗传性状的携带者和传递者,具有较大的潜在价值,但种子价值的最终实现必须与相适应的自然条件、栽培条件、管理技术等相匹配。种子的最终使用者是最广泛又弱势的农民,他们受传统观念影响较重,对新品种及新技术接受较慢。因此,要使种子发挥最大的增产作用,种子经营者必须树立服务营销理念,重视良种良法配套,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向农民传授与良种相配套的知识和栽培技术。
3.5 加速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加工业的兴起,市场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我省这项生产发展滞后,全省所需优质小麦主要靠从外省购进和进口。我省关中地区是农业部确定的优质小麦适生区,应加强领导,科学规划,以小麦良种统繁统供为杠杆,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把关中地区建成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提高综合生产效益,提高贡献率。同时,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对农产品进行一系列深加工和精加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的面粉和食品加工企业,创陕西名牌和拳头产品,最大限度地扩大小麦转化利用,实现多层次转化增值,逐步做到原料基地化、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资源利用综合化和产加销一体化,大幅度提高小麦加工转化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以稳定本地市场,扩展国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靠名牌和精深加工产品开拓市场,靠市场拉动加工企业发展,靠加工带动优质小麦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促进我省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6 加快品种更新换代
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标志着品种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生产上每更换一次品种,都促进小麦生产跨上一个新台阶。要加大新品种审定推广步伐,扩大示范展示范围,积极筛选优质、高产、抗性强、生产性能好、农民认可的品种。并按照主栽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的原则,制定不同生态区域的品种布局意见,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