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2010-02-10张琦
张 琦
浙江省余姚市中医医院(余姚 315400)
肠梗阻是常见外科急腹症,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的改变,而且可导致全身性生理紊乱,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不良后果,是急腹症中病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7例患者为我院外科住院患者,男性35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3岁,平均43.5岁。
1.2 治疗方法 (1)基础疗法: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酸碱紊乱、抗感染治疗。(2)通腑败毒汤灌注:通腑败毒汤(大黄10g,枳实10g,厚朴10g,莱菔子20g,木香6g,桃仁10g,赤芍12g,芒硝6g,丹参30g,败酱草30g)水煎2次取液共400mL,首先经胃管注入200mL,如果无效则在3h以后再以200mL灌肠。药液温度以40~45℃为宜。此温度有利于增加肠道吸收,过凉容易引起胃脘不适。
1.3 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观察腹痛、腹胀、呕吐和排气排便等情况,及时了解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准确记录出入量。若患者症状与体征不见好转或反有加重,应考虑有肠绞榨的可能,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应在抗休克、抗感染的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在中医护理方面观察患者舌象变化,如肿瘤、扭转、炎症、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等病因引起的梗阻,其发病早期患者舌色多为红、青紫,干燥少津。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在早期或最初6~24h常无舌色改变。(2)有效的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的通畅,防食物残渣堵塞,观察胃肠减压抽出物的性质。(3)心理护理: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简明扼要介绍病情和治疗护理方法,并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共同鼓励关心患者,使其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配合治疗及护理。(4)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患者用药后大便通畅,腹胀、腹痛减轻,一般情况好转为有效,可继续按原法治疗;如用药后大便仍不通畅,腹痛、腹胀加剧,常提醒病情恶化,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做出处理。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X线示肠腔内无积液。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X线示有少许液平面。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治愈45例,好转8例,无效转手术4例。
3 体会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急腹症,发病急剧,并发症多。中医学认为,大小肠为“传化之腑”,其功能是“泄而不藏”,以通为用,以“泄塞上逆”为病。六淫、七情、饮食不节均能引起腑气不通,阴阳关格,或津液燥竭,糟粕痞结,致使肠道阻塞,大便秘结,不通致本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肠梗阻痛苦少,损伤小,疗程短,效果好。治疗肠梗阻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应证,早诊断、早治疗,辅助措施得力,同时也要取得患者的合作,保证充分发挥中药的作用。总之,只有精心治疗、精心护理,才能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