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45例
2010-02-10丁德光
陈 茹 丁德光
湖北省中医院(武汉 430061)
中风病所致的假性球麻痹在中风患者中占很大比例,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假性球麻痹患者有吞咽障碍,针灸能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在治疗假性球麻痹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我们在既往的研究中对中风所致假性球麻痹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选自湖北省中医院2006年2月-2009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4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38岁;经头颅CT或MRI检查,属多发性脑梗死者32例,大面积脑梗死者7例,脑干梗死者6例。中医诊断参照《中风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其中主症饮水呛咳、言语謇涩或不语及头颅CT(或MRI)不可缺,且符合以下情况者:(1)无神志昏迷并能配合临床观察者;(2)年龄30~75岁,男女不限;(3)治疗期间停服用其他相关药物及治疗。
1.2 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选穴哑门、廉泉、聚泉、金津、玉液、风池、人中、内关;针具为华佗牌0.32×40~50mm不锈钢毫针。皮肤75%酒精常规消毒,选准穴位,以毫针刺入,点刺哑门、廉泉、聚泉、金津(或玉液,二穴隔日交替点刺);哑门直刺,刺向喉结方向深约0.8寸,廉泉刺向舌根方向深约1.5寸,聚泉斜刺向后下方深约0.8寸,金津、玉液刺向后上方深约0.5寸,有酸胀感不留针;风池刺向鼻尖方向深约0.8寸,人中刺向鼻甲方向深约0.5寸,内关直刺深约0.8寸,得气后凤池、内关行平补平泻手法,人中行泻法,留针30min。患者有面瘫、肢瘫按照中风偏瘫常规取穴治疗。(2)吞咽功能训练。①舌肌训练:患者舌做水平、后缩、侧方运动和舌背抬高运动,或者用舌尖舔下唇后转舔上唇,按压硬腭部等。如果不能作自主运动,可用纱布轻轻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让患者闭口左右咬动牙齿8~10次。②咽收缩练习:让患者空咀嚼、皱眉闭眼、鼓腮、吹气、微笑,张颌、闭颌运动,伸舌做左右、前后、舌背抬高运动或抗阻力运动。③咽部冷刺激:用蘸冰水棉签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要求患者配合作吞咽动作。④空吞咽:为了使上述的功能恢复训练过度到复杂的吞咽动作,每次治疗后都要作吞咽动作,这对吞咽功能的改善有重要意义。吞咽训练越早越好,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开始训练,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30~40min。针刺每日治疗1次,6次为1疗程,休息1d进行下一疗程;吞咽功能训练每日进行;上述治疗过程中除了必要的降压、降糖、抗感染治疗外,不加其他药物疗法。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标准 参照张氏[3]标准拟定。痊愈:吞咽功能基本恢复,饮食正常。显效:吞咽功能明显恢复,饮食偶有呛咳。好转:吞咽功能有所改善,可不用鼻饲保证入量。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仍需鼻饲维持营养,情况无变化。
2 结果
本组45例,痊愈21例(46.67%),好转10例(22.22%),显效13例(28.89%),无效1例(2.22%),总有效率97.78%。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中风病之病机关键为本虚邪实,即气血肝肾亏虚,风痰浊瘀阻于经隧清窍;而中风所致的假性球麻痹属中医学“失语”、“失音”范畴。根据中医经络理论,督脉循行背脊至项后风府穴入脑内,联络脑,督脉为阳脉之海,有督领人体阳气的作用。治取督脉穴位人中、哑门,可通过激发督脉经气,以疏通脑络瘀滞,通行脑内气血,振奋督脉阳气,而醒神开窍。廉泉与聚泉具有清利咽喉、通调舌脉、清散壅滞之功;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为祛风要穴,针风池可平肝息风、豁痰利咽;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穴,外邪侵袭于心首先心包络受病,且心与脑、神志关系密切,针刺内关穴可通过调心而荣脑醒神。故以上诸穴合用具有疏通气血、调脏腑、醒神志、利咽窍之功。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哑门、风池两穴处在舌咽、迷走神经感觉纤维支配区域内,针刺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元到达上运动神经元,再将兴奋冲动传至效应器(肌肉),使效应器发生的反应加强,恢复了大脑皮质对皮质脑干束的调节作用,即重复其吞咽功能,而有利于病体康复[4]。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治疗以语言、吞咽康复训练为主,有一定的疗效。其主要机制:根据神经促通技术和神经元再塑原理,通过口唇、面颊部、舌部的主动及被动运动,可促进吞咽及构音器官血液循环,改善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5]。本治疗采用针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疗效,轻降低其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之单纯针刺或单纯康复训练的疗效更好。
[1]丁德光,孙国杰,李家康,等.针刺加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5):948 ~949.
[2]任占利.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9(1):55.
[3]张若燕,冉茂东,郭蕴屏.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84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6):360.
[4]陈红.快速深刺治疗假性球麻痹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1,44(7):306.
[5]史江峰.头针、舌针及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J]. 中国社区医师,2005,7(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