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科护理学》的说课
2010-02-10潘翠
潘 翠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职业技术学院(411100)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重点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文对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外科护理学》进行了说课的探索,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情与师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条件、教学效果、创新与特色共7个方面进行阐述。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的性质
1.1.1 课程定位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护理专业高职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程,也是护理岗位必备的护理技能之一。本课程是在学生具备了公共文化课、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做铺垫的基础上,通过《外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护常见外科疾病护理的基本理论,规范的进行基本技能操作,《外科护理学》属于临床专业课,它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其内容包括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主要侧重于学生基本护理能力的培养。
1.1.2 本课程的任务
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为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夯实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使学生能以全面、系统、整体的观点认识病人的需要和护理技术能力,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需求。从而达到与本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相对应的任职要求。
1.1.3 专业培养目标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临床外科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培养的人才层次,应定位于应用型、技能型高级护理人才。毕业时能参加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
1.2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2.1 在进行广泛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外科护理岗位工作项目及工作过程,确定教学任务,提出教学目标,保证护理专业能力培养方向与护士资格认定一致。
1.2.2 根据外科护理岗位职责和任务,组织教学内容框架:根据护理岗位工作项目及工作过程,确定教学任务,提出教学目标。保证护理专业能力培养方向,与护士资格认定一致。
1.2.3 对应护士执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指导教学过程: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是护理专业学生进入护理岗位惟一的准入标准,同时也是在职护士晋升护师、主管护师的重要科目。因此,在《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参考依据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考纲重点,边学边练,学、考互动,直指执业证书绿色通道。
1.2.4 坚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重视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外科护理学》课程是一门临床专业课程。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重视教、学结合;学、做结合,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1.2.5 建设思路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提出教学目标;按照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按照课程的设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项目,确定工作过程对教学任务的要求;通过“工学结合”的理念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
2 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2.1.1 教学内容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
以护理岗位工作对应的能力选取内容,兼顾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选取内容,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选取内容,使学生掌握适应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1.2 教学任务设置围绕职业能力培养,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确;她们未来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做一名合格的护士面对不同外科疾病的病人因掌握的护理技能有哪些?
2.1.3 重点、难点确定依据及解决办法
①重点确定依据及解决办法:护理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作为重点确定依据。重点解决的办法:通过强化全真或仿真环境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强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②难点确定依据及解决办法:根据学生对各外科疾病护理的掌握程度及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确定难点内容。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声像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放系统等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留言、教师信箱等增强师生互动教学,并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思考空间,以突破难点。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教学主要参考:中南大学出版社谭进主编的《外科护理学》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教改教材。具体教学内容严格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护理真实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为依据,突出以护理职业任务为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组织实践性教学,注重教中做、做中学,并将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真正凸显“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特质。
2.2.1 在现代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以整体护理为方向,护理程序为框架,按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等几个方面讲授。
2.2.2 本课程从第3~4学期起即开设,总学时设定为1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120学时,实训48学时,每周6学时。
2.3 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2.3.1 教材
《外科护理学》教材基于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突出工学结合特色,以项目导向教学为主线,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包括休克、感染、损伤等外科基础疾病的护理,各论包括颅脑、腹部、泌尿、骨科等疾病的护理。
2.3.2 课程网站教学资源
网站教学资源丰富,包括《外科护理学》课程相配套的大纲、教学课件、教案、授课录像、学习指南、外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指导、实训指导、练习题、技能考核标准、情景案例、病例综合分析等教学资料,操作技术示范、电子课件、案例展示、综合习题、授课教案、图片图库等主要教学资源。
3 学情与师资
3.1 学生情况
本专业的学生为三年制高职高专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好.已经完成了公共文化课、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等课程的学习。
3.2 师资情况
3.2.1 “双师”结构
本课程组专职和兼职教师均取得有职业资格证书和高校教师资格证,具有“双师”资格。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师德高尚、协作精神强、具有较高水平的双师素质结构的师资队伍。
3.2.2 师资配置
本课程共有教师15人,有理论与实验教师8人,临床兼职教师 7人。该课程组教师队伍的师资配置合理,保证了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3.2.3 学缘结构
课程组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衡阳医学院。
3.2.4 年龄结构
课程组成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其中41~50岁4人,31~40岁4人,21~30岁7人。从年龄结构上看,基本上形成梯队建设,具有中长期建设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3.2.5 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
本课程共有教师15人,副高以上职称9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3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均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和执业资格证。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依托“两个基地”采取“4个结合”的教学模式,即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见习与实训相结合。
4.2 根据教学任务合理选择多种教学方法
学中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和特点,从实际出发,多种教法筛选改造、优化组合,突出以人为本,强化学以致用,学生在快乐教学中树立专业思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奠定了综合职业能力持续发展的基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与强化;有助于健康的人格的塑造,促进人文关爱的养成。常用的方法有包括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法等。
4.3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4.3.1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课题组的教师们将教、学、做一体化的组织形式融合于多媒体教学中,初步制作出一套具有护理职业特色的优质课件。
4.3.2 多功能示教室、模拟病房和触摸式辅助教学系统的使用;使得教学现场边教、边学、边做融为一体。
4.3.3 音像资料的应用,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的教学片等观看,不仅使教学更具直观性,而且起到规范操作标准的作用。
4.3.4 以赛促学,护理专业学生人人参与、班班竞赛。通过竞赛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促进了学习,提高了专业技能。
5 实践条件
5.1 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①内实训场所:实验室基本设备等设备,形成了仿真的教学环境。这些教学场所能同时满足 2个班级 约100人完成校内仿真学习、虚拟训练,仿真实训开出率达98%,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②校内实训设施:湘潭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在原来校内实训设备的基础上,新增了一批超逼真、人性化设计的模型设备[3]。
5.2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5.2.1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利用
与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实习协议的教学医院有60多家,其中二甲以上医院18所。每个教学基地都配备有专职教学人员。他们和学院共同制定了教学大纲、顶岗实习大纲以及一整套符合教学规律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实训基地既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训条件,又为学生就业架起桥梁。
5.2.2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院校双方遵照相关条例选聘中级以上职称、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带教经验的兼职教师带教。学生按照实习手册规定的标准进行临床实习。在业务管理上建立出科考试制度,学生出科时要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对不合格者延长实习期限。通过临床实习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也为优秀毕业生应聘上岗提供了便利。
6 教学效果
6.1 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
6.1.1 校外专家行业人士评价
从工作需要引领课程开发,校企合作建设课程,根据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实现了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辐射性。
6.1.2 校内督导组评价
外科护理教研室能够严把教学质量关,理论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大,工学交替,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受学生欢迎,历次教学反馈均获得好评。
6.1.3 学生评价
教师教学态度严谨,对工作认真负责,即教书又育人;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丰富,注重新知识渗透;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实践设备,并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训练,使我们实习期间就能独立上岗。
6.2 社会认可度
6.2.1 就业护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6.2.2 毕业护生专业学习领域、素质拓展领域较宽。
6.2.3 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护理职业能力中得到体现。
7 特色与创新
7.1 院校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12345的实践教学模式。“坚持一条主线”——职业技术应用能力;“遵循两个原则”——必须、够用原则;“做到三个对接”——和临床护理工作、护士资格考试及多证书(养老护理员、营养师……)对接;“强化4种训练”——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综合技能演练、实习前集中训练和顶岗中应用能力训练;“转变5个特征”——从传统教育“理论深、起点低、内容旧、应用少、学得死”这些特征,转变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浅、起点高、内容新、应用多、学得活”的特点上来,重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7.2 在合作医院的真实职场环境中,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做结合、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一种职场氛围中,真枪真刀的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手脑并用,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并使学生体验到病人的痛苦和需要,从而树立爱伤观念,增强职业责任感。在与病人、家属沟通的过程中,培养护理职业沟通能力。
[1] 方凯,张昌宋.“说课”——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手段[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09(1):25-28.
[2] 孙百鸣,杨桦,王新年.高职院校教师说课问题探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