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藿香中挥发油成分的研究进展

2010-02-10王吉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1期
关键词:藿香超临界挥发油

王吉春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药剂科(400038)

广藿香为常用中药,是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全草药用。其味辛,微温,归脾、胃、肺三经,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能,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是消化系统疾患及暑湿时令之常用中药[1]。按产地不同可分为石牌藿香、高要藿香和海南藿香3种,虽为同一植物品种,但它们的形态、气味及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近年来对该植物的研究日趋深入,有关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已进行了一定的工作。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该植物,现将广藿香中挥发油成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近年来,由于气质联用色谱技术的普及,出现了较多关于广藿香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报道。例如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广藿香中提取出挥发油成分,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对广藿香挥发油进行分析,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从广藿香叶挥发油中鉴定出24个化合物[2];采用GC 法测定广藿香提取物中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海南藿香油中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采用GC-MS联用技术测定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酮含量的报道[3]。

在广藿香指纹图谱方面也有了大量的研究。有报道采用GC-MS对3个栽培品种的广藿香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对21个广藿香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并且考察了影响广藿香挥发油及主要成分含量的因素[4,5]。采用裂解色谱法(PGC)测定,模糊聚类法研究不同栽培品种,分析比较各地广藿香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并考察了裂解温度、裂解时间对指纹图谱的影响[6]。汤丹等[7]运用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方法对文献中广藿香GC-MS指纹图谱进行解析,证明了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解析中药广藿香指纹图谱的可行性。利用挥发油特征指标成分群建立中药GC-MS特征指纹图谱,通过大样本分析,将图谱特征转化成数据信息,极大提高了指纹图谱的实用性[8]。黄月纯等[9]建立了广藿香的HPLC分析色谱条件,初步拟定指纹特征图谱指标成分群,为广藿香药材内在质量评价积累了数据。

2 提取分离

传统的广藿香油提取技术是水蒸气蒸馏法或索氏提取法,在实验室中较为普及。李江涛等[10]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广藿香中挥发油,用气质联用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方法分离和鉴别各化学组分。近年来,出现了采用微波技术提取广藿香中的挥发油,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收率提高[11];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方法对藿香梗和藿香叶浸膏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12]。靳德军等[13]用正交实验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海南广藿香挥发油成分的工艺条件。广藿香油的分离方面研究文献报道比较少,主要是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胡海燕等[14]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广藿香油进行分离纯化,可有效地提高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

3 质量控制

3.1 化学法

取本品粗粉适量,照挥发油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XD)分取所得挥发油,进行以下试验[1]。取挥发油1滴,加氯仿0.5mL,滴加5%溴的氯仿溶液数滴。石牌广藿香先褪色,继显绿色;海南广藿香先褪色,继显紫色。

另取挥发油1滴,加苯0.5mL,再加5%醋酸铜溶液少量,充分混合,放置分层,吸取上层苯液,点于载玻片上,待苯挥发后,于残渣上加乙醇1~2滴,放置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牌广藿香可见众多灰蓝色针状结晶;海南广藿香可见少量灰蓝色结晶及绿色无定形物。

3.2 薄层层析法

取挥发油0.5mL,加醋酸乙酯稀释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百秋李醇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VIB)试验[1],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冰醋酸(95∶5∶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显一黄色斑点;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蓝色斑点。

3.3 含量测定

2005版药典第一次收载了广藿香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百秋李醇进行定量,规定其含量不得少于0.10%。庞贺等[15]采用柱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批广藿香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孟青等[16]采用毛细管GC法测定了广藿香精油中百秋李醇的含量。黄月纯等[17]建立了广藿香中百秋里醇的气相色谱法 GC 含量测定方法。

4 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广藿香挥发油具有调节消化功能和胃肠平滑肌解痉的作用;抑制大部分皮肤细菌的生长繁殖,尤其是与人体腋臭和脚气有关的负责菌;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有明显的止咳化痰及抗炎、镇痛作用[18,19]。

5 结 语

综上所述,对广藿香已从不同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在质量控制和药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为广藿香药材的对照品相对比较贫乏,而且在广藿香质量控制研究方面一般都采用GC-MS仪器进行测量,这就不可避免使药材在测量的过程中要经历一个高温的过程,使得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有可能发生变化;另外在测量中很少采用标准品对照的方法,这就给测量的结果带来了一定的不准确性;由于不同产地的广藿香挥发油中的有效成分组成有不小的差异,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药材标准,以利于其合理应用和药理学研究。在药理研究方面,虽然对广藿香油中的活性成分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很多成分的活性还不太确定,对于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也比较少。对于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的活性成分,应进一步的研究利用,使得这味中药发挥更大的药用价值。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0-31.

[2]黄丽莎,吴惠勤,张桂英,等.广藿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GC-MS分析[J]. 分析测试学报,2001,20(4):79-81.

[3]汪小根,邹玉繁,王玉生,等.GC-MS联用技术测定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酮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5,25(5):582-584.

[4]曾志,谭丽贤,蒙绍金,等.广藿香化学成分和指纹图谱研究[J].分析化学研究报告,2006,34(9):1249-1254.

[5]魏刚,符红,王淑英,等.GC-MS法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研究[J].中草药,2002,24(6):407-410.

[6]张铭光,袁敏,袁鹏,等.广藿香裂解色谱指纹图谱及其聚类分析[J].中草药,2003,34(8):749-752.

[7]汤丹,李薇,许毅,等.广藿香指纹图谱解析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J].中药材,2004,27(7):534-536.

[8]魏刚.广藿香GC-MS特征指纹图谱“数字化”在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中成药,2007,29(3):322-325.

[9]黄月纯,魏刚.HPLC建立广藿香指纹图谱的方法学研究[J].中成药,2005,27(12):1370-1372.

[10]李江涛,李敏,杨晓慧,等.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4):25-28.

[11]鲁建江,王莉,陈宏伟,等.微波法提取藿香中的挥发油[J].中医药信息,2001,18(5):40.

[12]刘玉平,孙宝国,石华治,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藿香梗和藿香叶浸膏[J].化工学报,2008,59(3):791-795.

[13]靳德军,李泽友,任兆平,等.正交实验优选海南广藿香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条件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315-316.

[14]胡海燕,彭劲甫,黄世亮,等.分子蒸馏技术用于广藿香油纯化工艺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4):320-322.

[15]庞贺,杨明,胡丽萍,等.聚酰胺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广藿香叶总黄酮的含量[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602-603.

[16]孟青,梁汉明,陈耕夫,等.毛细管GC法测定藿香精油中百秋李醇的含量[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3):245-246.

[17]黄月纯,魏刚.气相色谱法测定广藿香中百秋里醇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503-504.

[18]赵书策 ,贾强,廖富林,等.广藿香提取物的止咳、化痰、平喘药理研究[J].中成药,2008,30(3):449-450.

[19]赵书策 ,贾强,廖富林. 广藿香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药理研究[J].中成药,2007,29(2):285-287.

猜你喜欢

藿香超临界挥发油
中暑后别乱喝藿香正气水
超临界LNG在螺旋形微通道中的流动传热特性
有口臭用藿香煎汤漱口
超临界锅炉安装过程中焊接工艺评定探讨
350MW超临界CFB锅炉BT、MFT保护回路设计及回路优化
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藿香片中6种成分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三白草酮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三白草超临界萃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