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血色病1例
2010-02-10陈锦辉
陈锦辉 赵 念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人民医院(526600)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5岁,农民,因“消瘦伴巩膜黄染1个月余”入院。有“肝病”病史多年,2008年曾因 “脾亢”行脾切除术史,无明确遗传病史。入院前1个月开始出现逐渐消瘦,体质量下降约8kg,伴有巩膜黄染,无纳差,乏力,无腹痛腹胀,无腹泻呕吐。在门诊行上腹部CT检查提示:①脾切除术后;②考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入院体查:BP 100/60mmHg,皮肤晦暗,四肢见色素沉着,巩膜轻度黄染,消瘦,全身轻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右肋缘下3cm处可触及,质硬,表面光滑,有深压痛,无反跳痛,腹水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血常规:血红蛋白89g/L,白细胞11.0×109/L,红细胞5.1×109/L,血小板480×109/L,尿糖2+。肝功能示AST 71U/L,TBiL 35.5U/L,DBiL 16.6μmol/L,IBiL 15.6μmol/L,总蛋白58g/L,白蛋白35.5g/L。血糖31.6mmol/L,癌胚抗原5.74ng/mL,铁蛋白2000ng/L,甲已丙型肝炎抗原(-)。上腹部B超示肝大,实质回声增强,肝内未见明显占位病变。胃镜提示“食管炎、胃炎”。心电图检查提示“偶发房性期前收缩”,胸片正常。入院后予护肝降血糖及对症支持治疗,好转出院,出院诊断:遗传性血色病。
2 讨 论
血色病(hemochromatosis,HC)是北欧白人中最常见遗传性疾病,其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1/200人。在我国,血色病属于少见病。广义的血色病是指铁过量沉积于肝脏、胰腺、心脏及其他实质器官,并对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的疾病状态。遗传性血色病(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HH),也称原发性血色病,是由于先天性铁代谢异常造成上述结果的遗传性疾病。继发性血色病是由于其他疾病或治疗措施所导致体内铁过度沉积,如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反复输血等[1]。
遗传性血色病(HH)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血色病基因(haemochromatosis gene,HFE gene)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编码由3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HFE蛋白,HFE蛋白主要分布于人体消化道上皮细胞,在十二指肠隐窝细胞中分布最多,通过与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细胞对含铁转运蛋白摄取,因而在控制小肠铁吸收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HFE基因缺陷主要表现为G向A的错义突变(C282Y),导致HFE蛋白产物第282个氨基酸位点胱氨酸被酪氨酸取代,HFE蛋白双硫键发生断裂,影响其与TfR的结合,对铁吸收的反馈抑制作用消失,引起肠道铁的过度吸收[1]。HH典型的临床三联征:①轻或重的广泛皮肤黑色素量增加。②肝肿大。③糖尿病,又叫“青铜色糖尿病”[2]。
本例患者十多年前开始出现乏力,消瘦,三年前因排黑便住院,体查见慢性肝病面容B超检查见肝脾肿大,胃肠钡餐检查示十二指肠球被溃疡,X线示心影增大,多次空腹血糖在6.7~10.17mmol/L,很不幸当时没查铁蛋白。住院期间曾出现肝性脑病转ICU抢救,后好转出院,诊断:①十二指肠球场溃疡;②肝硬化并肝性脑病。现在回顾分析,患者3年前已经出现血色病表现。
[1]李丽,贾继东,王宝恩.血色病的欧美诊断治疗规范[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1):1-3.
[2]巫协宁.临床肝胆系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9-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