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的放射诊断
2010-02-10张伟
张伟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农垦总医院放射科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乳腺增生是妇女的常见多发病之一,临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见于25~45岁女性,症状多与月经周期有关。钼靶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尤其年轻女性致密性腺体与腺体增生不易区分。
1 临床病理变化
一般组织学上将乳腺增生性疾病描述为一类以乳腺组织增生和和退行性改变为特征的病变,伴有上皮和结缔组织的异常组合。乳腺小叶增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增生类型,主要以乳腺小叶管泡及纤维增生,小叶增大融合,腺管增多并且密集,卵巢功能低下的患者容易发生,临床上以24~26岁左右的患者较多见,主要表现为阵发性乳腺疼痛,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刺痛或隐痛不适,疼痛严重不可碰触,经前期加重,月经后症状减轻,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结节或肿块,随经期变化肿块或结节的大小可有变化。囊性增生可能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导管腔扩大成囊状,以25~40岁左右的患者多见,疼痛不多见,疼痛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可触及较韧的肿块,边界光滑锐利,活动度好。约5%~25%可合并乳头溢液。纤维性增生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可有对称性发病的趋势,以纤维化为主,乳腺小叶萎缩稀少,腺体数量减少,好发于30岁以前的女性,病变多位于乳腺外上方,可触及结节或整个乳腺变硬。硬化性腺病主要由乳腺小叶增生而来,管泡呈瘤样增生向小叶周围扩张,小叶间纤维组织增生发展至腺叶内,小叶间界限消失,形成融合趋势。小叶腺管萎缩,质地很硬,临床以20~50岁之间女性多见,易双侧同时发病,可触及弥散分布的多个结节,可移动。
2 影像表现
影像表现因乳腺增生的成分不同而表现各异,钼靶X线显示增生多表现为双乳外上象限局限性或弥漫性片状、棉花团状、圆形、绒毛形阴影,密度多不均匀,边界不清,少数可以形成肿块状的致密影,一般无清晰锐利的边界。合并钙化时,多为细小的散在点样钙化,轮廓光滑。小乳管扩张形成囊肿时,在钼靶X线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影,密度与腺体相似,边缘光滑、锐利,局限性或散在分布于乳腺内,囊肿壁偶可见线样钙化。若囊肿较密集,则可因为囊肿之间的互相挤压,使囊肿呈新月状改变,惑在球形阴影的某一边缘出现弧形缺损。CT诊应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等情况,同样的CT表现,在年轻的临床症状阴性的患者可能为致密型腺体而在中老年生育过的患者则提示有增生,某些妇女有经前期的生理性疼痛,应注意鉴别。纤维性增生CT表现为病变区为一局限致密影,边界不清,易被认为是腺体的一部分,一种极少见的情况是乳腺纤维化,整个乳房呈均匀致密的肿块,单纯根据CT很难做出诊断。当乳房末端输乳管或腺泡增多,小叶变形,输乳管扩张,纤维组织也有明显增生时,CT表现为弥漫而散在的小片状或大片状不规则密度增高影,病变边界不清,某些致密影可互相融合,形成较大的致密区,少数可形成类似肿块状影,但边界模糊。钙化常见,散在分布,点状或条状。小输乳管高度扩张形成囊肿时,表现为多发弥漫分布的片状密度增高影与囊状低密度区混合存在。呈蜂窝状改变。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或轻度强化。囊肿超过1cm直径时表现为孤立的低密度区,常呈球形,边界光滑。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乳腺增生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密切相关,应该与患者的年龄、生育史、症状、体征及月经史等相结合,患者可具有单一性的增生,也可以为多种成分的增生。增生患者多为30~40岁,病变多累及双侧,临床症状与月经有关,经前期乳房肿痛及乳腺肿块较明显。X线表现为双乳局限性或弥漫性片状、圆形或致密阴影,密度多不均匀,边界不清。合并钙化多分布较散在。
钼靶X线表现局限性的腺体增生,应与浸润性的乳腺癌鉴别,腺体增生多无皮肤及脂肪层改变,周围腺体无纠集,周围无明显分叶及毛刺。而且增生多为双侧性。合并钙化时钙化较散在,而乳腺癌钙化呈区域分布或聚集成簇。囊性增生时的囊肿应与乳腺良性肿瘤如纤维瘤鉴别,囊性增生多双侧发病,病灶密度低,聚集时可有弧形压迹,合并钙化时多为线样或弧形,而纤维瘤密度较高,融合时呈分叶状表现,合并钙化时多为粗大颗粒状钙化。
CT影像上少数可形成局限性肿块样阴影且有轻度强化时,与乳腺纤维瘤难以鉴别。局限性增生需要与浸润性乳腺癌鉴别,前者无血晕增加、皮肤增厚及毛刺等恶性征象,若有钙化则较分散。强化程度低于癌瘤的强化,且增生多为双侧性。另外囊性增生容易癌变,应必要时结合病理检查。
[1]冯平勇.放射诊断[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
[2]乳腺卷,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刘佩芳.乳腺影像诊断必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
[4]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