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0例

2010-02-10倪惠君

中国药业 2010年3期
关键词:氨氯地平收缩压原发性

张 军,倪惠君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药剂科,山东 青岛 266500)

氨氯地平为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笔者应用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原发性高血压门诊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5~78岁。所有患者根据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心、肝、肾功能衰竭者。

1.2 给药方法

患者于给药前停服原降压药2周后进行治疗。每日上午7点至8点口服氨氯地平2.5 mg,两周后若舒张压未降到90 mm Hg以下,则剂量增加至5 mg。以8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1]

停服原降压药第2周,测出非同日3次血压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前血压;服药期间,每周固定1天的上午,测定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1次;服药8周后,测出非同日3次血压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显效为舒张压下降不小于10 mm Hg并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不小于20 mm Hg;有效为舒张压下降未达10 mm Hg但降至正常,或舒张压下降10~19 mm Hg,或收缩压下降不小于30 mm Hg;无效为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临床疗效:60例患者治疗前平均收缩压为(161±11)mm Hg,平均舒张压为(99 ±8)mm Hg,治疗 8 周后平均收缩压为(132 ±9)mm Hg,平均舒张压为(85±6)mm Hg,均有明显下降,经自身对照 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60例患者中显效3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0%。

不良反应:60例患者有3例出现轻微头胀、颜面潮红,1例出现踝部水肿,但不影响继续治疗。治疗8周后检测血液生化指标,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高血压是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而逐年上升。满意控制血压是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关键。氨氯地平可降低高血压患者总病死率、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病率而改善生活质量。其对动脉血管平滑肌有高度选择性作用,可通过扩张血管发挥良好的降压作用;半衰期长达40~50 h,口服吸收缓慢而完全,可24 h平稳降压;患者依从性好,可避免漏服或夜间可能出现的突发性血压升高而导致脑卒中、猝死等[2]。本研究结果表明,氨氯地平2.5~5 mg/d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微,对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无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每日1次可平稳、有效降压,治疗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服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1]陈洪波.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6例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81.

[2]杨世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0.

猜你喜欢

氨氯地平收缩压原发性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