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熟中粳徐稻5号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2010-02-10刘爱军
刘爱军
(徐州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江苏 徐州 221000)
徐稻5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以武进稻麦育种场选育的高产中粳品系滆湖269与自育优质中粳品系徐80648杂交,经加代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中粳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59)。2007年进入大面积生产应用,2008年被江苏省政府确定为淮北地区水稻良种补贴主体品种。2008年1月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授权(品种权号:CNA20040677.9)。
1 选育经过
1997年正季在徐州以滆湖269为母本、以徐80648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得F1,将收获的F1种子当年冬季在海南加代,编号为97534。1998年正季在徐州种植 F2,编号为 98369,从田间选择多个单株经室内考种保留10株,并于当年冬季在海南加代,从编号98369-3中选择6个优良单株。1999年正季种植在本所试验田的选种圃中,从系号为9144株系中选择多个优良单株,考种筛选10个单株去海南加代。2000年正季在徐州种植株系圃,经田间观察比较其中9144-5系表现性状稳定,综合性状优良。2001年91445系提升进入本所小区鉴定,品质和产量表现突出。2002年进行小面积示范试种。
2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北方稻区黄淮粳稻组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9.7 kg,比对照品种豫粳6号增产4.0%;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76.8 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0.2%。2004年参加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9 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9.4%,居第一位。
2006年在苏北、皖北、鲁南等地示范种植3 650 hm2,一般亩产650 kg左右,高产栽培700 kg以上;2007年推广种植1.85万hm2;2008年成为江苏省水稻良种补贴政府采购主要品种之一,种植面积超过3.5 万 hm2。
3 特征特性
3.1 生育期及形态特征
徐稻5号属中熟中粳稻类型,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株高97.4 cm,地上部伸长节间5~6个,主茎总叶片数平均17张,叶色深绿,株型紧凑适中。剑叶与茎秆夹角8.8°,半叶下禾,生长整齐清秀,熟相好。每亩有效穗21.5万穗,每穗总粒数135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 g。
3.2 稻米品质
国家区试稻米品质分析结果,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6.9%,垩白粒率13.5%,垩白度2.2%,胶稠度79 mm,直链淀粉含量17.1%,透明度1级,理化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2级标准。2007年参加全国优质粳稻优良食味评比和江苏省粳稻优质米食味评比,均荣获三等奖。
3.3 抗病性
国家区试接种鉴定,中抗苗瘟、叶瘟。2006年、2007年,徐州市植保检验站田间鉴定结果,徐稻5号高抗条纹叶枯病,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发病轻,无稻曲病。
3.4 适宜种植区域
徐稻5号适宜在江苏淮北、安徽淮北、河南沿黄稻区、鲁南及陕西关中地区种植,并适宜在苏中及里下河地区作迟播稻或机插稻、直播稻种植。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淮北地区常规手插栽培5月上旬播种,秧龄30~35天;机插栽培5月20日播种,秧龄20~22天。手插栽培亩播种量30~40 kg,秧本比为1∶8~1∶10;机插栽培的每盘干谷重120~130 g。秧田施足底肥,抓好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培育适龄壮秧,做到带药带肥移栽。
4.2 合理密植,培育高质量群体
徐稻5号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手插栽培适宜行株距24 cm×13 cm~26 cm×13 cm,每亩插栽2.0万~2.2万穴,每穴栽二三本,亩基本苗6万 ~8万苗。机插栽培行距30 cm,株距12 cm,亩插1.8万穴,每穴三四本,亩基本苗5万 ~7万苗。栽后20~22天达到预定穗苗数,28~30天亩高峰苗达到28万 ~30万苗,最终亩成穗数20万~22万穗,每穗总粒数130~14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28 g,理论亩产量 650~700 kg。
4.3 施足底肥,加强肥水管理
该品种适宜中上等肥力水平种植。在肥料运筹上,掌握重施基蘖肥、巧施穗粒肥的原则。亩产650~700 kg稻谷需纯氮总用量为20~22 kg,有机肥占20%以上。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适量磷、钾肥。早施分蘖肥,以促进前期早生快发。穗肥分二三次施用,以促花肥为主,在主茎叶龄余数3.0~3.5时亩施纯氮4~5 kg。抽穗前15~18天据田间长势酌情亩施2~3 kg纯氮的保花肥。抽穗期亩施1~2 kg纯氮作粒肥,以争取穗大粒多,增粒增重。栽后薄水分蘖,够苗后适时搁田,抽穗后20天内保持浅水层,以后间歇灌溉,养根保叶,确保灌浆良好。
4.4 综合防治病虫
目前,在黄淮地区发生严重的水稻病害有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白叶枯病发病程度也有加重趋势。徐稻5号高抗条纹叶枯病,但不能忽视对传毒灰飞虱、叶蝉的防治,以防止虫口密度大、带毒率高造成侵染。本田期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基础上,重点抓好7月下旬、8月上旬和8月下旬的拔节、孕穗及始穗等关键生育阶段的病虫防治。可采取农药混喷、兼治的方法,控制纹枯病、螟虫和稻瘟病的危害,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以减轻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