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市玉米新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10-02-10曹蓝海吕富棠

种子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新品种玉米种子

曹蓝海,吕富棠

(晋中市种子管理站,山西 晋中 030600)

玉米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位居第一。发展玉米生产,对我市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一大批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对我市玉米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全市玉米产量无论是单产和总产都较过去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种子产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 我市玉米新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

1.1 引进推广品种多、乱、杂,农民购种无所适从

农作物品种的区域性较强,审定通过的品种数量虽多,但仍然有各自更能发挥高产、稳产的适宜区域。而我市种子市场上每年都集中有许多不同特点的品种,少则几十个,多达百余个。在这些品种的宣传上,只有企业的宣传资料,有的种子企业销售品种的宣传资料含糊其词,品种特征特性和适宜区域标志不明显,更有一些未审定的品种也充斥其中,再加上有些种子经销商的业务素质低下,对所销售的品种无法说清其生产具体表现,使农民无所适从,不知究竟种什么品种好,出现盲目、盲从购种推广的现象。

1.2 种子企业各显神通,新品种多头推广

种子企业参与新品种推广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些种子企业为了销售新品种,通过种植新品种展示田,召开品种观摩和发布会,与种子经销商签订种子购销合同等方式进行新品种推广。而种子企业各有各的经营网络,同一区域会有多家种子企业同时进入,各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竭力宣传自己的品种,导致同一个区域新品种多头推广,生产上难以形成一区一种、一村一品,从而影响了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1.3 以单纯推广品种为主,良种良法不配套

推广新品种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良种良法才能有效发挥新品种的作用。目前,在推广新品种时往往只是一味地宣传品种本身,对配套技术重视不够。农民在种植管理上只是按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根本不考虑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区域特点、土壤肥力等。当前从整个农村来说,种地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精耕细作早已成为历史,往往采取粗放式管理。以施肥为例,人们施肥常常是“一炮轰”,把所有的肥料一次性作底肥施入。这样做有的品种会出现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因脱肥而早衰的现象,最终导致减产。究其原因,一是科研单位和人员只重视品种选育,对配套技术研究不够,介绍新品种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二是种子部门与农技推广部门各自为阵,相互缺乏联系沟通,没有形成有机的联合推广体系;三是缺乏对农民素质和技术培训。

1.4 新品种推广经费短缺,良种推广体系不健全

现行的良种推广体系依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模式,即省、市、县都设有种子管理机构,制定良种推广计划并组织种子公司进行推广,种子企业承担良种销售和供应任务。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实施,这种体制已自然打破,但新的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新品种推广的现状是杂交种企业自推,常规种由于没有经济效益基本无人问律。而各级种子管理机构由于推广经费短缺,新品种宣传、展示的范围和力度受到限制,更无力担当良种推广任务。这样,造成玉米等杂交作物品种更换速度加快,小杂粮等常规作物品种更换非常缓慢。

2 对我市玉米新品种推广的建议

2.1 科学确立玉米品种推广应用原则

根据我市农业生态条件及农业生产力水平,在玉米品种推广应用方面应坚持“两为主”、“三提高”的原则,即以高产、优质、抗病虫的品种为主,以紧凑型、密植型、抗倒性强的品种为主;“三提高”就是提高品质,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当前,我市玉米的主导品种应为郑单958、强盛16号、大丰26号、农大 84号、长城799、福盛园52号、大丰16号,搭配品种为强盛12号、三北6号、沈单16号、咏丰1号,逐步实现由平展稀植大穗型向紧凑型、密植型转变。

2.2 建立引进农作物新品种试验与认可制度

为改变当前农业生产上出现的杂交玉米品种过多过乱的不利局面,方便农民群众选购良种,推进品种的区域布局,国家和各省都相继建立了农作物主导品种推荐制度。今后,凡在我市引进推广的农作物新品种,均须到当地种子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并参加种子管理部门组织的新品种试验示范,经过试验比对照增产显著、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的准许在当地推广,凡未经登记备案试验示范的品种不得在当地推广。准许备案推广的品种,各有关育种单位和种子生产者必须实行承诺服务,对自己的种子质量负责,承担因种子自身原因给广大农民造成减产损失的经济赔偿责任,维护种子使用者的权益。

2.3 建立品种追踪管理新机制

现行的品种审定制度注重审定前的管理,对审定后的管理有所放松。近几年的品种管理工作实践表明,由于对合法使用品种没有进行审定后的追踪管理,在开展主导品种推荐和确定淘汰退出品种时往往缺乏可靠依据,给新品种的推广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为此,今后一要建立品种追踪管理新机制,认真搞好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准确掌握我市杂交玉米品种在生产中的表现情况,及时发现品种变化和缺点缺陷,为品种推荐和品种淘汰提出科学依据;二要开展品种适应性考察,各县(区、市)种子管理站根据生态类型定期观察记录追踪品种的生产表现情况和品种特征特性,年终将考察结果汇总报市种子管理站,汇总结果作为全市主导品种推荐和确定品种淘汰的重要依据。

2.4 加强玉米种子市场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种子管理,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从根本上解决玉米品种多、乱、杂和种子经营户素质差的问题,一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严肃查处无证生产和经营种子行为;二要严肃查处未审先推和生产销售假劣种子行为;三要严格执行国家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和检验规程,切实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督抽查,将抽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引导农民购种,对抽查不合格的企业、不合格的种子要实行通报,杜绝假劣种子流入市场。

猜你喜欢

新品种玉米种子
青菜新品种介绍
收玉米啦!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我的玉米送给你
桃种子
幸运的小种子
玉米
可怜的种子
最饱满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