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型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2010-02-09关志童娄季宇王金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动脉炎家族史脑血管病

关志童 娄季宇 王金兰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郑州 450014

脑梗死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近年来脑梗死有年轻化趋势,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深重负担。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标准是将18~45岁的脑梗死定为青年型脑梗死。回顾我院2004-12~2009-12我院收治的118例青年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常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要点[1],并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男80例,女38例,年龄19~45岁。所有患者均经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凝血四项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部分患者行钩端螺旋体抗体、抗核抗体全套以及头颅MRA或DSA等检查。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询问以及所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疾病和(或)合并房颤、吸烟史、家族史、动脉炎、烟雾病等。

2 结果

118例青年型脑梗死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如下:118例青年型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压56例(47.5%),糖尿病19例(16.1%),高脂血症63例(53.4%),心脏疾病和(或)合并房颤4例(3.4%),吸烟51例(43.2%),家族史18例(15.3%),动脉炎7例(5.9%),烟雾病4例(3.4%)。

3 讨论

本组病例中血脂增高者63例,占53.4%,为本组病例中第一位危险因素。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中,高密度脂蛋白是所有血脂指标中唯一可能与青年脑梗死相关的独立因素[2]。高密度脂蛋白参与动脉壁的代谢,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诱导的对人类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将降低其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毒性的作用,使机体抗动脉硬化能力下降,易于形成血栓,造成该年龄段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发。因此我们建议对该年龄段人群,特别是对具有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的高危人群进行定期血脂检测监测,不仅可以做出前瞻性预防,有利于早期预防治疗,而且在病后的治疗中,也有助于评估病灶的消长及疾病的预防。

在青中年患者中,高血压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导致血管壁的增厚,使管腔狭窄,同时血液中的有形成分附着于血管病变处,形成附壁血栓,导致脑梗死。本组病例中高血压56例,占47.5%。故高血压可使早发性动脉硬化加速,从而成为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与脑梗死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吸烟能加速动脉硬化,可提高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和与它们相关的血液黏度,能够加强动脉血管收缩和动脉内皮损害,直接减少脑血流量和灌注量,是引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田成林等报道吸烟是青年型脑梗死最常见的危险因素[3]。本组病例中吸烟51例,占43.2%,占第三位危险因素。因此,强调吸烟的危害,对于预防青年人(尤其是青年男性)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国内田成林报道青年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患糖尿病4%,>45岁患者占17.9%。本组中糖尿病19例(16.1%),与田成林报道有明显差别,这可能与近年来饮食结构调整、体力活动减少致糖尿病年轻化的趋势有一定关系。故我们建议对于青年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控制并防治并发症。

本组病例中有家族史18例(15.3%)。经国内外多年研究证实,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患者,发病率为无家族史的数倍。遗传因素在提高个体易感性的基础上,加大了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故遗传因素亦可作为青年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建议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青年人注意预防。

心脏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栓子来源,心源性脑栓塞作为单独的一组病因分类,是青年人脑梗死的主要原因,而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最常见原因。本组病例中有4例(3.4%)心脏疾病和(或)合并房颤,这与国内李庆军报道的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中冠心病和房颤4.1%发病率相一致[4]。因此对于青年人脑梗死患者应进行心脏疾病的有关检查,尤其是心脏彩超检查。

动脉炎和烟雾病亦是青年型脑梗死的重要病因。本组病例中动脉炎7例(5.9%),烟雾病4例(3.4%),由于目前大部分医院限于条件,对动脉炎及烟雾病方面诊断和治疗重视不足。目前动脉炎的病因复杂,所以临床上对病因未明的青年型脑梗死患者,应该及时考虑动脉炎和烟雾病的可能并完善相关检查。

从病因来说青年型脑梗死病因较为复杂,有多种原因引起,甚至有一些原因不明。上述资料提示青年型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我们应强调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避免酗酒、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等,早期防治高血压,控制血糖,调脂治疗,防止早期动脉硬化的发生,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病,对于少见病因应及早做出病因诊断,预防和控制脑梗死的发生。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9(6):79-381.

[2] 侯倩.高原地区中青年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4(5):317-318.

[3] 田成林,蒲传强,李雪梅,等.青年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特点[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5):448-450.

[4] 李庆军,袁伟杰,肖卫民,等.中青年脑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15-17.

猜你喜欢

动脉炎家族史脑血管病
巨细胞动脉炎继发多发脑梗死1例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刘智斌教授针灸辅助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经验
感染性主动脉炎CT血管成像特点分析
汤显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左颈总动脉炎误诊为频发心绞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