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南猪苓人工栽培技术

2010-02-09曹琴

中国食用菌 2010年2期
关键词:环菌猪苓菌核

曹琴

(甘肃省陇南市食用菌开发中心,甘肃 陇南 746000)

陇南市地处甘肃省南部,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以阔叶混交林为主,土壤为黄棕壤、棕壤、褐土及森林腐殖质土,最适宜猪苓生长,是甘肃省猪苓主产区。这里野生资源丰富,生产历史悠久,产品以量大质优,外皮乌黑光润、体重、断面洁白而闻名全国。猪苓属特殊食(药)用真菌,主要药用成分为猪苓多糖,其对癌及淋巴肉瘤疾患有明显疗效。上世纪70年代,我市人工栽培猪苓成功,属全国首创。近年来,为了规范和提高当地猪苓栽培水平,对技术反复进行改进、推广,并取得成效。现根据栽培实践,总结适宜陇南市的栽培技术。

1 栽前准备

1.1 选择场地

1.1.1 场地选择

根据野生猪苓调查及陇南的栽培经验,海拔1 200 m~2 000 m左右的杂木次生林或被砍伐后残留树桩的地方和竹梢林中,坡度在30度~40度半阴半阳稀疏林地为栽培的最好环境。

1.1.2 土壤土质

湿润、疏松透气、腐殖质含量高的沙壤土最好,石渣土、粘土、黄泥土不宜栽培;pH值微酸。

1.2 培育蜜环菌枝

1.2.1 选用菌材

猪苓生长周期较长,种苓需3年,商品苓一般需4年~5年,要求在生长期内,均有丰富的营养供给。因此,先要培育出优质菌材,其关键是选好树种,栽培林以杂灌林、次生阔叶林、混交林为宜,栎树、桦树、泡桐、杨树、马桑、苹果树、苦桃树、竹林等不含油质的树种均可。木质越疏松,蜜环菌发菌越快,能使当年栽培猪苓早期接菌,接菌菌核越多,产量越高,可提早采收期;木质越硬实,蜜环菌传菌慢,但耐腐朽,可延长猪苓生长期。

适用菌材选定之后,培菌时间在秋末冬初,在3月、4月间未生叶以前开始砍伐,将直径8 cm~10 cm的树杆或树枝砍成50 cm~60 cm木段,要求树皮完整,长短一致,然后在木段上用刀斧每隔6 cm砍成鱼鳞口,砍口行数应以木材大小而定,直径10 cm的可砍3行至4行。较小的树枝两面砍2行,砍成直径1 cm~2 cm、长12 cm~15 cm的小段可培育菌枝。砍口的目的在于通过刀口使菌丝接种在伤口处,容易长成菌索。

1.2.2 菌种来源

首次培育菌材采用天然野生菌种。天然野生菌生命力较强。在森林中,低洼的溪沟两旁和湿润地方,尤其是砍山烧地2年、3年后荒地天然野生菌种最多,干燥山梁较少。由于自然生长木材大小不一,有菌种的较小木材可运回,大的树桩可用利斧把表层菌索刮下,或短节或碎片,因菌索截断后具有从两端断口处继续生长的特性,增加断面等于增加接种于木材的机会,且大大减少运输的劳力。

1.2.3 培菌方法

根据实践分为堆培、坑培、窖培3种。

(1)堆培菌法

为便于栽培猪苓时随时取用,应选择有树荫而湿润的地方作栽培场。首先清除场地杂草,挖松土壤,把已经整好的木段和经过选择无杂菌的菌材,按三新一旧相间挨放整齐铺满堆底,菌材排好后撒上1层菌渣,然后用腐殖质土填满空隙,厚度以不见木段为宜,以上再盖树叶1层。照此一层层堆高,大约八九层,堆存后除用腐殖质土填满空隙外,在堆面及四周覆盖土8 cm~12 cm,再覆盖杂草树枝,以便通风保墒,堆培时期要注意湿度,遇到天旱干燥应及时淋水保湿。

(2)坑培菌法

坑培与堆培方法基本一样,不同的是堆培菌材在地面,能充分接受光照,生菌快而匀,坑培是在地上挖坑,坑深60 cm左右,太深坑底温度低接菌不良,还应保持一定湿度,同时防止水渍。

(3)窖培菌法

培育菌材的窖,以后用来栽培猪苓,可以两用,称为“固定苗床”。所培育菌材留适当部分在原位置不再移动,菌索少受破坏,结合快,成活率高,能促进猪苓早期生长和增加产量,窖培方法和以上方法基本相同,不同处是窖的容积小,菌棒2层至3层,小窖长100 cm、宽160 cm、深40 cm,每窖需菌材6根至8根;大窖长340 cm~700 cm、宽50 cm~70 cm。大窖栽培省工,但易感染杂菌,以小窖为宜。

1.3 选择菌核

猪苓菌核繁殖 “年复继生”,子孙数代生活在一窝,其中有老化的,也有新生的,第4代菌核色乌黑,质坚实,并出现孔眼,生殖能力减退,只能作商品,不能当菌种;第2代、第3代菌核黑褐色或灰黄色,用手捏压发软,可选作菌种;新生菌核灰白色、鲜嫩,不宜作菌种。

2 菌种栽培

2.1 栽培时间

11月间猪苓进入休眠期,块茎大小基本发育完全,12月冰冻前至翌年4月、5月后都可以栽培。但越早越好,蜜环菌与猪苓有充足时间进行结合,蜜环菌活动,菌核即开始生长,所以冬栽比春栽效果较好。

2.2 栽培方法

分为活动菌材伴栽法、固定菌床栽培法和树桩栽培法3种方法。

2.2.1 活动菌材伴栽法

猪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8℃~25℃,特别在20℃时生长更加迅速,若温度高,菌索老化,菌核腐烂;过于寒冷发育缓慢。由此可见猪苓喜阴凉有怕热不怕寒的习性,故在培育时要 “高寒浅栽”,深30 cm左右,覆土10 cm为宜;“低山深栽”为降窖温,宜挖深50 cm左右,覆土15 cm,荫蔽地方要浅栽。建窖要根据地形和自然条件,小窖长100 cm、宽50 cm,每窖需要菌材段8根~10根,提前把窖底土层疏松,新材段和菌材相间隔放,用腐殖质土填满菌棒空隙,菌核附接在菌棒鱼鳞口处,每窖用菌核种块12个~15个,重约0.25 kg,放好后覆土以盖住菌核为度,再盖1层青冈树落叶,其有传菌快和抗寒保湿的优点,其上再放1层木段,称为 “二层楼”,覆土拍实,窖面斜形以利排水。

2.2.2 固定苗床栽培法

在培好的苗床面将土刨开,把上层的菌棒取出,若菌索生长良好,可再将下层菌棒抽出几根,换上新材,菌核接菌方法同上,将抽出菌棒再夹放新材段,在2层上同样放上菌核再放材段,中夹2层菌核称 “三层楼”,其可用半坑法,坑窖高出地面成弓背形,以提高地温。

2.2.3 树桩栽培法

选择砍伐1年至2年的残留树桩,将树根土层刨开,在粗壮处砍些鱼鳞口,撒些菌种渣放上菌核,覆土6 cm~19 cm即成。

3 栽后管理及采收

3.1 栽后管理

猪苓下种后除选留观察外一般不翻动,确保猪苓菌核与蜜环菌菌索密切相接。在观察时轻刨覆土,小心取出上层菌棒防止撞伤菌核,下层菌棒不宜翻动以免菌核脱离,看后随即覆土影响不大。干旱时应洒水保湿,温度过高要覆盖杂草树枝,降温保墒,如有积水可及时开沟排除,窖内有蚂蚁、蛴螬虫害,可用90%的敌百虫1 000倍液喷洒杀灭。

3.2 采收

猪苓为多年生菌,1年生产量不高,2年、3年生生长旺盛,4年生生产量为种子的6倍~16倍。猪苓在土层内横向伸长,也有生长出地面的,在收获时刨开表土层取出菌核、上层菌材,可以看见母菌核和新生第1代、第2代、第3代的菌核在衔接处有离层,轻轻取出第2代、第3代作菌种。当年新生嫩菌核和母菌核已老化不宜作菌种,如果用原老窖栽培可再添新材选出的种核进行栽培。

猜你喜欢

环菌猪苓菌核
Effectiveness of Zhuling decoction (猪苓汤) on diuretic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红杆天麻共生蜜环菌筛选初探
来一口“超级蘑菇”嘛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猪苓的利水渗湿作用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液体培养富硒富锗蜜环菌的探讨
天麻蜜环菌研究综述
猪苓种植生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