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恙虫病10例护理体会
2010-02-09陈娟弟孔令洁张小鸥温州医学院育英儿童医院325000
陈娟弟 孔令洁 张小鸥 (温州医学院育英儿童医院 325000)
恙虫病是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我国东南、西南地区的沿海岛屿发病率较高,鼠类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恙虫叮咬而传播给人。因近年来在城乡的发病率逐渐下降,临床医生对该病缺乏警惕,再加上小儿因表达能力缺乏,所以小儿恙虫病易造成误诊。为提高护理人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我们将2003年6月至2007年9月,本院收治的恙虫病患儿10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9例,女1例;年龄3~6岁;其中农村8例,郊区2例;5~11月份发病9例,12月份发病1例;住院天数8~21天,平均13.75天。全部病例均有野外活动史。10例中首次就诊确诊的仅1例,余分别被误诊为伤寒、肝炎、心肌损害各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2例,败血症1例。确诊后经使用氯霉素、甘草酸二铵(甘利欣)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均痊愈出院。
3例出现心肌酶升高及心电图异常,包括窦速、过早搏动。1.2 临床特点 全部病例均有发热、纳差、精神不好等全身中毒症状。高热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及不规则发热,热程5~12天,平均8天。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淋巴结肿大,肝大6例,脾大7例。焦痂10例,分布在腋窝5例,腹股沟处2例,腰部2例,臀部1例。
2 护理体会
2.1 协助医师仔细查体 本组10例患儿均有特征性焦痂,其边缘稍隆起,周围有红晕,不痛不痒,无渗液。但由于皮肤焦痂多在隐蔽部位,如体毛中、皮肤皱褶里,若体检不仔细,很难发现。本组中有2例,护士在协助体检时分别发现腋窝及后臂部有一个椭圆形焦痂,花生米大小,立即报告主管医生,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才考虑恙虫病。予氯霉素静脉滴注3~6d,患儿体温降至正常。另2例被误诊为伤寒患儿,系住院次日护士护理时发现患儿后背部有焦痂,向接诊医生汇报后,才考虑恙虫病,经相关检查后,纠正诊断。
2.2 高热护理 本组病例全部有发热。护士要密切观察其热型及伴随症状、精神状态,同时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血压、脉搏等,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持续高热物理降温不明显时,按医嘱加用药物降温,同时补充水分或静脉输液,以防虚脱。每日给患儿做口腔护理1次,并指导患儿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热退时及时更换干燥衣物,鼓励多饮水,降温处理后30min复测体温,嘱患儿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3 并发症的护理
2.3.1 支气管肺炎的护理 本组2例患儿出现咳嗽咳痰,其中1例并发呼吸困难,予低流量(2L/min)改良鼻导管给氧,增加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胸部物理疗法,鼓励排痰。输液时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引发肺水肿。
2.3.2 肝功能损害的护理 本组4例患儿出现肝功能损害的表现,出现明显黄疸2例。嘱患儿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禁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按医嘱输注甘利欣,观察药物疗效,注意皮肤黄疸、尿色及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本组4例患儿肝功能最后复查均正常。
2.3.3 中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并发中毒性心肌炎的患儿主要表现为窦速、心肌酶升高。嘱患儿安静卧床休息,注意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同时嘱患儿家属不要擅自开调节器把静脉输液速度调快,输液速度宜控制在每分钟20滴左右,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脉搏、尿量变化,记录24h出入量。
2.4 氯霉素不良反应监测 氯霉素是治疗恙虫病首选药物。由于氯霉素对造血系统毒性较大,用药期间要密切监测血常规,每2~3天复查1次。本组9例患儿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骨髓造血机能抑制。氯霉素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我们在给药前主动向患儿家属讲清楚使用氯霉素可能出现各种不适,并注意观察患儿反应。氯霉素还能加重肝功能受损程度,本组1例患儿使用氯霉素后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应用甘利欣保肝治疗后转氨酶恢复正常。
2.5 焦痂护理 本组患儿焦痂主要分布在腋窝、腰部、后臀部、大腿部。我们修剪患儿指甲,护理上注意保持焦痂部位的清洁,勿强行撕脱焦痂皮。应让其自行脱落。溃疡面每日用碘附外涂后暴露,未发生感染。由于发病季节多见于7~11月,天气闷热不利于焦痂愈合,我们指导患儿改穿无袖宽松上衣与内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