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用于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护理
2010-02-09陈彩花郭丽萍浙江台州医院317000
陈彩花 张 娓 郭丽萍 (浙江台州医院 317000)
复苏补液是烧伤早期防治休克的关键环节和首位措施。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是将经肺温度稀释法与动脉波动曲线分析技术相结合,在全面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舒缩功能变化的同时,还能监测肺部生理变化的操作,可及时有效地指导用药和调节补液速度及补液量,以维持正常循环血量。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ICU对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PiCCO监测,现报道如下:
1 监测方法
1.1 用物准备 一副双腔中心静脉导管,1套PiCCO套件(包括1个温度传感器、1根带有动脉压力测量腔的热稀释导管),2套换能器以及相应的监护仪模块和PiCCO导线,2~15℃的无菌生理盐水250ml,无菌肝素盐水(浓度为1U/ml),加压输液装置,消毒穿刺物品,抢救物品和药品。
1.2 穿刺部位 6例患者均经左股动脉穿刺;4例经右颈内静脉穿刺,2例经左锁骨下深静脉穿刺。
1.3 监测方法 经左股动脉穿刺置入4F热稀释导管(PV2014L 16),一腔连接带PiCCO模块的监护仪测量动脉血温,另一腔通过PULSION压力传感器测量动脉压。测量开始,从中心静脉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2~15℃),10ml/次,匀速,4s内注射完毕,经过上腔静脉→右心→肺水循环→左心→主动脉→股动脉→PiCCO导管接收端。做3次温度稀释心排血量测定。按照监护仪屏幕提示操作,可以将整个稀释过程绘制成热稀释曲线,并自动对该曲线波形进行分析,得出一基本参数,然后结合PiCCO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波形,得出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临床参数:平均动脉压(MAP)、心排量(CO)、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全心射血分数(GEF)、血管外肺水(EVLW),并根据公式计算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和计算心脏指数(CI)。通过经肺热稀释法对PiCCO进行初次校正后,连续监测脉搏心输出量(PCCO)、每搏输出量(SV)、每搏输出量变异(SVV)、外周循环阻力(SVR)及脉压变异(PPV)等,并计算每搏输出量指数(SVI)。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住ICU期间,家人不能陪伴,常伴有焦虑和恐惧。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安慰患者,使之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PiCCO监测的目的、方法及相应并发症,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配合。置管后向患者解释PiCCO监测的重要性,躁动患者按医嘱使用镇静药,防止意外拔管。本组患者没有意外拔管发生,其中2例使用镇静药治疗。
2.2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变化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补液。补液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中心静脉压(CVP)和PiCCO的测量结果,以便及时调整补液速度、量及质。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随时掌握病情变化,特别是尿量的变化。本组6例患者均给予留置导尿,记每小时尿量。
2.3 动脉压力及导管监护 ①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动脉及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穿刺部位每天换药时用碘附消毒,观察置管周围有无红肿、渗血、分泌物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对症治疗;保持置管部位清洁干燥,随时观察并妥善安置导管位置。②输液管、导管延伸部分如连接管路、三通管等要每天更换,更换时先夹闭后更换,确保不进气。③为保证测量值的准确性,每8小时PiCCO定标及换能器调零一次。④各管道应连接紧密,无漏气、漏液,充满肝素稀释盐水。肝素稀释盐水每24小时更换一次,保证持续压力套装的压力维持在300mmHg,使血液不会倒流至导管内。对已经堵塞的管道,不能推注冲洗,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更换管道;动脉穿刺侧肢体适当制动,注意观察肢体皮肤温度、动脉搏动、肢体活动度情况,防止血栓形成。⑤一般PiCCO导管留置时间可达10天。若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等表现,应立即拔除导管,并做导管血培养及外周血培养。
3 病例资料
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1~45岁;烧伤面积80%~96%,平均86.2%,平均Ⅲ°烧伤面积为37.6%;均行气管切开术。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iCCO监测。PiCCO导管留置时间为2~7天。经治疗后6例患者均平稳渡过休克期,转出ICU,没有出现血栓、栓塞、出血、感染等并发症。ICU住院3~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