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腹股沟疝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护理体会
2010-02-09陈丽娟浙江余姚市人民医院315400
陈丽娟 (浙江余姚市人民医院 315400)
老年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一般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比较多,早期即能下床活动,所以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较少。我院2004年4月至2007年5月因患者经济原因,共施行老年腹股沟疝有张力修补术508例,术后4例发生了DVT。笔者对4例患者并发DVT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均在腰麻下行腹股沟疝有张力修补术:其中单侧修补3例,双侧修补1例;男3例,女1例;年龄61~82岁;DVT发生于术后4~9天。术前有2型糖尿病史1例,生化检查提示血脂偏高1例,余2例除腹股沟疝外未见其他异常。4例术后均采用抗凝加溶栓治疗,患者卧床,肢体抬高高于心脏平面20~30cm,酌情使用抗生素。出院前多普勒检查示4例深静脉血栓均有好转。随访1~5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
2 DVT形成原因分析
2.1 术后卧床时间长,血流缓慢 老年患者肌张力减低,长期卧床会使下肢静脉回流减慢,血流淤滞,极易发生DVT[1]。本组中2例分别于术后第5天和第6天发生DVT,后询问得知,2例均因害怕切口疼痛,而延迟了下床活动时间。
2.2 应激因素 老年人糖耐量有下降趋势,而手术可使患者血糖水平应激性升高,高血糖是引起血管内皮损害的主要原因[2]。本组有应激引起的血糖升高1例。当腹股沟疝做有张力修补时腹股沟韧带处进针会过深,器械对股静脉过多直接接触,会造成静脉内皮损伤,由于术中下肢过度旋转牵拉,使邻近血管受到间接损伤的几率增加,促进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2.3 护士责任心不强 如术后告知要以卧床休息为主,但忽略了告知患者患肢可以缓慢活动或被动活动。同时,对疝修补术后的卧位指导欠仔细,如膝下垫硬枕影响小腿静脉回流,髋部过度屈曲加重骨盆对静脉的压迫等。
2.4 手术麻醉因素 麻醉可导致周围静脉扩张,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麻醉使静脉壁平滑肌松弛,内皮细胞受牵张而胶原纤维暴露,发生深静脉栓塞。
2.5 其他 年龄、高血脂、术后切口疼痛、肢体固定、术后使用止血药等也是诱发DVT的原因。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责任心 由于老年人反应慢,动作迟缓,记忆力和听力均有不同程度减退,因此护士应放缓语速,反复讲解,直到患者听懂。同时要讲解该病的形成原因及主要症状,告知术后一旦出现下肢酸胀、疼痛等异常感觉,立即告诉护士。卧床期间详细解释早期下肢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床上训练下肢的运动,主要是膝关节的伸屈运动及足踝主被动运动,由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以不感到疲劳为度。术后第一次离床活动,护士要陪伴身旁,以增加患者的信心。
3.2 饮食指导 指导并鼓励患者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忌辛辣油腻及高糖饮食,每日饮水2000~3000ml。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3],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所以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引起血栓脱落,导致栓塞。
3.3 协助保持正确体位 术后均取仰卧位,为缓解修补缝线张力均用软物垫高患侧膝部,使髋部微屈,膝关节屈曲15度,使髂股静脉呈松弛状态,并可缓解静脉牵拉。告知患者术后1周离床活动,避免剧烈活动,避免膝下垫硬枕,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注意肢体保暖,观察患肢皮温、皮色及动脉搏动情况,每日测量并记录健患肢同径差值。
3.4 出院指导 出院前应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弹性绷带或穿弹性袜,松紧要适宜,大小应符合个人腿径的需要。说服患者戒烟、戒酒,指导患者出院后进食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使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的回流。教会患者应注意的事项,如避免碰撞跌倒、勿抠挖鼻腔、用软毛刷刷牙等。
[1]王秀华.肺血栓栓塞症的护理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1309-1311.
[2]夏月平.血糖水平对老年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1,5(1):51-52.
[3]侯天霞,王建富.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6,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