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治疗体会
2010-02-09尹春玲王红芳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马鞍山243000
尹春玲 王红芳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 马鞍山 243000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低血压 2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 40例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2例,男9例,女 13例,年龄 20~43岁,病程 10~20天。对照组 18例,男 8例,女 10例,年龄 22~41岁,病程 10~15天。两组均有头晕乏力,蹲下起立时眼前发黑,或心悸失眠胸闷气短,易疲劳,肢冷,面色无华,四肢不温、麻木酸软等症状。血压常在75/58mmHg左右。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间羟胺 1次 0.3~2mg/kg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中静脉滴注,1天 1次;麻黄素 1次 1/2~1片,1天 2次,口服,10天为 1个疗程。继发性低血压者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组除采用上述西药治疗外,口服中药汤剂。以黄芪升压汤加减[1]:黄芪、党参各 30g,麦冬 15g,五味子 10g,炙甘草 8g,肉桂 10g,桂枝、升麻各 8g。失眠加酸枣仁、合欢皮各 15g;血虚加当归、熟地各 12g;四肢酸软加怀牛膝 10g;四肢不温加细辛 3g,制附片 10g(先煎)。1天 1剂,水煎分 2次服,10天为 1个疗程。同时予参脉针 40ml加入 5%葡萄糖注射 500ml中静脉滴注,1天 1次。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血压在原有基础上上升 10mmHg,且≥90/60mmHg,保持稳定。好转:血压上升 5~10mmHg,症状明显好转,能胜任一般体力劳动。无效:减轻,血压无变化,一般劳动时易疲劳。
3.2 结 果 治疗组治愈 8例,好转 12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 90.9%。对照组治愈 3例,有效 10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 7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 论
低血压属中医“眩晕”、“虚痨”范畴。该病多见于虚证,多由脏腑气血阴阳不合,阴血亏虚,脉络亏虚,脑失所养;气不足而推动无力,清阳不升而致头晕、乏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治宜益气养血、温阳益阴。黄芪升压汤用黄芪、党参提升补气;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肉桂、桂枝温通经脉,鼓舞气血;升麻升举下陷之清阳;炙甘草调药和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温阳益阴之功。间羟胺、麻黄素具有血管张力调节功能,可增加外周动静脉阻力,防止下肢大量血液瘀滞,并能收缩动脉血管提高血压,增加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中西医结合治疗低血压有协同作用,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 熊成熙,董学锋.黄芪升压汤治疗低血压 121例[J].湖北中医杂志,1997,19(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