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010-02-09郭威
郭 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系,北京 100038)
0 引言
刑事科学技术是以违法犯罪活动中的物证材料为研究对象,以理化分析、形态识别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物证材料的提取、分析、溯源、检验和鉴定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在实践工作中,刑事科学技术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明侦查方向,提供诉讼证据,管理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刑事科学技术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应用特点,随着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方面领域不断拓宽,内容日益丰富,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本科教学的一些探索,就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1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目前主要在公安院校开设,其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有职业教育的特点,一向注重贴近实战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讨论的职业核心能力,特指开展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业务能力,不包括作为人民警察应当具备的政治、法律、人文素养,体能和警务技能等方面的能力。
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本科教学目标定位是培养在公安机关从事现场勘查、分析、重建以及常规物证检验、鉴定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其就业岗位明确,即各级公安机关的刑事科学技术部门。因此,其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就应当适应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部门的职责。根据公安部对刑事科学技术部门的职责定位,省、地(市)、县(区)三级具体职责有所不同,但勘验检查各类案件现场,开展物证的检验鉴定,检验和解剖尸体,管理和应用刑事科学技术信息应用系统是其共同的主要职责。相应地,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可以概括为现场勘查能力、物证检验鉴定能力和刑事信息应用的能力。
1.1 现场勘查能力
包括对现场及物证的记录和固定的能力,潜在痕迹的发现和显现能力,现场分析、重建、可视化表达与总结汇报的能力。
1.2 物证检验鉴定能力
指以特征识别和属性鉴别为目的的常规物证材料的检验、溯源和鉴定的能力。其中常规物证主要包括指纹、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文书物证等,但不包括法医检验和理化分析等对相应的学科基础有较高要求的检验鉴定。
1.3 刑事信息应用能力
包括违法犯罪人员相关信息(特别是指掌纹、DNA等人体生物特征)的采集、识别、管理与综合应用能力;与物证相关的如鞋底花纹、枪弹痕迹、爆炸物、毒品毒物和各种微量物证等数据库的建立、管理与综合应用能力。
2 宽厚扎实的相关自然科学理论体系是培养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
能力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为基础的。刑事科学技术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有其特定的学科基础。刑事科学技术的核心理论是特征识别理论和属性鉴别理论,主要应用了数学、化学、物理和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其中特征识别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对刑事科学技术人员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征识别的研究和属性鉴别的一些检验中也离不开数理统计的方法。而属性鉴别就是对物证的化学、物理属性的认识过程。因此,没有扎实宽厚的相关学科基础,既难以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更难有长足的发展后劲。
3 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根本
近十年来,我国公安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安部和各地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部门通过等级技术室评定、“大练兵”模拟案件现场勘查考核、实验室能力验证、实验室认可等工作,在队伍建设、技术水平、装备水平、规范化建设等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相对而言,刑事科学技术的教育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笔者认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跟上形势,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要充分考虑经典与现代的关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刑事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刑事科学技术的融合极大地促进了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刑事科学技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应随之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所谓经典,是刑事科学技术多年来形成的专业领域划分、各专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和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现代意味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其中教学内容的更新有两类:一是各专业课程本身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要随时引进课堂,具有即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需要教师跟踪学术和实战的前沿;二是随着新的检验对象或变革性技术方法的发明,形成了新的领域,如近年来新兴的法医 DNA技术、电子物证检验等,其更新是渐进的,即有一个产生、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待其相对成熟后需要调整课程体系将其纳入。
3.2 依托实战部门的力量是保证教学内容紧贴公安实践的有效途径
通过直接引进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一线的专家进行授课或举办学术讲座,可以有效弥补学校教师公安实战经验不足的局限性。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一直聘请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专家讲授相关物证检验鉴定技术,请北京市公安局一线的刑事科学技术专家为本科生开设现场勘查方面的课程。
针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虽然很好地完成了各专业课程的学习,但初到犯罪现场还是有感觉无从下手的情况。分析原因是学生缺乏综合应用的能力,因此聘请北京市公安局的专家开设了“犯罪现场分析与重建”课程。该课程在课序上安排在学生系统学习专业课之后,毕业实习之前。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内容以近期发生在北京的重特大案件和具有典型现场分析重建意义的案例为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结合各种痕迹物证的综合运用,突出现场分析与重建的思路与方法。专家授课的案例每年都在更新,及时反映了犯罪手段变化情况,实用的现场勘查和物证运用新技术的运用情况,保证了教学内容的鲜活性。一线专家亲自参与课内的实训,布置模拟现场、指导现场勘验与案卷制作、评审学生的分析汇报、最后进行点评,对学生现场勘查能力的提升效果显著。
4 通过专门实践教学模块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刑事科学技术是应用学科,因此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在应用上下功夫。刑事科学技术三大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教学中设置相应的专项实训进行强化培养。
现场勘查能力可以借鉴公安部近年来组织的全国模拟杀人案件现场和盗窃案件现场勘查考核的模式,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实训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犯罪现场勘查取证中现场保护与防护能力,现场物证的发现、显现和提取的能力,物证快速筛查能力,现场信息查询能力,现场分析与重建中现场物证和信息的分析能力,可视化表达技术的应用能力,杀人、爆炸、枪击等重特大案(事)件的现场重建技术的应用能力等。
检验鉴定能力可以采用公安部与中国合格评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司法鉴定机构检验鉴定能力验证的模式与资料,组织学生开展指纹鉴定、足迹鉴定、笔迹鉴定、印章印文鉴定、图像技术检验等常规物证检验鉴定实训。从物证鉴定的受理、确认、检验鉴定到鉴定文书的制作进行强化训练。
刑事信息应用能力需要建设相关的教学系统。至少应包括犯罪现场勘查综合系统、指掌纹采集与自动识别系统、鞋底花纹识别系统等。强化学生物证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违法犯罪人员信息采集与管理的能力、现场信息采集与比对能力、信息研判与深度挖掘的能力。掌握物证检验和同一认定中各类物证的特点与特征的识别与比对技术、物证标样数据库的建库与检索技术、微量物证与痕量物证的检验技术和物证溯源技术等。
5 结语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面向公安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一项涉及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突出特色,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优秀人才。
[1] 肖云飞.公安高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8.
[2] 满勤,冯永平.公安院校刑事技术实验课分层次教学法研究[J].公安学刊,2007(3).
[3] 赵幼鸣,林少菊,欧三任.刑事科学技术教学中校内实训环节的改革[J].公安教育,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