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跨文化角度谈英语习语翻译*

2010-02-09

关键词:习语归化异化

韩 玮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

从跨文化角度谈英语习语翻译*

韩 玮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

翻译时既涉及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又涉及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把握好正确的翻译方法,是译好特定语境中的英语习语的关键。若从跨文化的角度,用归化和异化策略来解决习语这一特殊语言的翻译难题,既可求其易解,又可保存原作的风姿,准确地阐述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使译文达到与原文最贴近的程度,使翻译效果达到对等与和谐。

英语习语;跨文化角度;归化;异化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内容变成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内容的过程和结果。由于大部分的习语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有的意思一目了然,有的有多层意思,翻译时必须考虑文化因素。我国学者常晨光在McCarthy对英语习语定义的基础上提出:英语习语是一种在语音、词法和句法上形式相对固定的、习惯运用的多词表达方式。英语习语不仅是英语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反映英语国家民族思想方式的语言现象,因此英语习语通常是翻译中的难点。

翻译习语与其他译文一样,翻译的过程必须时时遵守“忠实”,“忠实”原文中习语的内容意旨和风格效果,而不是习语的语言表达形态。在探究译文的“信、达、雅”时,如果译者忽略了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在跨文化的环境中相同的习语可以产生多层次的含义,或不同的习语又可赋有相近的含义,就谈不到忠实于原文。王佐良先生说过:“翻译工作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译者在翻译习语的时候不仅要忠实地传达原文的语言意义,还要准确地阐述原文的文化内涵。通过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尽可能地保持原文与译文的等效或等值,使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如出一辙或大致相同的感受。翻译的归化和异化(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sation)两个术语是由美国学者L.维纽蒂(L.Venuti)最早提出的。在翻译时,译者应该根据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尽可能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接近读者;同时也不扰乱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接近作者,使译文达到与原文最贴近的程度。

1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思维特征

在英语中,习语具有特殊和重要的作用。在语言交流中,习语的使用比较普遍;习语比任何一种英语表达形式更具有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更能体现英语民族的思维特征。汪福祥教授说:英语习语不但是反映英美文化,体现英美人思想方式的重要的语言现象,也是英美人进行思想表达和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

1.1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英语习语受特定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观。从横向关系来看,英语习语表现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等。例如“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和“All roads lead to Rome”(殊途同归)表现了在公元三、四世纪罗马帝国的深远影响。“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则来源于《圣经·旧约》。“pound of flesh”(合法不合理的要求)出自于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由于英国的地理环境,英语中有大量与海洋和水运事业有关的习语,如“go with the stream”(随波逐流);“drink like a fish”(一醉方休)等。英语中极大部分习语都不同程度折射出文化因素,蕴涵着深刻的文化积淀。

从纵向关系上讲,英语习语蕴涵的文化意义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即表层、中层和深层。英语习语传递的表层文化意义属于物质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体现在服饰、饮食、建筑和用具等方面,如“lose one’s shirt”(输得精光);“Don’t quarrel with your bread and butter.”(你可不要砸自己的饭碗啊)。英语习语表现的中层文化主要是制度文化,包括制度、法规、风俗习惯等,如“hard line posture”(强硬路线);“the shadow cabinet”(影子内阁)。英语习语中蕴涵的深层文化指精神文化,通过人们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方式,包括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和宗教信仰等,如:“a survival of the fittest”(优胜劣汰)“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等。可以说英语习语是英语民族文化内涵最集中的部分,蕴涵丰富的文化意义。

1.2 英语习语的民族思维特征

马克思曾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思维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思维成果也要依赖语言来表现。英语习语最能体现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征。比如“白色”在英美人的观念里代表“褒义”比较多:“a white lie”(无害的谎言);“a white man”(好人)等。语言结构的特点是与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顺序的特点相一致的。一些英语习语的结构特点反映了英语民族与我们汉民族在思维方式和思维顺序上的差异,如:“land and water”(水陆);“vice and crime”(罪恶);“food and drink”(饮食);“from north to south”(从南到北)。

思维与文化密切相关,思维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集中体现。思维方式体现文化的所有领域: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交际文化。英语习语的主要特征就是折射本民族各个层面的文化现象,从英语习语反映的文化现象中,我们能看到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征。

2 英、汉习语中文化之异同

2.1 中西文化差异

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语言的差异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的差异,决定了中西各具民族特点的文化,从而决定了受不同文化熏陶的人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而英、汉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它们承载着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且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在翻译英语习语时,需考虑中西文化差异,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和处理。王佐良先生曾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尤其是习语的翻译。

例如:英、汉两种语言分别用 horse(马)和ox(牛)这两个不同动物形象来生动地表达同一语义。汉语说“吹牛”,英语说“talk horse”;“牛饮”译成英语是“drink like a horse”;“老黄牛”英语是“work like a horse”等。可见中国人对牛在耕作时的倔犟脾气深有体会,而英国人对马的倔犟也早已领教。“牛喻”“马喻”特有的文化内涵,正是生产方式差异的具体写照。了解历史背景的不同,就很容易理解和翻译带有鲜明历史烙印的汉、英表达了。

2.2 中西文化中的相似

由于人类具有社会性,世界上任何人群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民族、社团进行直接的或者是间接的交往。文化不可能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型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彼此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沟通,互相传授,也互相同化,这就是文化融合现象。文化差异的导入和相互影响产生了潜移默化的融合。各民族与各社团的文化互补、交流推动了世界文化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各民族文化本身也不可避免地受这种融合的影响。人类社会的共性,如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使得一些说法在内涵、语法功能及其出处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英语中“to burn one’s boat”与汉语中的“破釜沉舟”如出一辄。相传古罗马恺撒出征时,渡河后烧船只,士兵们没有退路了;“破釜沉舟”说的是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沉舟。又如“walls have ears”出自性格多疑的凯瑟琳女王在卢浮宫建造的一些特别的墙,在一间房子里说话在另一间能听得很清楚。汉语中的“隔墙有耳”出自《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看来中外人都认为说话要小心才好。

3 英语习语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

一般来说,在文化传统上,对于民族特色较浓的作品,不宜全盘“归化”,而应还其本来面目。在文化传达上的“异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读者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得到真正的归化,也就是使读者把原语中译者所传达的异域视野经自身文化视野的过滤、对比、沉淀后引起视野的重新定位,在对比中做到对自身文化与原语文化的再认识,也就是在文化意义上实现真正的归化。由于习语文化特色的重要性,对其处理的恰当与否,决定了习语翻译是否成功。从中西文化差异这个角度,英语习语翻译的两个基本方法是归化与异化。

3.1 归化

归化是指采用民族主义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归化则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1]”尤金.A.奈达是归化理论的代表。奈达认为:“翻译作品应是动态对等的,无论是表达形式还是文化都应符合目的语规范。”归化翻译策略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直译。

在英语习语的翻译中,归化策略有两种原则,其一是在忠实原则下的归化,就是在语言层面注重翻译的艺术效果,翻译时寻找相同或效果相似的习语来翻译,促使达意准确。如:“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show the cloven hoof”(露出马脚)。其二是非忠实原则下的归化,就是在文化层面注重翻译的意识形态,使译语的表达既带有译者的主观情绪,又染上本民族文化的色彩,获得文化对等。如:“to shed crocodile tears”(猫哭老鼠);“lick sb’s boots”(拍马屁);“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as cool as cucumber”(非常冷静)。

3.2 异化

异化就是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1]”一般来说,在文化传达上,对于民族特色较浓的习语,不能全盘“归化”,给外国人穿上中国“旗袍”,而应还其本来面貌。美国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是异化理论的代表,他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即译作在风格和形式上应完全保留源语的特色,“不同于”目的语,且忽略目的语读者是否接受原语的文化意象。因此,译者无需为使目的语读者看懂译语而改变原文的文化意象。相反,译者应将源语文化“移植”于目的语文化中,让译者和读者直接理解和接受源语的文化。翻译的目的是推崇文化交流,是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源语的文化。在《红楼梦》的英译中,杨宪益先生用异化翻译理论,保留了源语的文化因素。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译文“Truly,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and bad luck befalls men overnight.[2]”杨先生直接将富含中国文化意象的词汇转化到英语中。“storm”和“luck”在汉语中就是“风云”和“祸福”,在英语中却失去了对等的含义,但为了保留源语的文化特点,采用了异化理论来处理文化想象,保留了源语的文化因素。

3.3 归化与异化的矛盾统一

在翻译理论中,异化和归化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但它们之间并不矛盾,可以同时为翻译习语时所使用。归化和异化各有各的用武之地,不应绝对地摈弃任何一方。当译者想介绍源语文化时,使用异化理论来保留源语文化特点;当译者打算适应目的语读者时,使用归化理论来满足目的语读者的要求。

不论是“异化”还是“归化”,两者的关系绝不是矛与盾的关系,而是各有所长,相互弥补,关键是译者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其实,在文化传达上,异化的最终目的为了使读者得到真正的归化,也就是使读者把原语中译者所传达的异域视野经过自身文化与原语的过滤、对比、沉淀后引起的重新定位,在对比中做到对自身文化与原语文化的再认识,在文化意义上实现真正的归化。

4 结束语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许多过去似乎无法沟通的或是无法翻译的东西现在能翻译了,跨文化交际翻译的可能性与可理解性早为翻译实践所证明。英语习语是英语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它集各种修辞手法为一体,更是浓缩的“文化”。对英语习语翻译时,对中西文化特色进行比较,尽可能做到既能保留原作的丰采,又能符合中国读者的口味。要做到这一点,在翻译过程中应视具体文化差异情况采取归化、异化手法 ,以便达到最佳效果。求同存异,不同民族文化在“异”的前提下,表现出若干“同”的成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些共性是文化之间进行沟通和翻译的基础,而这些个性正是该文化所包含的“异”,体现文化的多样性。把一种文化及语言中心信息以几乎保持其本来面目的方式贡献给另一种文化和语言,丰富了源语言和目的语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这也正是翻译的重要目的。

[1]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走向异化[J].北京:中国翻译,2002(1):41-43.

[2]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2000(2):50-51.

[3]Chitra Fernando.Idioms and idiomaticit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4]Jennifer Seidl.English Idioms and How to Use The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5]Claire Kramsch.Language and Cul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6]常晨光.英语习语与人际意义[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7]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G]//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9]刘川,段跃萍.跨文化差异与词汇翻译[J].中国翻译,1996(1):91-92.

[10]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1]彭庆华.英语习语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2]汪福祥.现代英语妙语语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1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14]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中国翻译,1999(3):88-90.

[15]朱耀先.谈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7(4):56-58.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from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HAN Wei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030051,China)

Different cultures and expressions of language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ile the idioms are translat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the strategie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sation can be used in order to make the translation close to the original text.

idioms;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domestication;foreignisation

H059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0.06.025

1673-1646(2010)06-0094-03

2010-04-17

韩 玮(1983-),女,硕士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习语归化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