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的理论意义*

2010-02-09班惠英

关键词:宗教观恩格斯消极

班惠英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

论中国共产党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的理论意义*

班惠英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一方面,它是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念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分析宗教问题的基本方法,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是阶级社会里的上层建筑的观点,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双重作用的观点;另一方面,它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大创新,它科学分析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真实含义,突出了宗教的积极作用,强调多纬度、全方位地分析和对待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宗教;社会作用;理论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下,基于宗教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事实,借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宗教工作的实践,结合中国现阶段宗教和宗教工作状况形成了对宗教的社会作用的科学认识。宗教对社会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宗教的积极作用将更加明显和重要,消极作用将会长期存在,甚至在一些外界因素的刺激下,还有加剧的可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规避的宗教消极作用。这一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

1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分析宗教问题的基本方法,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是阶级社会里的上层建筑的观点,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有双重作用的观点等。

1.1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分析宗教问题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主张要历史地、辨证地看问题,坚持用历史的、辨证的方法考察宗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宗教本身既无本质也无王国……如他真的想谈宗教的‘本质’而只有到宗教的每个发展阶段的现成物质世界中去寻找这个本质。[1]”在这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是在谈宗教的本质,而是在研究宗教本质的方法。也就是说,要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及其时代氛围中考察宗教,在运动、发展和变化中把握宗教,特别是要深入到其所赖以生存的世俗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中。事实上,这不仅是揭示宗教本质的科学方法,也是客观分析宗教社会作用的方法。

中国共产党也运用这种方法认识宗教社会作用。民主革命时期,各种宗教都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中国共产党对各种宗教在社会所起的消极作用必然认识更多一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宗教存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政治面貌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宗教已经成为“个人的私事”,成为个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中国共产党开始对宗教的积极作用有了更多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政策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宗教得到稳步的发展。宗教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中国共产党更为科学、理性地审视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的新变化,重新认识了宗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作用。

1.2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是阶级社会里的上层建筑的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把宗教视为维护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这意味着宗教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引进阶级分析的观点对宗教和宗教界做了分析,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全面地剖析了宗教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作用。

李维汉就曾指出:“我国宗教界,在解放以前,就其中上层而言,一部分同帝国主义相联系,其中有些人就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另一部分同封建势力有密切联系,有不少人本身就是封建地主、农奴主,或者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还有一部分是同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相联系的……但是,旧社会里,宗教大都掌握在宗教界上层的两部分人手中。[2]”解放前,由这些人掌握的宗教、由这些人组织的宗教活动、由这些人传播的宗教教义是绝对不会为广大人民大众服务的,它的服务对象只能是统治阶级。

同样当外国殖民主义者的炮火叩开中国大门后,宗教逐渐成为他们侵华的有力工具,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近代历史,深刻认识到宗教对于侵略者而言,起到了暴力和武器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对遭受侵略的国家而言,虽然它能给落后的国家带来先进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开发了当地人民的民智,但是他更大程度上是帝国主义者侵略的急先锋,最终目的只是帮助帝国主义者从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取最大利益。

1.3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双重作用的理论观点

由于所处的时代和所面临的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论述往往集中在消极性方面。但他们也没有忽视宗教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肯定宗教在人类文明早期的进步作用以及基督教早期的进步作用,马克思还将宗教看成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进一步肯定了宗教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双重作用的认识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述。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积极作用的最初认识,就是借用了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提出的“宗教外衣论”。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对宗教社会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也清楚地认识到了宗教在现阶段中的积极作用。此外,中国共产党也从未忽略过宗教的消极作用。纵观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识历程,不难发现,除去左倾思想盛行的时期,在其余各个历史时期中,中国共产党无一例外地认识到宗教社会作用的双重性。只不过在不同时期,对宗教社会作用的积极性、消极性的认识侧重点不同。2001年12月10日,江泽民在全国宗教会议上正式提出:“我国宗教的社会作用仍然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还会受到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和国际上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3]”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宗教作用“双重性”的思想,标志我党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识成熟起来。

2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识既还原了马克思主义宗教价值观中的一些历史性论断的本来面目,又结合我国宗教实际进行了理论创新。

2.1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双重作用的阐述,还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一些历史性论断

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指出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4]。列宁将其视为“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5]。长期以来,我们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当作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本质作用的科学揭示,不加分析、不分时代和条件地套用,以至于造成对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的混乱理解。中国共产党科学分析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真实含义,使得对这一论断的认识更加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也就是说,“鸦片”不过是宗教在阶级社会里所起作用的形象比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论述还很多,比如宗教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意识形态。这些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基于当时的历史情势作出的历史性判断,表达了他们对阶级社会的批判。不可否认,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应该看到,宗教是具体地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它对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不同时期不同的教派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马克思经典作家没有经历的。对此,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宗教社会作用认识的精神实质,打破对个别词句的局限性理解,坚持历史的、辨证的观点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对宗教双重作用的阐述,还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这些历史性论断。

2.2 突出宗教的积极作用是宗教自身蕴含的潜能

客观来讲,很长时期里,中国共产党是通过宗教信徒和宗教团体的政治表现来估量宗教的作用的,但宗教界人士的社会作用并不一定完全等同于宗教的作用。“允许宗教信仰自由是一件事,邀请宗教界民主人士参加政协或各界代表会是另一件事,后者是以政治为标准的,不管他是牧师还是和尚。[6]”基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宗教界人士的政治表现和社会作用同宗教信仰分开来分析。在宗教批判为主流的年代,党很少去探究宗教教义、宗教信仰是否有积极的取向。周恩来曾提出:“宗教在教义上有某些积极作用,对民族关系也可以起到推动作用。[6]”不过,这个观点在当时并没有继续展开。直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利用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7],对宗教积极作用的考察才脱离“宗教外衣”和“派生作用”的思路,也就是说宗教的积极作用有了质的规定性。这对传统的从总体上否定宗教的观念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和创新。

2.3 强调多纬度、全方位地分析和对待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所处的时代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日益激化的时代。他们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领导无产阶级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因此他们对宗教在社会作用上的认识主要从政治角度出发,而且他们主张通过消灭剥削制度以消解宗教的消极作用。起初,中国共产党由于革命的需要也是从政治角度来认识宗教社会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宗教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作用,注重宗教本身具有发挥积极作用的潜能。因此制定适当的宗教政策,引导宗教界积极探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宗教的消极作用贯穿在宗教发展的整个历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而且现阶段还潜存着一些激发宗教消极作用的因素。因此,中国共产党不忽视宗教的消极作用,也不为了避免消极作用而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强制消灭宗教,而是将行政手段和法制手段相结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以此来规避宗教的消极作用。多纬度、全方位地认识和对待宗教社会作用,特别是结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分析,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使之更加系统、完善。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70.

[2]李维汉.统一战线问题和民族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645-646.

[3]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7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5]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

[6]周恩来.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73-174,308.

[7]江泽民.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255.

O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Cognition of the Social

BAN Huiyi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zation,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030051,China)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cognition of the social effect of religion,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xist view of religion,is theoretically significant.On one hand,it is a scientific system which inherits the Marxist view of religion.It inherits the basic methods with which Marxism analyzes religious issues,the view that religion is the superstructure in class society and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ual role of religion.On the other hand,it is the major innovation for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m.It scientifically analyzes the real meaning of “Religion is people’s opium",highlights the positive role of religion and stresses the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role of religion in society from all side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ocial effect;religion;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D261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0.06.007

1673-1646(2010)06-0028-03

2010-03-25

班惠英(1982-),女,讲师,硕士,从事专业:中共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宗教观恩格斯消极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波特小说中矛盾的宗教观
析哈贝马斯的“内在超越”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