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

2010-02-09吴伟花

关键词:心理健康理念生命

吴伟花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

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

吴伟花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的真义,准确地把握了教育与人的生命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内容,与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高校生命教育实施的对策,在具体操作上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实施的途径问题,另一个是实施的方法问题。基本的实施途径包括利用日常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基本的实施方法包括理念辨析、亲身体验和付诸行动。

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途径;实施方法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在教育的不同阶段,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主要源于这一理念符合了教育的真义。因为,教育在实质上,就是对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的重视和呵护。我们知道,人的自然属性或社会属性的生命,健康与上进与否,都与人类教育活动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教育赋予了人各种层次上的生命意义。高等教育领域的教育活动与生命教育的关系,显然更需要我们关注。

1 生命教育问题的提出

生命教育理念,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反思战争问题、社会问题及死亡问题的后续产物。有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是美国大学死亡教育的自然延续[1]。生命教育理念,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于美国;70年代,明确于澳大利亚;90年代,台湾开始设置课程,后我国引入。生命教育理念被引入我国后,首先在中小学得以推行,2004年12月,辽宁省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以此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2005年5月,上海市将“生命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着手构建12年一贯的中小学生命教育科学体系[2]。我国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及相关研究,直到近21世纪中期才开始,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地探讨。在我国,生命教育理念进入高校,相对于中小学来说,稍晚一些。这一现象,整体上反映了教育理念变革,基础教育领域活跃于高等教育领域的客观事实。

2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涵义

2.1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内容

生命教育的根本意义,无论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总体上是一致的;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其哲学渊源来自生命哲学和人本主义。目前,对生命教育的归属认识,有生活教育、全人教育和道德教育之分;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取向认识,有身心健康、生死、伦理、宗教和社会之别。我们比较赞同冯建军教授的认识,他认为:“从实施生命教育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或者说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3]”这一解读反映了,生命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内容,不可能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更不可能等同于教育自身。我们知道,高校的教育对象群体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决定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绝不会完全等同于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内容。简单地说,高校生命教育内容涉及生命意识教育、责任与奉献意识教育、逆境和死亡意识教育及和谐意识教育[4],这些教育内容全部指向了学生自己。

2.2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生命教育以人的生命为对象,强调我们对于生命的珍惜、尊重和重视,它是对轻视、践踏和蔑视生命的丑陋现象的回击。这样的宣扬,在战争刚刚结束的年代需要,在今天的一切工具化时代同样需要。尤其对于我们这个具有漫长封建历史的国度来说,学校教育使学生能够看清生命的意义,积极捍卫和保护生命的价值,所具有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国生命教育能够蓬勃发展的现实根源。在现实生活中,德育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几乎所有与人的精神方面有关的内容,除却智力发展外,都可以包括在德育之内。显然,生命教育与人的智力发展没有关系,但与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又因为生命教育专指我们对于生命的态度和看法,所以,生命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但生命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德育,德育的内容远远大于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虽然也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那是站在生命立场之上而言的,对于除此之外的,更为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个人品性的培养包括在内,而这些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生命教育的确可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的突破口,但不可能也不应成为德育的代替品[5]。当今高校德育工作,生命教育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且由于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及近年来接连出现的突发性轻生等事件,应成为重中之重。

2.3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补充

大学生生命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培养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劝解学生不要戕害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而应给予保护,继而探索生命的价值。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重视对生命的呵护,在这一点上,二者具有同一性,只是入手的角度不同。当然,心理健康教育包括的内容远远不止于此,它基本上维护了学生的所有常态心理,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面对自己所遭遇的各种人生问题。如果说,注重生命质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追求;那么对于生命教育来说,却是唯一追求。也就是说,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而后者涵盖了更为丰富的内容[6]。正是由于具有如此密切的联系,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通道,利用其内容及形式,对大学生从心理层面进行生命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可以在生命教育的基础上,加深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辅导。

我们要强调的是,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并列存在的教育内容,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却不能相互替代。我们强调生命教育,不能以放弃或搁置心理健康教育为代价,因为生命教育远远不能涵盖,维护人的正常心态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把生命教育的内容简单地加入,以此取代专门形式的生命教育。总之,在心理健康视野下构建高校生命教育,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7]。

3 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的对策

在全面理解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理念之后,我们就可以考虑其实施问题。一种教育内容的实施,就过程来说,主要涉及实施的两个方面,一是实施的途径问题,另一是实施的方法问题。途径指的是大的方向,与事物发展的规律相联系,实施的途径指的就是实施的大的方略,具有指导和规划意义;方法指的是小的操作,与事物的实际运行有关,实施的方法指的是实施的具体的办法,具有指示和规范意义。接下来,我们将依次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从途径和方法两个层次,进行深入的论证。

3.1 教育途径

1)充分利用日常教学活动,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高校教育活动,无论面对何种教育内容,日常教学都是其主要手段。因为日常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在高校也不例外。从而,大学生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一途径。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日常学习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内容,生命教育所涉及到的种种生命意义和价值,大都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紧密相关。对于教师来说,日常教学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内容,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与教师教学是无法分开的。我们知道,任何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都需要相对漫长的时间,也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渗透,生命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就需要教师大力利用日常教学活动,使生命教育渗透其中,这一途径与德育有相似之处。另外,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或者需要着重进行生命教育的学校,我们甚至可以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的设置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目前,大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现实,的确需要我们专门设置生命教育课程,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现实情况的要求。大学生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寻,放在生命意义的背景之下,会形成更根本性的认识,这一点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不容忽视。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会遭遇各种更为复杂的人生问题,生命教育是他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和探索生命的最佳储备,能够使他们在人生的历练中提升生命的意义。

2)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建立校园生命教育环境

生命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有效的作用发挥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高校而言,校园生命教育环境的形成,在大力加强日常教学之外,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社团的作用。学校社团是班集体之外的最大群体组织,社团具有班集体不可比拟的灵活性和丰富性。高校生命教育需要依托各种学生社团,营造立体的生命教育环境。学生社团多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自愿的原则组成,在这一氛围内,各成员与生命有关的内容,体验得更为深刻,也更为自觉。事实上,有不少学生,正是在学校社团中,才领悟了重视生存能力提高、探索生命意义和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目标。大学学校社团蓬勃发展的现状,也客观上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走上正确发展的道路。学校社团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对于每一个成员来说,都是体验生命乐趣的重要纽带。我们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注入学校社团,既能发挥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补充日常教学活动的不足。从而,高校生命教育活动占领学校社团的领地,比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更为便利的优势,因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热情是大学生最为高涨的情感之一,这是由大学生在人生阶段中的重要位置决定的。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强化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不能仅仅限于学校内部的狭小空间,必需走出校园,搞好社会活动。大学生生命教育已不是以人生的某一阶段为界,而是对过去生命轨迹的归纳和总结,对未来整个人生历程的思考。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特殊群体,其生命教育的场所应该扩大到社会领域,为他们明天进入社会,再次修正对生命的理解做好铺垫[8]。可以说,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是在社会领域完成的,而不是在相对单纯的学校领域,这既与大学生的年龄有关,又与学校领域的单一性有关。我们对自身生命意义的理解,离不开对他人生命意义的解读,同样离不开对社会现实环境的认识。而这些后继的解读和认识,其基础在于高校生命教育。为了顺利地实现高校生命教育的意义,我们需要搞好社会活动,强化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事实上更重要的是,强化他们对生命自身的理解,为今后确立正确的生命观及人生观,打下坚实和科学的基础。总而言之,社会活动这一途径,是对高校校内生命教育途而的重要补充,对大学生的冲击及启迪作用,也更为强烈和深刻,我们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必须在意识上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认真对待它的实际运行,只有这样才不会与校内生命教育活动产生矛盾,使大学生不知何去何从,失去生命教育的价值。

3.2 教育方法

1)通过理念辨析,提高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指出了实施的大概路径,我们无论采取那一种路径,都需要运用具体的方法。理念辨析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我国引入生命教育理念的时间并不是太长,许多基本的问题还在探索之中。因此,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辨析,尤为必要,否则不能确保学生正确地理解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意义。生命教育理念引入我国后,首先在中小学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也较为成熟。可是,在高校阶段还没有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架构,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对中小学架构的模仿,这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并不十分恰当,因为,大学生和中小学生所处的阶段与面临的人生问题,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及自身独特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知为行之纲,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理念的辨析,容易使学生在辨析中,明晰各自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态度和情感,多元的生命意义解析是当今高校生命教育的常态。高校生命教育不会也不应该只有一种内容和模式,针对不同的高校及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应采取灵活的教育形式,但无论我们采取何种形式,对生命教育理念进行辨析,将是首当其冲的方法之一。

2)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感受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亲生体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仅仅在理念上进行辨析,是无法实际体会其真义的,唯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使大学生深切感受生命的可贵与脆弱,才能使大学生明白保护生命安全和提升生命质量的价值所在。亲身体验不是简单的实际参与,它需要在某种学科或价值观的关照之下进行。有的学者提出,在生命美学的关照下展开生命教育,“让学生体验自己生命的力量,体验自己生命中不断向上的驱力和冲动,体验自身生命独特的美,并促使学生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具有一定哲学意蕴的生命美学”[9]。这样的认识是值得借鉴的,与我们的研究不谋而合。在高校生命教育的实践中,之所以出现体验效果不好的情况,其基本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对学生的体验,事先进行学科或价值观关照指导,致使体验变得琐碎和凌乱,虽然主题明确,但感受却不深刻。亲身体验的另一个环节是反思,就是体验之后对感受的深入分析,结合学生目前的实际认识和感受,对应性地对体验前后的变化,做出理性的原因分性和性质确定。

3)通过付诸行动,促进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实践

我们知道,生命教育理念辨析的方法,解决了生命教育的认识问题;生命教育亲身体验的方法,解决了生命教育的情感问题。接下来,我们就需要考虑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最后一种基本方法:付诸行动。一种教育理念的成功,终将需要落实到受教育者的实际行动中。对大学生而言,生命教育的成功,不仅意味着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和感受,而且意味着以这种认识和感受指导自己的行动,从此爱人爱己。爱人,是对他人生命的保护和尊重;爱己,是对自身生命的珍惜和呵护;爱人爱己,其终极意义是对一切生命价值的保护。从而,对于高校生命教育,关键的一步是采取鼓励行动,提供行动场景,使大学生走进生命的世界,去爱人爱己。有的学校更是“将危机转化为生命教育的契机”,因为“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部分”,“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实践领域,也是教育的价值追求。让这次危机成为生命教育发展的契机,把生命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中,让我们的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的质量,拥有一个美好而有意义的人生。[10]”

[1]石艳华.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6):72.

[2]李高峰.国内生命教育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论坛,2009(2):74-75.

[3]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26.

[4]黄志强,石青林.试论中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4):60-61.

[5]舒媛媛.生命教育:高校德育的新维向[J].教育旬刊,2009(9):98.

[6]单常艳,王俊光.高校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54-55.

[7]刘冬兰.心理健康视野下高校生命教育的构想[J].中国教育导刊,2009(11):5.

[8]田蓉.生命教育中的现代教育观[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4):33-35.

[9]张朝霞,巢传宣.生命美学关照下的生命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08(8):16.

[10]董红亚.将危机转化为生命教育的契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16-18.

On Lif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U Weihua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030051,China)

As a new notion for education,life education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ue meaning of education,and grasps the inner affilia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life.Being a particular content of education,life education hold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moral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life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demands two aspects,one is 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and the other is the method to implement.In this paper,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ways of implementation of life education,including motivating the students’subjectivity through daily teaching activity and making a full use of social sources,and the method to implement life education,including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no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life education.

lif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ways of implementation;methods of implementation

G645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0.06.004

1673-1646(2010)06-0016-04

2010-05-04

2010年度中北大学校级重点课题:高校生命观教育的实施问题研究(2010Y015)

吴伟花(1975-),女,讲师,硕士,从事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理念生命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