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游补》对明末世风的揭露与讽刺*

2010-02-09廖高会

关键词:秦桧西游记

王 通,林 红,廖高会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

《西游补》对明末世风的揭露与讽刺*

王 通,林 红,廖高会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

《西游补》是《西游记》续书中的佼佼者,为明末学者董说所著。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悟空的种种奇幻见闻,利用多种创作手法,笔锋触及明中后期的皇帝和奸佞臣子,同时,对明代科举制度、明末人欲横流的世风也进行了大胆揭露和讽刺,表现出了知识分子特有的政治敏锐感和社会责任感。

《西游补》;明末世风;科举制度;奸佞臣子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广受欢迎,使得明末神魔小说一度盛行。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好多续书及仿作,其中较著名的有《续西游记》、《后西游记》、《西游补》等。但《续西游记》和《后西游记》无论从内容结构、思想艺术,都难脱窠臼,始终无法与《西游记》并肩。前人所言“《后西游记》虽然不能比美于前,然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若《续西游》,则成狗尾。[1]”

在三部续书中,唯《西游补》与众不同。《西游补》为明末学者董说(1620-1686)所著,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很多关注。小说写唐僧师徒过火焰山之后,孙悟空被鲭鱼精所迷,在时空颠倒中的奇幻经历,扑朔迷离,寓意颇深。鲁迅称赞说:“惟其造事遣词,则丰赡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以俳谐,亦常俊艳,殊非同时手作敢望也。[2]”作品构思奇特,变幻莫测,上下古今,熔于一炉,似真似假,如梦如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对历史的反思、人生的感叹、现实的批判之中,尽情抒发了胸中的垒块,并表达了对‘情’的理性思考”[3]。

《西游补》对明末世风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与揭露,如最高统治者皇帝的醉生梦死、科举制度的催残人性、儒林众生的虚伪无能、奸佞小人的龌龊卑鄙,明末社会的人欲横流等,表现出对国家命运极度关注的社会责任感。

1 揭露讽刺帝王的醉生梦死

明朝自嘉靖后的每个皇帝几乎都淫欲无度,奢侈放纵。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足有四十年躺在床上抽大烟,如《西游补》中说的:“皇帝也眠,宰相也眠,绿玉殿如今变成眠仙阁哩!”从皇帝到群臣,对国事都懒于问津,其中的揭露与讽刺不言而喻。明光宗贪恋女色,一夜连幸数人,支离床褥,在服用李可灼所进红丸后一命归西,在位仅二十九天。这在《西游补》中也有影射,作者借悟空所想揭露道:“……若是一月一个皇帝,不消四年,三十八个都换到了。”明熹宗每日声色犬马,歌舞升平,《西游补》中借扫地宫人之口揭露出当时皇帝荒淫无耻、不理国事的生活:

一个醉天子,面上血红,头儿摇摇,脚儿斜斜,舌儿嗒嗒,不管三七廿一,二七十四,一横横在徐夫人的身上。倾国夫人又慌忙坐定,做了一个雪花肉榻,枕了天子的脚跟。又有徐夫人身边一个绣女忒有情兴,登时摘一朵海木香,嘻嘻而笑,走到徐夫人背后,轻轻插在天子头上,做个‘醉花天子’模样。这等快活,果然人间蓬岛!

第二回中,悟空突然发现西行路上又出现一座大唐城池,于是要见玉帝问个明白,却被告知灵霄宝殿已被人偷去,无天可上,以此来映射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明大厦将倾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西游补》对统治者的揭露讽刺虽篇幅不多,但却深刻有力,将明中后期皇帝不理朝政,不思进取,只顾享乐荒淫的生活揭露得入木三分。

2 对科举制度的揭露

科举取士是明代录取官员的唯一途径,文臣皆由科举而进,而科举考试的主要手段是八股文,八股文有刻板严格的规范和格式。到崇祯年间,八股文“只是做为科举士子人的应试手段和工具,在内容上,已由明初的多元选取,至明中期的程朱主流,进一步到明末的割裂经义,使得它原本具有的文体平正典雅的特点黯然失色,完全成了一具科举考试的僵尸。[4]”当时,刊刻范文也泛滥成灾,使得知识分子多不研究救国救民之学,而只在八股文中穷尽精力,造成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实践和治政理民的实际能力。清初顾炎武曾痛心疾首地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非但四百六十余人也![5]”对功名利禄的向往还使得科举考试黑暗无比、舞弊成风,使得好多有才之士均不屑于参加。《西游补》即成书于作者科考失败的第二年,于是作者将其对科举的愤恨一一写入书中。《西游补》写悟空误入青青世界后,进入万镜楼台后从“天字第一号”镜中看到当时的放榜情况,“只见镜里一人在那里放榜;榜文上写着:第一名廷对秀才柳春,第二名廷对秀才乌有,第三名廷对秀才高未明”。前三甲的名字就很有意思:柳春取其阴柔弱小;乌有指其子虚乌有;高未明暗指其高中原因不明。这不仅是对前三名秀才有名无实的辛辣揭露,更是对有眼无珠主考官和呆板黑暗的科举考试的莫大嘲笑。接着书中又描写了放榜时众秀才的表现,尽显各类儒生丑态,揭露了“一班无耳无目,无舌无鼻,无手无脚,无心无肺,无筋无骨,无血气”的美其名曰秀士者,却“百年只用一张纸,盖棺却无两句书”。只会写一些狗屁”纱帽文章”来沽名钓誉,但于国于家却无济于事的废人。

3 对奸佞的之臣的痛恨与揭露

《西游补》成书于崇祯末年,明王朝已风雨飘摇。“群臣皆背公营私,一日甚一日,外患愈逼,党局愈多,虽其持论,互有短长,大抵所谓小人,皆真小人,而所谓君子,则未必真君子……百官不知职守,但知苛刻,虽以烈皇帝之忧勤,而不能挽江河于日下也”[6]。所以,书中对那些变节投降、置国家命运于不顾的官僚深恶痛绝。在第九回让悟空在未来世界化身阎王,拷打审问秦桧,来表达对奸佞之臣的无比痛恨。

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数不胜数,为什么行者单单要审秦桧呢?这是因为“宋朝历史上金兵南下征战与清兵入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从明末到清朝建立的乱世时期里,清兵南侵的种种暴行与反映北宋末年社会的《水浒传》、《金瓶梅》等小说所描写的情形就有许多相似之处: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社会背景相似;北宋官竖童贯、明末阉人魏忠贤的专权擅政相似;北宋宋江、方腊起义与明末张献忠、李自成起义相似;北宋末年金人凭陵而致徽、钦二帝北狩与明朝末年清兵南侵而使国破家亡也极为相似”[7]。在《西游补》中,作者以宋比明,以极刑处罚秦桧来影射明季奸佞之臣,从而达到泄愤的目的。

在“秦桧百身难自赎,大圣一心归穆王”中,行者化身审阎王一节可谓是《西游补》中极为痛快淋漓的文字。“行者在阴司中审讯秦桧一节,作用便在于讽刺如魏忠贤及在崇祯十年间在作者故乡出现的如朱国侦、沈榷、温体仁等奸官”[8]。对秦桧辈的丑态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嘲笑。在书中把秦桧碓成细粉,变成百万蚂蚁,又用锯子锯成百片,用泰山压成泥屑,千刀万剐后又化成一杯血酒。

在这里作者用极强的想像力,极其怪诞的手法,极其残忍的手段来惩罚秦桧,表达了对奸佞之臣的无限愤恨。正如傅世怡先生所说的那样:“(董说)复体察斯时奸臣误国,忠良罢黜,而托诸行者,化作阎罗,审秦桧于幽冥,以泄千古不平之气耳”[9]。

4 对明末社会人欲横流的揭露与担忧

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人们崇尚金钱,再加上统治阶级纵情声色,使得“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生活靡然向奢,以俭为鄙”[10]。奢侈之风日甚一日,“风俗自淳而趋于薄也,犹江河之走下,而不可返也。[11]”

宋明理学束缚下的婚恋模式是以“理”窒“欲”,以“礼”来禁锢人们对精神之爱的追求,但在明中后期的思潮中,“心学”经王阳明和泰州学派进一步发展后,形成声势强烈的“主情”思潮与程朱理学抗衡。这种以弘扬个性、正视人欲为主要精神的“主情思潮”在明代思潮中影响很大,但其过度发展的后果是矫枉过正,于是,整个明末社会肉欲横流。如才子屠隆眠花伴柳患梅毒而死,对他的人品不但无损,反而被视为体面光彩的风流韵事。“实际上全社会对于淫荡,已到了毫不为羞耻的田地”[12]。

《西游补》的作者已意识到纵欲主义和颓废风气必然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在小说中,作者用“鲭”、“青”等字谐音“情”字,将“情”说成是“情”魔、“情”妖,而鲭鱼精自然也是“情欲”精的谐音。书中始终是鲭鱼(情欲)精迷惑心猿,第一回就说:“此一回书,鲭鱼扰乱,迷惑心猿,总见世界情缘,多是浮云梦幻。”同时又说:“《西游补》,情梦也。斩情魔,正要一刀两断”。在第十六回中,木叉让唐僧收鲭鱼精幻化的小和尚悟青(悟情)时说:“悟青虽是长老的第四个徒弟,却要排在悟空之下、悟能之上,凑成‘空青能净’四字。”明显的意思就是清空情欲,世界清净。因此,在整部书中,作者将”情”妖魔化、虚幻化,并要无情斩断,再现朗朗乾坤。表现了对当时世风浇薄、人欲横流的极度担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在《西游补》中,作者通过行者的所见所闻,对明末政治的昏聩、科举的毒害及主情思潮过度而导致的人欲横流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和讽刺,表现了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同时,面对此种状况,也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担忧与复杂的无奈。

[1]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400.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144-145.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61.

[4]王凯旋.明代科举制度考论[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5:130.

[5]黄汝成,栾保群,吕宗力,等.日知录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746.

[6]杨国祯,陈支平.明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90.

[7]高玉海.明清小说续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1-22.

[8]段启明.中国古典小说艺术鉴赏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98.

[9]傅世怡.西游补初探[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6:108.

[10]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等.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18.

[11]范濂.云间据目钞.笔记小说大观[M].南京: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110.

[12]李国文.明末淫风与文学浊流[J].文学自由谈,2003(6):20.

The Disclosure and Irony of the Moral Values in the Mid and Late Ming Dynasty in Continuat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WANG Tong,LIN Hong,LIAO Gaohui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030051,China)

Continuat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by Dong Shuo,a scholar in late Ming Dynasty,is among the best sequels ofJourney to the West.Through fantastic adventures of the Monkey King in the novel,the author courageously and ironically discloses the moral values of Ming Dynasty with a variety of writing techniques.The novel also attacks emperors of the mid and late Ming Dynasty and their crafty courtiers,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the sexual indulgence of that time,which shows the unique political sensitiv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scholars.

Continuat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the moral values;imperial examinations;crafty sycophant courtiers

G775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0.04.0015

1673-1646(2010)06-0059-03

2010-03-22

王 通(1976-),男,讲师,硕士,从事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秦桧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铁铸的秦桧跪像
油炸“秦桧”
西游记
无题
西游记
“大方向正确”下的国民性
“站起来”的秦桧
韩世忠为何没有被秦桧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