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海市崮山水库水质状况浅析

2010-01-31田仙言张少峰马小超

治淮 2010年12期
关键词:需氧量威海市排污口

田仙言 张 杰 张少峰 马小超

(山东省威海市水文水资源监测局 威海 264200)

威海市崮山水库水质状况浅析

田仙言 张 杰 张少峰 马小超

(山东省威海市水文水资源监测局 威海 264200)

崮山水库是威海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近年来由于流域内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大量增加,土地开发等原因,水库水质受到较大影响并出现了富营养化等问题。本文在对水库及其上游来水水质监测评价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水库水质污染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崮山水库 水质污染 对策

1 流域概况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北东南三面环海,西与烟台市接壤,总面积5698km2,其中市区面积769km2,辖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和环翠区。崮山水库位于环翠区五渚河下游,流域面积90.3km2,总库容2690万m3,兴利库容1500万m3,水库上游有小(一)型冶口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2座。崮山水库始建于1983年5月,1984年7月建成蓄水,主要承担威海市区生活及工业供水任务,设计日供水量2.5万m3,年供水量约800万~1000万m3,是威海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地。

2 流域内城市化发展状况

崮山水库流域包括温泉镇(66 km2)、崮山镇的一部分和羊亭镇的小部分。2005年根据《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城乡协调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调整市区城乡行政区划,将温泉、崮山等五镇撤镇并入城区。随着崮山水库流域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矿企业落户该流域。目前该流域内集中了40多家企业,涉及啤酒、地毯、木工机械、服装、电子、食品、皮革制品、建材、化工等。2009年流域内总人口约6万人,工农业总产值60亿元左右。

3 崮山水库及上游断面水质

3.1 水质监测站点布设

威海市水环境监测中心自2002年开始对崮山水库水质每月监测1次,对水库上游的西支流(温泉桥西)、东支流(温泉桥东)及流域内的冶口水库等3处断面每年分3次(5月、8月、11月)进行监测。2002~2007年对排入五渚河西支流的温泉1号沟(位于温泉立交桥下)排污口每年6个频次进行监测,2007年由于该排污口污水并入市污水管网,之后取消了该排污口的定期监测。

3.2 水质现状评价

3.2 .1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单指标评价法(最差的项目赋全权,又称一票否决法),以III类水标准值作为是否超标的判定值(I、II、III类水质定义为达标,IV、V、劣V类水质定义为超标)。

3.2 .2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2 .3 评价参数

根据当地水体特点,选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铅、锌、镉、砷、汞、氟化物、氰化物、六价铬、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挥发酚等共19项评价参数。

评价结果表明这四个断面的水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化学需氧量(COD)超标现象,其中温泉桥西断面水质较差,为V类水,崮山水库为IV类水(详见表1)。

3.3 水质趋势分析

3.3 .1 崮山水库上游温泉西断面水质状况

根据多年监测资料分析,温泉西段面水质评价类别一直是劣V类或V类水质,主要污染项目有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等。化学需氧量的含量每年都在30mg/L以上,2004年达到最大值38mg/L。2005年以来温泉西支流的污染项目没有明显变化趋势,该段面水质近年来并无有效改善。

3.3 .2 崮山水库水质趋势分析

在对崮山水库2002~2009年的5项水质参数(包括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进行趋势分析时发现,所有项目年均变化幅度都小于10%,变化不明显。

根据多年的监测资料分析,崮山水流水质评价类别一直是IV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有化学需氧量。从图1中可看出,汛期崮山水库的化学需氧量项目自2002~2009年处于波动状态,2006年呈现最低点,2006年至今化学需氧量浓度呈增大趋势。

3.3 .3 崮山水库富营养化分析

根据富营养状况指数评价结果,崮山水库水体有轻度富营养化。日本湖泊科学家研究指出,当湖(库)水的总氮和总磷的比值在10∶1~15∶1的范围时,藻类生长与氮、磷浓度存在直线相关关系,2009年崮山水库汛期氮磷比为38∶1;非汛期氮磷比为80∶1,从监测资料中可看出崮山水库汛期和非汛期总氮含量都远高于1mg/L,说明崮山水库营养物质总氮比较充足,富营养化程度主要依赖磷的含量。

表1 2009年崮山水库及上游断面水质监测情况

图1 2002.8~2009.8崮山水库降雨量、化学需氧量对照图

图2 2002 ~2009年温泉西断面5月、8月化学需氧量浓度对照图

图3 2002~2009年温泉西断面5月、8月氨氮浓度对照图

图4 2008~2010年崮山水库蓄水量、总氮含量对照图

4 城市化对崮山水库污染影响分析

4.1 面污染源的影响

水库上游流域城市化后,人口密集,路面硬化,工业企业增加,虽然在城市建设中已充分考虑废水集中处理,但日常产生的地表细小污垢以及生活、生产垃圾中的污染物,在降雨过程中随着径流直接汇集到水源地,造成水源地水体污染。一般来说,城市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来自三个方面:降水、地表和下水道系统,地表污染物是径流污染物的主要部分,污染物以各种形式积蓄在街道、排水沟和不透水路面上。威海市汛期的初期径流一般发生在5月份,由2002~2009年崮山水库上游温泉西断面5月和8月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比较(图2、图3)可见,该断面5月份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都比汛期8月份的监测数据偏大,说明初雨径流中携带污染物更加集中。

4.2 城市达标废污水排放的影响

多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强崮山水库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了保护崮山水库的水质,温泉镇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五渚河清淤和沿岸污水治理,对沿河100多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排污管网重新检查,同时采取封停排污口,实行排污口达标排放等措施。但根据2002~2009年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河道水质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虽然排入河道的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但并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超过了水体的纳污能力,该达标污水仍是本流域的主要污染源。此外,有个别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未运行,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中,造成水体污染。

4.3 生活污水、畜牧养殖废弃物污染

崮山水库流域内现有40余座村庄,2007年底环翠区环卫局在该镇所有自然村投放封闭型垃圾桶,接纳生活垃圾的同时,重点解决了失地自然村和企事业单位粪便排放和无害化处理问题。以上措施对减少河道污染、保护水源地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基本上自流排放,或沿地面小沟渠排放,大多数畜牧养殖废弃物不经处理,直接随雨水汇入河道,加之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造成的大量营养肥力流失,周围山林内土壤腐殖质中含氮较高等原因使水库中总氮含量偏高。从图4中可看出总氮含量与水库蓄水量存在相关趋势。2009年威海市汛期降雨偏少,水库蓄水明显减少,总氮含量也明显降低。

5 对策措施

5.1 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有关规划

城市规划和水资源规划是根据城市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客观规律,对城市建设做出的长期科学安排,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必须长期坚持。

5.2 继续加强水质监测

加强河道、水库和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做好水质污染规律和趋势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5.3 市政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加快流域内农村改造

随着农村生产和生活水平提高,不仅人均用水量增加,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和洗涤剂等日用品用量增加,畜牧生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也相应增加。虽然农村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量较少,但都暂时积存在河沟和土壤当中,最后都会随着地表、地下径流排放到河道。因此,应该大力提倡城市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延伸,建设污水截流池,将非汛期的地面污水纳入市政管网,有条件的中心村应该按照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加快改造建设。

5.4 降低人口密度,完善镇区城市用地结构

近年来,崮山水库流域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项目继续增加,为减少城市建设对崮山水库水源地水环境污染,根据有关规划应逐步搬迁温泉镇区工业企业,降低镇区人口密度;逐步搬迁温泉镇东部在崮山水库影响区内工业用地,调整完善镇区城市用地结构,加强植被保护与景观环境建设

猜你喜欢

需氧量威海市排污口
我国将于2023年完成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排污口排查
黄河口附近海域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烃分布及其关键控制环境因子分析
是“生”不是“牛”
地表水中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的相关性研究
My perspective on going global and acting local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新旧标准区别探讨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合理规划入河排污口布局 严格纳污总量控制
海边某碱渣场排污口环境影响分析
枣庄市2011年入河排污口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