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生态水位分析
2010-01-31杨国钰
杨国钰 陈 磊
(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蚌埠 233001)
骆马湖生态水位分析
杨国钰 陈 磊
(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蚌埠 233001)
本文介绍了骆马湖的基本情况,从自然生态保护、特有珍稀资源保护利用、南水北调东线调水、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新要求,研究分析了骆马湖合理的生态水位,旨在提高骆马湖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骆马湖 生态水位 分析
1 基本情况
骆马湖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介于北纬34°0′~34°14′,东经 118°6′~118°16′之间,地跨徐州、宿迁两市结合部12个乡镇。湖区北起堰头村圩堤,南至杨河滩(宿迁市)闸口,直线长27km余,西连中运河,东临马陵山南蘼-嶂山岭,平均宽13km,最大宽度20km。入湖河流主要为沂河与中运河,集水面积5.12万km2,出水分别由嶂山、皂河和六塘河节制闸下泄入新沂河、中运河、六塘河。
骆马湖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湖底高程20.0m(废黄河高程,下同),最低湖底高程19m,正常蓄水位23.0m,相应库容9亿m3,水面面积375km2。死水位20.5m,相应库容2.1亿m3。设计洪水位25.0m,相应库容15亿m3。校核洪水位26.0m,相应库容19亿m3。
骆马湖的水域基本上分为敞水区和浅水区,湖的中部和东南部为敞水区,湖区水深,风浪大,水生植物较稀少;湖西和西北部沿岸带水较浅,分布着大面积的芦苇草滩和大小不一的滩墩,生长着各类水生植物。
据调查,骆马湖有高等水生植物18种,隶属11科15属,主要有芦苇、马来眼子、狸藻、菱、藕、芡实等,绝大部分水面生物量能达到6kg/m2;骆马湖鱼类共有9科16属56种,以鲤科鱼类为主,有31种。
近年来水质监测表明,骆马湖湖心水质较好,为Ⅲ类水,其控制性指标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其他大部分指标均优于Ⅲ类。富营养化状况为中营养状态。
2 生态水位分析
骆马湖除具有防洪、灌溉功能外,还有自然生态保护、特有珍稀资源保护利用、输水调蓄等功能,骆马湖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作为资源、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合理的生态水位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资源永续利用、促进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自然生态保护
骆马湖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宿豫区境内,总面积6700hm2,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部分。核心区面积610hm2,占保护区面积9.1%,位于骆马湖西部,以芦苇湿地为重点。核心区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全的地方,也是珍稀濒危鸟类的集中分布地。该区严格禁止围网、围塘、采伐、狩猎、旅游等活动,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入内,让生态环境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更新和繁衍,保护其生物多样性,使之成为骆马湖湿地的“物种基因库”。缓冲区面积1350hm2,占保护区面积20.15%,位于核心区外围,是保护核心区的缓冲地带,包括原生湿地生态系统、次生湿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实验区面积4740hm2,占保护区面积70.75%,位于缓冲区外围,包括少量原生或次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在统一规划下进行引种、栽培、饲养、驯化珍稀动植物等实验。
骆马湖于1959年建成,为常年蓄水水库。骆马湖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5年8月,该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划分已充分考虑骆马湖近50年的水位涨落情况,因此将骆马湖正常蓄水位23.0m作为该自然保护区的合理生态水位是比较合适的。
2.2 特有珍稀资源保护利用
骆马湖常年水体清澈透明,水质较好,湖滩浅水密布芦苇和众多浮游生物,为鱼类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
骆马湖鱼类共有9科16属56种,以鲤科鱼类为主,有31种,这些鱼类在淡水鱼类分布中属华东区,其中鲢鱼、鳙鱼、长春鳊、翘嘴红鲌、三角鲂、银飘鱼等是我国特产的江河平原鱼类,主要经济鱼类有银鱼、鲤、鲫、鲌、鲢、赤眼鳟等17种,其中数骆马湖银鱼最负盛名,是骆马湖特有的珍稀资源,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骆马湖的银鱼原有4种,现以大银鱼和寡龄新银鱼占绝对优势种群。经济价值高和最具发展前景的当属大银鱼。因其产卵期内发出了黄瓜清香味,当地渔民又称其为黄瓜鱼。这些银鱼在生物学分类皆属硬骨鱼纲、鲑鱼目、银鱼科。大银鱼头部扁平,呈三角形,上颌骨有一列细齿,体形细长,通体透明,躯体腹部两侧有一行黑色斑点。骆马湖银鱼营养成分丰富。经专家科学化验测定,大银鱼体内含蛋白质86.8%,脂肪6.95%。在银鱼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非常理想,大银鱼氨基酸含量为48.73%。又因银鱼骨软无刺,可整体食用,无须开膛剖肚,故食用方便。银鱼还富有各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在我国古代就将其列为贡品,亦被现代食品专家誉为“水中人参”。
银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如轮虫、无节幼体和绿藻、隐藻等。银鱼适宜大、中型湖泊,大银鱼尤喜生长大量浮流生物的敞水生水体,对水位水深要求相对稳定为好。根据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过水性湖泊——骆马湖规模化养殖及生态渔业研究》一书论证,骆马湖适应轮虫、无节幼体和大型棱角类、桡足类水生动植物生长,这就为银鱼的繁衍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生态环境。骆马湖银鱼产量随水域面积的扩大而增加。
骆马湖水位面积关系见表1。
表1 骆马湖水位~面积关系表
骆马湖水位~面积关系见图1。
图1 骆马湖水位~面积关系图
从图1可以看出,骆马湖水面面积与水位基本呈线性关系,随着水位的抬高面积同比增加。骆马湖正常水位的确定是通过来水、用水的长系列水文资料调算后,得出的一个能实现的较为稳定的水位;同时达到正常水位时,水面面积达到375km2,敞水面积也相当可观。鉴于银鱼对水位水深要求相对稳定和银鱼产量随水域面积扩大而增加的要求,将骆马湖正常蓄水位23.0m作为骆马湖银鱼保护利用的合理生态水位是比较合适的。
2.3 南水北调东线
南水北调东线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基本任务是从长江下游取水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补充水源,与引黄和南水北调中线共同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这一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骆马湖是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线路上的重要湖泊之一,在调水过程中承担输水和调蓄作用。在进行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规划时,对作为输水和调蓄水库的骆马湖北调水位提出了控制要求(详见表2)。
表2 骆马湖北调控制水位表
由表2可知,保证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和调蓄要求的骆马湖生态水位为22.1~23.0m。
2.4 黄砂资源开发
骆马湖内储有优质黄砂资源,合法的黄砂开采使湖区内产生了主要用于采砂的航线,目前湖区内有两条航道部门规划建设认可的航线,即骆北航线和骆南航线。
骆北航线处于新沂水域境内,全长46.5km,规划为3级航道,目前正常水位下为6级航道。骆南航线在宿迁水域,位于皂河船闸上游引航道黄口入湖处至嶂山闸,全长20km,规划为3级航道,目前正常水位下为6级航道,骆南航线与京杭大运河在黄口相交汇。
为保证骆北航线和骆南航线达到6级航道的航行要求,骆马湖需维持正常水位23.0m。由此可见,骆马湖湖区内由资源开发派生的航线航行要求的生态水位为骆马湖正常水位。
同时必须要指出的是,资源开发以及派生的航运应在国家有关法规和南水北调东线水质要求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发展。如果资源开发以及派生的航运影响到水质保护,就适得其反了,也是生态保护所不允许的。
3 小结
骆马湖作为水库在当时以防洪、灌溉为主要需求的情况下确定的正常水位为23.0m。在目前由传统的农业和工程水利向生态资源水利转变的新形势下,需要从自然生态保护、特有珍稀资源保护利用、南水北调东线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对骆马湖合理的生态水位进行分析,通过上述分析,综合得出骆马湖合理生态水位与正常蓄水位相同,同为23.0m。通过科学的调度控制,维持合理的生态水位,可保护资源永续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