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役运动员转换过渡期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基于CBE 理论视角下的研究

2010-01-30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过渡期职业技能江苏省

王 进

(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江苏 南京 210014)

目前,我国在训优秀运动员约2.3万人,每年有3 000—6 000名专业运动员退役,有数字显示,每年有40%的退役运动员难以按时适当安置。

早在2002年8月,在国家体育总局等六部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中,把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培训作为退役安置的主要措施之一。《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退役运动员就业培训制度,加强对运动员的职业技术培训[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为运动员提供社会保障和就业培训”。

职业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后奥运会时代的来临,为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发挥退役运动员专业特长,实现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进一步做好江苏省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2]。本研究根据江苏省退役运动员对就业的需求,结合已开展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对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职业技能培训及其实施进行研究。在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对其实施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在充分发挥其体育技能优势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为其提供更多适合需要的职业技能指导和培训,从而为稳定优秀运动队的队伍和搞好队伍建设,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后备人才的资源保障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运动员职业培训资料,归纳分析职业培训特点,对相关观点进行整理提炼,为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职业技能培训及其实施规划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 问卷调查法

通过《江苏省退役运动员就业及职业技能培训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对江苏省田径、游泳、篮球等100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收回91份问卷。

1.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及Excel等软件对回收问卷进行数理统计,根据数据资料,得出相关结论。

1.4 专家访谈法

对江苏省体育界专家进行专访,针对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CBE的概念

能力本位教育CBE(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是一种职业教育思想[3]。其产生于二战时美国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在20世纪60年代被用于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又逐渐推广到欧洲、亚洲、澳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职业教育和培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能力本位教育强调以能力作为课程开发的中心,以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所传授的知识是为能力培训服务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CBE是指完成一定职业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完成一定职业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它直接对应的是与生产、技术、管理或与服务密切相关的“职业”[4]。这些“职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能够胜任一定职业任务。

2.2 职业能力的基本特征

2.2.1应用性(职业性) 职业能力培养以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侧重于各种基本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而且更多地表现为产业性特点,主要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等不同领域发挥作用。

2.2.2层次性(复合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素质日益向通用型、复合型靠拢,多领域的能力要求是现代职业发展的方向,职业能力也是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复合体。

2.2.3专门性(方向性) 专门性是针对一定职业的能力,离开了一定的职业方向,就谈不上职业能力的存在。能力的培养不能以单纯的专业技能训练为主,要注重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但也可以理解为职业能力的专门化、方向化。

2.2.4个体性(差异性) 是指职业能力的个体属性。对于不同的个体对象,既有能力指向目标的多样化差异,又有能力强弱和水平高低的随机性差异。

2.2.5可变性(动态性) 它有两重含义,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职业能力的内容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当人类开辟了新的生产领域时,新的能力也就随之产生,旧的能力也获得新的内容。二是个人一生的职业岗位不可能一成不变,岗位的变化使对个体的能力要求也随之迁徙,而且能力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处于一种不断发展、不断扩张的变化之中[5]。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人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6]。它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目标,设计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效果的一种思想与实践模式。

2.3 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2.3.1基本情况2009年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班从7月7日开始到8月15日结束共40天,报名学员100人,培训课程22门,授课教师20位。其中安排核心课程7门,包括演讲口才、人际关系、职业规划、心理调适、法律常识、营销与销售、目标管理;一般课程14门,包括诗词鉴赏、音乐鉴赏、投资理财、经济形势、应用文常识、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等;拓展训练两次;其他活动23次,包括班委竞选、足球比赛、卡拉OK比赛、周末舞会、农家乐、军营之旅、登山比赛、篮球赛、模拟面试、人才市场参观、企业参观等。

2.3.2指导思想在《省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优秀运动队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苏体人[2008]13号)、《江苏省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苏体人[2008]5号)、《江苏省优秀运动队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管理暂行办法》(苏体人[2008]7号)和《江苏省优秀运动队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文件材料的基础上,明确了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职业技能培训指导思想:以提升优秀退役运动员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增强政治素养、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职业能力、注重心态调适、强化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为优秀退役运动员圆满完成过渡期,顺利实现再就业搭建平台和桥梁,提供服务和保障[7]。

2.3.3课程设置通过对运动员的调查和访谈,明确过渡期运动员职业技能转换的重点在于调整心态、适应社会。为此,过渡期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应在CBE的理论视野下,将职业通用能力培养和社会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按照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设置可供选择的培训课程模块,使运动员具有胜任一般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基本工作能力,同时能针对某个岗位或岗位群具备该岗位所需要的特定专业技能[8]。通过该课程模块的设计,可以保证运动员更快更有针对性地掌握工作技能,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力和市场竞争力(见表1)。

表1 退役运动员培训课程设置

2.3.4培训方式以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为目标培养运动员职业能力,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侧重于各种基本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实行培训方式多样化,以提升培训效果。

(1)参观见习。为了提高退役运动员对社会和用人单位的直观感受,安排人才市场参观、企业参观的见习活动。在进行见习活动之前,有选择地对人才市场和企业进行了筛选,同时安排运动员对人才市场和企业进行了先期资料收集;同时,布置运动员准备好有关问题在参观见习的过程中与参观单位进行沟通;参观见习后及时进行总结和讨论。

(2)情景模拟。情景模拟的培训方式可以更贴近实际,锻炼学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学员的主动性、参与性强,学员可在表演中学习和加深印象,提高培训的效果。

2.3.5考核方式考核是对培训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检验,对培训的整体效果和学员掌握程度进行评估。考核方式的选取及考核的严格程度关系到学员学习态度和培训的质量[9]。单一的理论性考试不能真正体现培训效果,因此,培训考核的方式以现场考查、考试、小组讨论、作业、论文报告、心得体会、实践考核等多种形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退役运动员的素质(见表2)。

表2 过渡期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考核方式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应将职业通用能力培养和社会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按照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设置可供选择的培训课程模块。

(2)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职业技能培训形式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践体验等培训方式;注重针对退役运动员的互动教学,关注培训方法、技巧和操作性等。

(3)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职业技能培训考核方式以现场考查、考试、小组讨论、作业、论文报告、心得体会、实践考核等多种形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退役运动员的素质。考核方式的灵活机动也有利于检验学员对实际问题的操作和处理能力,也可保证培训效果,促进培训的改进和提高。

3.2 建议

3.2.1明晰总体构想从运动员职业培训的政策环境入手,确立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的指导思想,明确职业培训目标为心理适应和社会生存,拟定职业培训的框架和整体运行模式,对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方向和运行机制进行明晰定位。

3.2.2提早职业规划总局近两年出台的“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制度”和“运动员职业生涯辅导制度”,强调一手抓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工作,一手抓在役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职业规划本身的属性要求职业规划起始时间对于青年群体是越早越主动,越早越有效[10]。对于在役运动员来说,根据发展需要进行运动生涯规划是人生黄金期的规划,而运动员“职业规划从运动生涯开始”侧重于从源头上抓起,开发在役运动员职业意识,学会把握在役期间学习成才的黄金期,有利于运动员实现人生发展从运动场到职场的可持续性,变过去退役时消极被动等待就业为现在在役时便积极主动规划就业。

3.2.3设计培训内容在培训思想指导下对培训内容安排、课程的设置、教学形式的选择、师资的要求、培训时间长短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做好培训场地的选择、安排、管理等工作,完善培训框架中的细节设计。

3.2.4丰富培训形式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应该在培训总体思想指导下,进行市场调查,利用社会资源,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按照市场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结合退役运动员的技能状况,在培训内容的安排、课程的设置、教学形式的选择、师资的要求、培训时间长短等相关问题设计培训框架。也可以通过体育相关职能部门与培训机构和相关企业联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按照市场需求制定培训计划[11]。采取让退役运动员实习、见习的方式,争取运动员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使退役运动员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职业技能,这样有助于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的掌握,同时也可以加快退役运动员再就业。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 号.

[2] 国家体育总局文件,关于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Z].体人字[2006]589 号.

[3] 李东风,葛力力,项羿.从中德职业教育现状比较的角度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J].职教论坛,2008(9):25~28.

[4] 黄启良.试论金融危机下我国职业教育困扰与对策[J].学术论坛,2009(7).

[5] 我国退役待安置运动员问题现状及形成原因分析 [ 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3):33~38.

[6] 于文谦,李强,牛静,等. 转型时期竞技运动员的退役与继续教育问题——以辽宁省为例调查分析与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7):16 ~17.

[7] 郝森. 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5):23~25.

[8] 李韧竹.澳大利亚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J].远教广角,2007(6):76~78.

[9] 王乐夫,姚红略.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剖析及对我国职教发展的借鉴[J].高教探索,2007(3):54~57.

[10] 关于做好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工作的意见[Z].体人字[2007]410号.

[11] 孙晓红.以需求为导向探索职业技术培训的途径——国外职业培训理念及其借鉴[J].现代企业教育,2007(4):142~143.

猜你喜欢

过渡期职业技能江苏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农业农村部延长宠物饲料标签转换过渡期6个月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盐改过渡期有效依法开展盐政执法监管工作的探讨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