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遗产公园化改造的设计途径

2010-01-28巍,娴,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废弃地遗产公园

邓 巍, 刘 娴, 何 依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重工业企业淡出城市中心区,房地产开发随之跟进,城市正在演绎着“退二进三”的历史性转变。伴随着许多有价值的工业建筑的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名目繁多的房地产楼盘,而且这一现象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相继上演。

借鉴欧美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经验,如何综合运用景观与生态的设计方法,对工业遗产资源进行保护与再利用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主题公园作为其中的方法之一,正逐渐走近我们的视野并开始实践。

1 工业遗产公园化改造的意义

作为现代公园的一种独特形式,产业主题公园的基础是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其中蕴涵的工业文明品质和城市历史价值,却超越了公园的范畴。经过景观再生的艺术手段,通过固化历史记忆和转换空间属性,以无价的创意产业,所呈现出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1 历史意义

人类历史本身就是动态过程的记录,20世纪作为社会变迁最为剧烈的文明时期,各种重要的历史变革和科学发展成果,都以各种特有形式折射在工业遗产的载体上。在中国工业遗产除记录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历程,大规模的工业遗产往往还承载着特别的历史事件,如建国、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三线建设等,是城市社会记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发展、衰微的过程,无不组成了城市的发展脉络。近代产业发展历程中所体现的实业救国、积极奋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们整体形成了一部新中国的全记录,这一发展的序列不应在当代发生断裂。因此,实现工业遗产公园化改造,也是对近代城市文化的传承。

1.2 艺术价值

作为景观,大多数的工业遗产离普通人的审美观相距甚远,甚至不堪入目,丝毫没有艺术的保留价值。但在艺术重新回归生活的今天,工业遗产已成为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眼中的宠儿。

热衷于现成品艺术的“达达主义者”对工业废弃地怀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艺术的原则和美学观念,极端地声称要将整个世界戴上艺术的皇冠。在艺术方法上,主张偶然机遇应当是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采用非常规的材料,如金属、玻璃、钢材等拼贴组合,或直接对工业现成品进行重置,表达对工业文明的怀疑与赞美,批判与肯定的复杂情愫,也包含某种自我反省的意味,代表了20世纪工业、科技向艺术渗透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沧桑也是美。工业遗产中笔直的传送带、幽灵般的构筑物、生锈的高炉等都是景观艺术中元素,人类历史的文化景观,也是工业文明的历史见证者。

1.3 社会效益

公园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产业主题公园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绿地类型,在促进城市公园和游憩系统建设的同时,也在平衡城市生态环境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意义,国营大工厂记录了新中国的峥嵘岁月,一代产业工人为此付出了毕生。科技进步及生产方式的变化,使这些工业设施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成为象征性符号。关于这点意大利建筑理论家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 )认为:“参与事件的相关因素均在该建筑上留下记号及烙印,但它们在使用中并不显现或被认识到,当建筑物失去原有的功能,成为一个纯粹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促成它的相关因素作为记忆而显现出来。”所谓历史结束之日,记忆开始之时,保留工业设施成为记忆的符号,帮助人们寻找到精神的归属感,是创意产业设计追求的目标之一。

1.4 科普作用

“寓教于乐”是主题公园与一般公园的明显区别之一,除文化现象外,产业主题公园还反映了某一时期城市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认真阅读工业遗产,思考它们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乃至工程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成为当代和未来世代理性思考的智慧源泉。

产业主题公园由于以工业文明为题材,具备相当的文化知识与科技含量,兼有工业博物馆的性能。走近工业遗产的场所,通过观看、触摸等各种参与方式,使游人在轻松的游乐过程中了解大机器生产时代的文化内涵,进行与历史文化的对话。

2 工业遗产公园化改造的方法

产业主题公园针对的是一个的现有工业场地,其中的要素既有一般工业的共同属性,如动力、机修、供给、运输、水厂等车间及设施,也有特殊的专业生产流程,如化工厂、钢铁厂、水泥厂等不同门类的工业。设计必须从基地已有的条件出发,最大限度的将工业设备与公园设施相关联,这是工业遗产公园化改造的首要问题,也是与普通公园设计的最大区别。

昔日场地留下大量的工业建筑、构筑物和相关设施,在公园改造设计中如何进行去与留选择,并找到合适的景观和功能处理方式是一件既理性又具有多种创意的工作,属于场地潜力开发的内容,需要构建一个工业遗产要素的取舍方法,从工厂到公园的改造方法。

2.1 延续意义

工业遗产包括工业发展历史(档案、口号精神、影音资料,大事记等等),建、构筑物,工业流程及设备,生产过程的废弃物,地表遗迹五大构成要素。其中前一类属于精神人文的内部环境,以非物质文化的形式表现;后四类属于物与形的外部环境,以物质形式的特征表现。

2.1.1营造场所精神

在对工业遗产保护的同时,需要实施工厂记忆恢复工程,挖掘历史事件、劳模事迹、车间标语等工厂文化现象,并在公园化改造的途径中进行有形再现。使大量的历史信息释放出来,使遗产公园成为传承文化的载体,保留社会记忆的容器。相对实物记载历史的“可识别性”, 场所精神则更多的体现出 “可意象性”,从一个较为虚拟的层面,更广泛地承载了工业文化。

2.1.2凸显工业符号

工业遗产公园化改造的同时,将典型的标志性构筑物保留下来,是场地意义延续的物质基础。20世纪的大烟囱作为工业时代象征曾统领着城市天际轮廓线,在工业遗产公园化设计的过程中,标志性构筑物往往作为重点,以雕塑和符号的方式凸显出来,并与新的城市建筑并置在一个空间内,这种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可将城市发展的脉络清楚地展现出来。

其它遗产要素,如工业机械设备、车间厂房、运输系统等设施同样记载了特殊的场地功能和意义,将其转变成公园的构成元素,让游人在公园行为的体验中感知到工业生产的操作流程,同样是延续意义的有效方式。

2.2 转换功能

功能转换是工业遗产再生的一个重要手段,面对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并存的工业废弃地,采用空间更新的方法,寻求重新解释,创造出现代社会需要的游憩活动和空间形式,是工业废弃地更新目的和方法。

2.2.1建筑物

大部分工业建筑的车间厂房均宽敞、高大,其豁达的空间可以改造成音乐厅、博物馆、展览馆、画廊和其他文化、娱乐场所建筑,满足公园文娱活动、科普教育功能。一些“特异型”的建筑物,如煤气贮藏仓、冷却塔等,特异的空间形式则为建筑的改造创作提供了新机遇。部分小型的空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造成服务性用房,如咖啡屋、休息室等,或创意产业空间,成为社会非正式交流的公共场所。

2.2.2构筑物

对于工业构筑物主要是将生产功能转变成观赏游览功能。如昔日的高炉、铁塔用作“楼阁”用来俯瞰公园及周围的景致;巨大的混凝土墙成为登山运动者的攀援墙;废弃的高架铁路化作空中的游步道。时尚婚纱摄影基地以锈迹斑斑的旧船为背景,儿童在众多的储料仓间玩耍。旧的结构和要素承载了新的功能,这正是创意产业设计的魅力所在。

2.3 利用设施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公园总体设计要对景区划分、景点构想、游线组织等做出综合设计。产业主题公园应该充分利用场地现状的基础设施,如线性特征、材质肌理、特殊外形,进行景点设置、景区划分和游线组织。

2.3.1以车间为单位划分景区

车间是工厂的基本单元,不同的生产组织方式,产生了各自的空间及景观特点。利用车间为单位划分公园景区或功能分区,是保留和利用原有工厂结构的有效方式。景区划分的方法不仅使错综复杂的基地条件可以有重点的展开设计,也使景观获得对比和秩序。

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园(duisburg-nord park),整体保留工厂的结构,在旧的工业场地基础上,通过崭新的设计语言和抽象的景观系统将工业景观统一整合,新的景区完全镶嵌在旧有的工业结构背景之中。

2.3.2利用运输通道设置游线

游线如同电影剪辑,将不同的片段按一定的排列组织,制造出所谓的“蒙太奇”。建立贯穿景区的游线和路径关系着游人对于空间景观的直接体验,同时也是传达某种精神内涵的有效手段。

工业区内原有的内部运输线路,如铁路、给排水道、货物通道等,这些线性系统从地面或空中将各个区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过改造可成为人工步道贯穿全园。由于是建立在生产流线的基础上,而非刻意按公园系统组织,其中制造出的“不期而遇”,可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的解构主义效果。如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园的游线系统,是一个多层的立体结构:顶层是结合高架铁路的高空散步道,可俯瞰全园景致;中层是储料仓上的各条输送线,架设在一个个废矿渣花园上;底层是低标高的排水渠,营造出沿溪流漫步闲适(图1)。

图1 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园的多层游线

另外,这种由原工厂运输线路改造的游线将破碎的厂区重新连接起来。一方面巧妙的限制了游人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建立起公园景观的立体意象。

2.3.3重要设施转化为景点

工业建筑和场地构筑物最初并非为人设计的,而是为机器设计的,转变成公园后,需要将用以生产的工业设施经过富有创意的加减设计和转换使之成为公园景点。如中山市岐江公园将原有水塔包裹现代材料,改变为照明灯塔,并在隔岸添加一个塔状雕塑,一虛一实,一红一白,进行对比和呼应,成为岐江公园的主要景点(图2)。

图2 中山市岐江公园的灯塔

有选择的保留若干工业建筑和设施,并采取象征性手法,使之转化为纪念性雕塑。如采用鲜艳的色彩来突出强调工业景观,使破败机械呈现全新视觉观感。适当选取废弃的构筑物或机器设备构件,通过异质同构的陌生化处理彻底改变其原形,成为各种景观小品,并结合在相应的场景之中,均可带来崭新的效果。(见表1、图3)

表1 工业设施公园化改造设计途径

图3 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园工业设施的取舍

2.4 改造场地

任何工业废弃地的再开发都面临着相同的基础工作,即实现场地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景观重建。场改造的基本原则是在对基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地形地貌做最小的干预,保留原有特点,包括土壤、植被、水系、地形等。并以设计手法部分强化,在生态上、视觉上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综合体。

2.4.1艺术化

大地艺术为工业废弃地场地改造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极大的推动了一些工业废弃地的更新实践,尤其对采矿区、垃圾填埋场等远离城市的荒芜地区,对加速生态恢复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1991年的欧洲艺术双年展在一个废弃的露天矿区举行,世界各国的艺术家被邀请来以巨大的废弃矿坑为背景,塑造大地艺术的作品,大量矿坑废弃的设备被保留下来,成为大地艺术的一部分。

艺术化的方法还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相关的实践中,如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Gas Work Park),是以现成品艺术的理念,将石油分解塔等主要设施作为一个巨大的雕塑群,在大片的草地的映衬下将纪念性场所的空间效果很好的表现出来。

2.4.2生态化

由于工业废弃场地生态系统严重受损,自我恢复过程漫长,在运用现代技术措施恢复生态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保留自然景观并体现岁月价值。如任自然锈蚀和野生植被,传达“尊重足下文化,展示野草之美”的景观设计语言,完成工业设施的生态化转变。

3 结 语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工厂的生产功能逐渐消失,产业主题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新类型,其改造设计是在保留一定的原工业结构和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活动,集创意产业和遗产保护于一体。工业时代留下众多不同形式的工业遗产,也形成各异的改造途径,如何有效的保留工业遗产,丰富城市景观,延续城市记忆,成为工业之后城市面临的课题。

[1]王向荣, 林 菁.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张 静. 城市后工业公园剖析[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3]帕高·阿森西奥. 生态建筑[M].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

[4]李大为, 宋廷伟, 张 红. 工业设施景观价值初探[J].工业建筑, 2010, (9):20-22.

[5]李建斌,王重亮. 德国工业景观建设[J]. 工业建筑2008, (1):45-49.

[6]刘抚英, 邹 涛,栗德祥.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考察研究[J].华中建筑,2007,(11):77-84.

[7]钱 静.技术美学的嬗变与工业之后的景观再生[J].规划师,2003,(12):36-39.

[8]王向荣, 任京燕. 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11-18.

[9]王秀明.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改造与再利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10]李 辉.工业遗产地景观形态初步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废弃地遗产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遗产怎么分
金属矿山废弃地分析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在公园里玩
景观都市主义理念下的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研究
千万遗产
矿山废弃地分析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一见如故
遗产之谜
遗产